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騰有「西涼太守」這個稱號應該是《三國演義》中對他曾經割據涼州一方而來的。
東漢並沒有西涼這個行政區劃,當然也就沒有「西涼太守」這個官職,只有十三州之一的涼州。
當時的涼州刺史是耿鄙。
馬騰是漢、羌混血,素有勇力,很得周遭人的敬重。
耿鄙在涼州橫徵暴斂,胡作非為,很快就導致了一場漢、氐、羌各族的聯合叛亂。
為了鎮壓反叛,州郡募集各族男子組建了一支討伐軍,馬騰加入其中,一來他本身就名氣,二來漢末實行的還是察舉制,再加上很快就立了戰功,馬騰就被任命為了軍從事,統領這隻部隊,後又升為了軍司馬,偏將軍。
但是很快的,形勢就發生了逆轉。
耿鄙此時突然被部下殺死,而由他召集的軍隊卻不可能就這麼解散,已經掌握了兵權的馬騰等人也不可能把權力交出來,最後的結果就是叛軍和鎮壓叛軍的政府軍同流合污了。史書上把他們這段反叛稱之為「三輔作亂」。
此時是中平三年,也即公元186年。
而這時由朝廷派過去鎮壓他們的就是董卓。
董卓就是涼州隴西人,年輕的時候曾經長期混跡在胡、羌各族中,與各族的頭領結交,這也是後來為什麼董卓能夠得到東漢朝廷重用的一個重要原因。
董卓就靠鎮壓并州反叛,平定并州局勢的功勞當上了并州刺史、河東太守。
董卓雖然打黃巾軍不怎麼行,但是在對付胡、羌各族上卻很有一套,所以雖然幾次被免職、治罪,最後都起復,而且權力還越來越大。
「三輔作亂「勢頭越大,朝廷頂不住,果然就又派了董卓過去鎮壓,不過,董卓平定胡、羌作亂一貫都是用盡各種手段的,或拉或打,所以這一次,也是一樣。
董卓和「三輔作亂」中的馬騰、韓遂都是出身於涼州,漢、羌雜居的環境中,有些人本身就是漢、羌混血,很容易溝通。
而且「三輔」中的韓遂、馬騰本來就是正規軍,稍微一明說利害關係,很快就表明了立場,殺掉了「三輔」中唯一的叛軍頭領王國。
「三輔作亂」等於是不攻自破,內部就先亂了,接著韓遂等人又爭奪起了軍隊的控制權,自相殘殺,很快這隻本來就是臨時拼湊起來的聯軍土崩瓦解。
這一段時間的馬騰史書上並沒有記載。
不過根據史書上有關於董卓的記載,公元189年,董卓受大將軍何進所召,領軍進京的時候,還曾經邀請馬騰、韓遂一起出兵,共謀天下。
《後漢書·董卓列傳》:「初,卓之入關,要韓遂、馬騰共謀山東。遂、騰見天下方亂,亦欲倚卓起兵。」
從這個記載來看,馬騰、韓遂應該已經成為了涼州的一方軍閥,且擁有相對獨立的地位。
董卓可以和他們商議,卻不能直接下命令。
之後董卓倒行逆施,於公元192年被呂布所殺。
附庸在董卓旗下的韓遂、馬騰等人直接降了東漢朝廷,韓遂被封了鎮西將軍,馬騰被封了征西將軍,屯郿縣,之後馬騰又兵敗返回了涼州,不久後又歸於曹操麾下。
公元211年的時候,馬騰一家起兵反曹,最終被曹操夷滅了三族,只有一個兒子馬超逃了出來,投奔了蜀漢,成為了蜀漢的五虎上將之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u4JVnIBnkjnB-0zQR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