西寧這座博物館門票雖貴,卻擁有世界上最長的唐卡,深受遊客喜愛

2021-01-09     郝地瓜Cynthia

原標題:西寧這座博物館門票雖貴,卻擁有世界上最長的唐卡,深受遊客喜愛

近期丁真火了之後,人們對於康巴文化、對甘孜、對藏族都有了很多的了解。從小生活在平原地區的我們,身邊大多數是漢族。而我國有56個民族,大多數分布在西邊,每次去少數民族的地方旅行,都對那裡的文化和景色充滿了嚮往。

這次來青海的西寧旅行,來到了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對藏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並不是單純意義上看到藏族的一些風景和一些習俗,而是通過一些文物,通過講解,更加加深了對藏文化的了解。

作為藏文化發祥地之一的青海省,這座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世界上唯一一座全面收藏、保護、展示和研究藏文化的綜合型博物館,它建成於2006年,與北館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一起構成了整個建築體系。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一共有四層,分為六個展館,這裡珍藏著載入金氏世界紀錄的唐卡巨作——《中國藏族文化藝術彩繪大觀》。這幅巨幅唐卡也是很多遊客為此而來,雖然博物館的門票不便宜,但仍吸引了大量的遊客。

檢票入館後,工作人員會跟你說先上四樓,也就是這幅巨幅唐卡的所在地,先參觀巨幅唐卡,然後再一層一層地參觀下來。如果要仔細觀看完這幅唐卡的每一幅畫,恐怕一天的時間也不夠,然而僅僅只是慢慢地粗略欣賞一下也需要一個小時左右,因為它實在是太過於壯觀了

這幅《中國藏族文化藝術彩繪大觀》,總長有618米,面積達1500平方米,有青、藏、甘、川、雲五省400多位藏、蒙、土、漢學者、專家和頂尖工藝美術師用了27年的時間完成,內容囊括了藏民族對宇宙的認識和青藏高原的形成、歷史、宗教、醫學、文化、藝術、民俗等文化素材,堪稱藏文化百科全書,被譽為「當代國寶」。

在博物院除了這幅唐卡外,還有另外五個展廳,分別是藏族書法藝術展廳、藏族卡墊展廳、藏族服飾展廳、藏族建築藝術展廳、絲綢之路與青藏高原文明史展廳,這幾個展廳涵蓋了藏族人民的生活全部。

藏族書法藝術展廳的是以青藏高原先民的文明史、藏文字的書體演變發展為主線,青藏高原上不同歷史時期的代表性碑帖、文誥及其它文獻書籍、手寫本上的藏文書體等,還有文房用具來展示藏民族早期文明成果和藏文書法藝術的形態美和藝術神韻。

藏族卡墊展廳展示的是各色不同的卡墊,卡墊也就是地毯,藏語中叫做浮在上面的墊子。因為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藏族人民,他們為了滿足防濕禦寒的需求,很早就開始製作地毯。

在我國手工地毯中,藏族的卡墊則是最具有特色之一的毛毯。藏族的卡墊經歷了3000多年的漫長發展過程。從「溜」、「尺不戒」到汪丹仲絲到江孜卡墊的過程,逐漸作為供品進入宮廷而名聲大振。

丁真火了之後也帶火了藏族的服飾,很多人都會在網絡上購買丁真同款的衣服。因為這些衣服我們都不曾穿過,也感到好奇。而藏族服飾展廳則是藏族各式各樣的服飾,因為藏族服飾歷史非常悠久,所以他們的結構也非常的獨特,因此藏族服飾經歷了從簡到繁,再從繁刀簡的過程。

藏族建築藝術展廳,這裡展示的則是不同地區的藏族建築。很多建築都是依山而建,非常的雄偉壯觀。藏族從最初的構木為巢到搭建最簡單的低居式住宅開始,居住習慣便逐漸形成,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時期時期。

因為青藏高原實在面積廣闊,不同地區的藏族人民有不同地區的建築風格,他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不斷地吸取多元的文化,創造出了獨特而鮮明的建築風格。

提到青藏高原,就不得不提到絲綢之路,在這座世界上最年輕的高原上有我國古代第四條絲綢之路,也就是青藏高原絲綢之路,這條路有和親有商貿,有外交,有文化,有宗教,也有戰爭。但是它作為和親的作用更為突出,最有名的便是文成公主。絲綢之路與青藏高原文明史展廳展示的便是這條路上的的文化歷史。

來西寧旅行,如果想了解一下張文化,那麼這裡是最好的選擇。那麼你來過西寧嗎?來過青海嗎?還去過哪些地方?歡迎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AgY7HYBct9sAqDcaRm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