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好手藝 腰包鼓起來

2020-04-19   青海新聞網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周尕才仁是囊謙縣吉尼賽鄉吉來村的第一書記,5年時間裡,他見證了一個高原小村落的脫貧之路。

他家的桌子上,放著一本《玉樹州交通局幫扶工作暨駐村第一書記工作資料彙編》。說起這本資料,周尕才仁感慨良多:「不一戶一戶走訪了解,不與村民心貼心地交流,是發現不了貧困戶的致貧原因的,也就很難找出脫貧的辦法。」

資料彙編里,每一頁都清晰地記著村民的家庭情況,每家多少人、靠什麼收入、經濟條件如何、子女在做什麼工作、有什麼產業、需要解決哪些困難……

周尕才仁說,五年來,在州、縣交通部門的支持下,吉來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農牧民也逐步增產增收,老百姓生產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為實現脫貧攻堅打下堅實的基礎。

踏著春雪,我們走進治多縣扶貧產業園區。

嘎嘉洛益民製衣股份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內,機杼聲不斷,工人們忙著裁剪布料、縫製衣服。服裝展示台上,擺放著做好的校服和新式藏服。

老裁縫巴藏一邊縫衣服,一邊指導新來的員工藏服扣子的做法。巴藏每個月的固定工資是2000多元,加上績效工資,每個月能拿3700多元。

上個月,巴藏額外入帳近萬元的獎金,這是公司給優秀員工的年終獎金。

製衣公司有員工60多人,其中貧困戶就有48人,他們憑著新學到的手藝,改變了自己的生活。

治多縣扶貧局局長昂卡巴松說,2016年至2019年,治多縣累計投入4583萬元,組織實施精準扶貧商貿產業園區、產業園區綜合大樓和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建設。目前,土特產加工、民族服飾、特色餐飲、奇石加工等5家本土企業和13個村級集體經濟入駐運營,實現就業348人,帶動貧困人口997戶2600人。

仁青加措是曲麻萊縣農牧民創業指導服務中心面點師學員,接受培訓一年時間,她已經熟練掌握各種面點製作技能。

「仁青加措以前從未接觸過面點製作,通過一對一培訓,手把手地教,她已熟練掌握面點製作技巧。」曲麻萊縣人事局副局長洛周說。

為了讓貧困牧民群眾子女學到本領,中心將經過培訓合格的人員,輸送到火鍋店、藏餐吧、川菜館、砂鍋店、拉麵館、小吃店等地打工就業,很多牧民通過培訓,掌握一定技能後在城市創業、定居,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從牧民到市民的轉變。

玉樹藏族自治州扶貧局副局長楊曉偉說,玉樹市、稱多縣順利完成省級和國家級驗收,已向全省公示退出深度貧困縣序列。囊謙、雜多、治多、曲麻萊4個貧困縣、16個貧困村、2.57萬貧困人口達到脫貧摘帽退出標準。

同時,玉樹州完成7020戶2.8萬人的易地搬遷和1669戶危房改造任務,全部實現入住。實施4個脫貧摘帽縣自然村基礎設施配套路建設工程,完成涉及6.7萬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與2015年比,貧困人口人均收入從2970元上升到52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