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資本市場中,存在著許多「鬼魂多於神靈」的現象。一個神靈一般的成功企業,背後往往有無數死掉的企業。但很多野心勃勃的人依然在不斷高估成功的機率,覺得他就是最終封神的贏家。我們可以用羅爾夫.多貝里的倖存偏誤理論來解釋這一點:
一位朋友想創辦一家公司,你也可以參與投資。你嗅到了機會:公司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微軟。的確有可能你運氣好,可現實又是如何呢?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公司根本成立不起來。還有一種可能是,三年之後公司破產了。三年後倖存下來的公司,大多數會萎縮為一家員工人數不足10人的小企業。你被媒體對成功公司的介紹迷惑了。可是因此就不去冒險麼?不是這樣,不過你在行動時一定要意識到,倖存偏誤這個小魔鬼會像哈哈鏡一樣扭曲機率。
為了獲取財富,我們不得不冒險一搏。為了避免「成功典型」的迷惑,又必須做好準備工作,這是成就任何大事的必需。你的任何想法都需要用行動去實現,而行動的圓滿成功則需要充分的準備作保證。沒有準備,你的行動就可能以失敗而告終。
二、
美國著名出版家阿爾伯特·哈伯德有一個富足的家庭,但他還是想創立自己的事業,因此他很早就開始了有意識的準備。他明白像他這樣的年輕人,最缺乏的是知識和必備的經驗。因而,他有選擇地學習一些相關的專業知識,充分利用時間,甚至在他外出工作時,也總會帶上一本書,在等候電車時一邊看一邊背誦。他一直保持著這個習慣,這使他受益匪淺。後來,他有機會進入哈佛大學,開始了一些系統理論課程的學習。
經過又一次歐洲考察之後,他開始積極籌備自己的出版社,他請教了專門的諮詢公司,調查了出版市場,尤其是從從事出版行業的威廉·莫瑞斯先生那裡得到了許多積極的建議。這樣,一家新的出版社——羅斯特出版社誕生了。由於事先的準備工作做得好,出版社經營得十分出色。他不斷將自己的體驗和見聞整理成書出版,名譽與金錢相繼滾滾而來。
阿爾伯特並沒有就此滿足,他敏銳地觀察到,他所在的紐約州東奧羅拉,當時已經漸漸成為人們度假旅遊的最佳選擇之一,但這裡的旅館業卻非常不發達。這是一個很好的商機,阿爾伯特沒有放棄這個機會。他抽出時間親自在市中心周圍做了兩個月的調查,了解市場的行情,考察周圍的環境和交通。他甚至親自入住一家當地經營得非常出色的旅館,去研究經營的獨到之處。後來,他成功地從別人手中接手了一家旅館,並對其進行了徹底的改造和裝潢。
在旅館裝修時,他根據自己的調查,接觸了許多遊客。他了解到遊客們的喜好、收入水平、消費觀念,更注意到這些遊客正是對於繁忙工作的厭倦,才在假期來這裡放鬆的,他們需要更簡單的生活。因此,他讓工人製作了一種簡單的直線型家具。
這個創意一經推出,很快受到人們的關注,遊客們非常喜歡這種家具。他再一次抓住了這個機遇,一個家具製造廠誕生了。家具公司蒸蒸日上,也證明了他準備工作的成效。同時他的出版社還出版了《菲利士人》和《兄弟》兩份月刊,其影響力在《致加西亞的信》一書出版後達到頂峰。
三、
機會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但它更垂青於有準備的人。因為機會的資源是有限的,給一個沒有準備的人是在浪費資源,而給一個準備工作做得非常好的人則是在合理利用資源。
謹慎的人會嚴謹分析大目標,而得到許多較小且容易達成的單元目標,然後,再積累小成就以取得大成功。如果經過反覆分析,仍然患得患失,不敢付諸行動,就患了所謂「分析癱瘓症」。
分析和準備本身都不是目的,只是達成目的的手段——我們是借其完成人生目標,千萬不可本末倒置,一味的準備,遲遲不展開追求目標的實際行動。如果能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並積極行動起來,你就走上了通往成功的道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