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敏感的神經,一定會幫你修車剩下不少錢

2019-07-02     修車的那點事兒

這裡有你不知道的汽車維修保養知識,更有那些假象背後的真實故事。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真正的汽車達人,這裡會是你補充知識的最好途徑之一。關於汽車那些已知的、未知的、好奇的、懵懂的、你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無論對你還是對我來說,這或許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世界上恐怕再沒有一個品牌能做到像豐田這樣能夠縱深多個車型領域了,要說公路體驗人家有牛魔王,要說翻山越嶺人家有陸地巡洋艦,要說家用買菜人家有卡羅拉,要說商務出行人家有眼前的這台豐田皇冠!

這四根嶄新的減振器都是這台豐田皇冠接下來將要更換的,伴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台皇冠也開始出了一些問題。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前部的減振器已經發生了非常嚴重的滲漏,油液直接從油封之中滲漏出來流到了減振器桶上。右側的滲漏程度雖然沒有左側的那麼嚴重,但是一樣也能看的見油漬。

這個角度看上去就會非常的明顯了,減振器雖然有著超長的使用年限和公里數,但是也抵擋不住漏油的危害。不過可以明確的說,減振器並非屬於維修項目。更算不上是故障,只能算是保養,因為它是一個消耗品,不過周期比較長罷了。

現在的汽修市場,沒有專用工具可真的是寸步難行。最簡單的減振器恐怕如果沒有專用工具都換不了,至少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見過哪個人能夠減振器彈簧壓住的。

拆卸減振器首先要克服彈簧的彈力將減振器和彈簧進行分離,幾乎所有的麥弗遜式懸掛都是這樣設計的,更換難度不小,當然要是越野車的話難度就更大了。

非承載式車身的設計對於降低車身重量方便大有好處,整個底盤都是固定在車身上。減振器一共就用了四顆螺栓固定,在塔頂上有三顆,在下擺臂上有一顆。直接安裝好即可,也不需要做任何的調節。

同樣來自日本的KYB的減振器雖然在很多人沒有聽過,但卻是全日本最大的減振器廠家,質量非常優秀。從減振器頂端螺紋和橡膠的做工用料也能夠看出來品質的不同,細膩的加工工藝非同一般。

更換前部的減振器已經花了我兩個小時的時間,從這個角度可以讓我一睹皇冠的前懸掛設計。十年前人家就用雙插臂結構了,真的是想不舒適都不行,對得起當年50萬的價格。

後部的減振器雖然沒有漏油,但是已經發生了塌陷,減振器內部的油封被擊穿了,導致了它失去了減振的能力。

剛才還處於亢奮之餘的我本以為後部的減振器換起來很簡單,哪知道皇冠在後減振器上同樣也是採用了麥弗遜結構,更換難度比前輪的還要大一點。在汽修行業打拚多年的我來說,不能說閱車無數,到目前為止也只是見過兩台車採用這樣的設計,另外一台是捷豹。

後減振器的附屬配件比較多,所以在更換上也比較耗時一點。

後減振器螺栓的安裝位置跟前部減振器幾乎處在同一個緯度上,不過不同的是,後部超級麻煩。上面的塔頂的螺栓不把後備箱裡面的內襯版拆了根本就看不到,更不要說安裝了。

前後的減振器都是來自KYB的哦,日本人在細節方面其實一點都不比德國人差,在某些地方甚至可能還會超越。

被替換了下來的哥四個,已經陪著這台老皇冠走過了十萬公里的長征路。

寫在最後:減振器有一個衡量損壞的標準嗎?這個答案其實並不是唯一的。但是在駕駛感受上能夠感覺出來,減振器是否已經瀕臨損壞的邊緣。外部滲漏必然是要更換的,但是內部的活塞腔出現問題用肉眼可就看不出來了。教大家一個小方法可以輕鬆的判斷減振器是否壞掉,就是用雙手用力的按壓車頭或者車尾。如果車身穩定的向上回彈,說明減振器就是好的。如果車身大幅度的來回擺動,好比是玩蹦蹦床一樣的你來回的跳個不停,這就說明減振器已經壞掉了。因為失去了吸能裝置的減振器只是個擺設,沒有了牽制能力,毫無作用而言。彈簧只起到緩衝的作用,並不能減振。回頭試試您的愛車,是不是也發生了這樣的狀況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wqKXmwBUcHTFCnfWNo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