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青青 通訊員 余秋松 李紫平
「今年,我建了20畝淡竹葉中藥材基地,預計年收入能達到8萬元以上,時機成熟後,我還計劃擴大到70畝。」近日,通道坪坦鄉雙層村10組的貧困戶楊勇告訴記者,現在政策好,不僅有到戶產業扶持資金,縣裡還把他家鄉坪坦鄉著力建設為「中藥材之鄉」,所以他敢想敢幹,而且他還想種植面積擴大後帶動村裡的其他貧困戶一起創業增收。五溪大地,如楊勇般干群同心勠力攻脫貧的場景比比皆是。近年來,我市繪製脫貧攻堅作戰圖、時間表、任務書,舉全市之力推動脫貧攻堅。截至目前,全市有9個縣市區脫貧摘帽;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87.07萬人減少到9.52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8%下降到2.32%;貧困村由1024個減少到84個;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0.39萬人。
通道獨坡鎮蝦團村,村民正在採摘「黑老虎」果實。(劉強 海進 攝)
2014年以來,全市共整合投入扶貧資金139.28億元,撬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突破400億元。推進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採取「公司+基地+貧困戶」「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村集體+貧困戶」等形式,讓貧困群眾與市場主體結成利益聯結體,共享產業發展收益。開發扶貧特崗、開展「雙定向雙培養」「以工代賑」,不斷擴大就地就近就業。全市開發就業扶貧特崗1.7萬個,共有45.8萬名貧困人口通過發展產業擴大就業實現脫貧退出。
每到趕集日,麻陽石羊哨鄉石羊哨村的滕長松就格外高興。經過危房改造項目,他們家在鎮上集市旁蓋了120平方米的新房。在該村駐村工作隊長莫吉華的幫助下,不能幹重活的滕長松把家裡鄰近路面的部分分割成門面房,開了個小店,賣些日用品,還代理了交話費的業務。趕集日人多生意比平常好,一個月下來最少也有七八百元的收入。我市精準精細全面落實政策,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確保真脫貧、穩脫貧。滕長松只是千萬個貧困一戶生活「蛻變」的一個縮影。
為保障住房安全,我市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0.09萬戶。同時,強化 「兩基」建設,解決貧困人口安全飲水56.12萬人;自然村通電全覆蓋;完成自然村通水泥路2721公里、農村公路提質改造3920公里、農村公路通暢1020公里;貧困村4G覆蓋率達99%,光纖通達率達98%;新建改建鄉村綜合服務平台2607個。
為保障義務教育,我市出台《關於加快縣鄉村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助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若干意見》「1+7」文件等政策措施,讓教育點亮孩子心靈。2014年以來,改善875所中小學校(教學點)辦學條件,實施農村薄弱小學改造工程2048個,建設義務教育標準化村小、教學點2458所,新建農村公辦幼兒園1820所;累計發放各類國家教育資助1.28億元,惠及貧困學生31.57萬人次;全市貧困家庭學生輟學率為「0」。
為保障基本醫療,制定實施《懷化市健康扶貧工程實施方案》,農村貧困人口參保率達100%;實施農村衛生室建設工程2458個,建設貧困村衛生室1789個;13個縣市區實現「先診療後付費」的「一站式」結算,「三提高兩補貼一減免一兜底」和慢性病簽約服務政策全面落實到位。
為減少和防止貧困人口返貧,我市織密織牢防止返貧保障網。最大限度整合扶貧、低保、救濟等政策,有效發揮政策疊加效應,探索解決收入水平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體缺乏政策支持等新問題。出台加強脫貧攻堅工作十條措施,探索實施「扶貧+低保+救濟+開發公益性崗位+大關愛+臨時救助」,著力推進綜合保障性扶貧,用制度體系保障貧困群眾真脫貧、穩脫貧。
據悉,2018年度全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懷化市在一類市州中綜合評價為「好」,被評為「2018年度脫貧攻堅先進市州」;全省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考核,懷化市在一類市州中排名第1。
產業幫扶:「四跟四走」
在產業幫扶上走出了「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新路子。完善和落實「以村黨支部為領導、以脫貧為目的、以產業為依託、以市場為導向、以財政為槓桿、以專業合作社為載體」的「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機制,把貧困群眾組織起來跟著黨組織走、跟著市場走。全市創建「四跟四走」產業扶貧示範點265個、幫扶貧困戶15.7萬餘人。
2016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參加湖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湖南省探索的產業扶貧『四跟四走』路子要落實好。」
懷化「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機制獲得湖南省首屆管理創新獎。
易地扶貧搬遷:「搬得下、穩得住、能脫貧、可持續」
在易地扶貧搬遷上走出了「搬得下、穩得住、能脫貧、可持續」新路子。統籌抓好搬遷建房、公共設施和服務配套、後續產業就業幫扶,有效解決「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的問題。
2017年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現場推進會在懷化召開。我市麻陽、辰溪、芷江、漵浦4縣代表我省接受國家抽查核查或專項稽查,均獲好評。
就業扶貧:「扶貧車間」進鄉村
在就業扶貧上走出了推進「扶貧車間」進鄉村新路子。引導勞動密集型企業到深度貧困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撤併村部建立「扶貧車間」229個,開發就業崗位8924個,累計吸納8583人就業,其中吸納貧困人口就業3266人,真正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業,有效解決貧困村群眾的就業難、脫貧難、家庭團聚難問題。
2018年6月18日,央視新聞聯播將懷化「扶貧車間」進鄉村作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求的經典案例進行了宣傳報道。
金融扶貧:「無抵押、無擔保、基礎利率、補貼利息、風險分擔」
在金融扶貧上走出了「無抵押、無擔保、基礎利率、補貼利息、風險分擔」新路子。2016年初,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對漵浦縣建設金融扶貧服務站的做法給予肯定。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2015年4月10日在麻陽調研時指出:「麻陽創造的扶貧信用貸款模式,實踐效果顯著,值得充分肯定」。
治理扶貧領域腐敗:「網際網路+監督」
在治理扶貧領域腐敗問題上走出了「網際網路+監督」新路子。王岐山同志2017年3月7日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湖南代表團審議時對懷化「網際網路+監督」做法給予充分肯定:「讓監督插上科技的翅膀」。懷化「網際網路+監督」獲得湖南省首屆管理創新獎,在全省複製推廣。
基層黨建創新:抓黨建促脫貧攻堅
在基層黨建創新上走出了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新路子。按照「硬體升級、軟體變硬、保障有力、群眾滿意」的思路,推進基層黨建與脫貧工作深度融合。向鄉鎮簡政放權,把9大類91項行政審批服務下放或委託到鄉鎮,有效解決群眾辦事難辦事貴辦事煩的問題。推進鄉鎮「六小一中心」建設,有效解決1.2萬名鄉鎮幹部吃飯難、洗澡難、如廁難等問題。建設能人當家理事的農村黨支部,選派1930名在外務工優秀人才、本土致富帶頭人、復員退伍軍人、鄉村醫生教師等擔任村支部書記。
麻陽譚家寨鄉楠木橋村「連村聯創、抱團攻堅」的做法得到國務院扶貧辦肯定,該村黨支部書記譚澤勇榮獲國家脫貧攻堅奮進獎。
「四支隊伍集村部,干群同心攻脫貧」
創新農村工作總抓手,有效破解了當前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難點痛點問題,為脫貧攻堅後農村治理作出了有益探索。「四支隊伍」即聯村縣領導和縣直聯村單位負責人、包村鄉鎮幹部、駐村幫扶工作隊、村支兩委幹部。「四支隊伍」常態化駐村集中「辦公」,排查和整改問題。並組建村脫貧攻堅聯合黨支部統一指揮,帶領「四支隊伍」集中辦公。幹部早上籤到,白天分別走訪收集問題,晚上集中碰頭研究解決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x-tc20BJleJMoPM5XM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