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華為在人工智慧領域又打出一張王牌

2019-09-19   水木然

9月18日,華為在AI領域再打出一張王牌。

今天(18日)舉行的華為全聯接2019(HUAWEI CONNECT)大會上,華為首次發布計算戰略,並推出全球最快AI訓練集群Atlas 900。

雖然華為是通信界的標杆,但是2018年以來,AI開始成為大會主角,全聯接大會也成為華為對外展示AI生態系統的重要窗口。

如果說,去年此時,華為的AI戰略、達文西計劃剛剛浮出水面,今年華為的AI晶片持續落地、並且著重於提升計算能力。而算力正是AI時代的核心要素,是智能化世界的基礎設施。

有意思的是,今年,科技巨頭們都在重新表達對AI的理解,這次華為的全連接大會主題就是「Advanced Intelligence」(智能新高度) ,前不久馬雲在對談中直接將AI解析為「Alibaba Intelligence。」

可以感受到,在AI領域,巨頭們都還在積蓄能量,可謂群雄並起,那麼華為的差異化在哪裡?毫無疑問,華為依舊聚焦底層技術。

在21Tech記者看來,可以做個類比,阿里、騰訊一直在向外傳遞的聯接,是要做網際網路的水和電,到了人工智慧時代,華為或許想以強大的計算能力,做AI時代的水和電。

華為的AI成績單

在大家的印象中,華為是一家做「聯接」的公司,通過5G等通信技術來連接千家萬戶。那麼為什麼華為如此大規模投入AI,AI和5G又為何形影不離?

一方面,AI具有戰略意義。對於未來的智能世界,華為副董事長鬍厚崑不斷強調的是聯接和計算兩大關鍵技術,是底座的角色。其中聯接技術的重要代表就是5G,計算則是AI的關鍵要素。

而5G和AI,就類似於4G和網際網路的關係。因此,可以看到華為對智能世界的野心頗大,不論是通信和AI技術,還是去年提出的全棧式AI全場景解決方案,華為在核心的技術基礎設施領域持續聚焦。

另一方面,在網際網路時代,國內企業被國外巨頭卡脖子的事件頻現,在未來的人工智慧時代,國內的巨頭們都在提前布局,從晶片、架構到下一代作業系統,大家都在有基因的領域摩拳擦掌。

再具體到華為,華為在AI領域釋放算力能力,這也得益於其晶片的基礎,因為晶片承載了計算功能。從2019年初,華為投入算力的動作開始加速,從通用型的鯤鵬伺服器晶片,到昇騰系列的AI晶片,都以前所未有的高調姿態入場。

那麼這些基礎的水和電如何落地?

目前,搭載昇騰310的Atlas系列產品已經對外銷售,昇騰910也已經運用到華為伺服器上。

今天大會上的Atlas 900是AI晶片落地的最新產品,也是最新成績單。從命名看,這個晶片同屬於Atlas系列。

華為方面介紹,Atlas 900 AI訓練集群由數千顆昇騰910 AI處理器互聯構成,是當前全球最快的AI訓練集群。其總算力達到256P~1024P FLOPS @FP16,相當於50萬台PC的計算能力。


此前,就有使用Atlas產品的公司告訴21Tech記者,Atlas的性價比很高。華為也希望通過高性能、高性價比來獲取更多市場份額,雖然目前華為方面還沒有公布Atlas 900 相關產品的價格。

不過從性能看,在衡量AI計算能力的金標準ResNet-50模型訓練中,Atlas 900隻用了59.8秒就完成了訓練,這比原來的世界記錄還快了10秒。「這是什麼概念?相當於短跑冠軍跑完終點,喝完一瓶水才等到第二名。」胡厚崑說道。


在應用上,胡厚崑表示,Atlas 900的強大算力可廣泛應用於科學研究和商業創新。「比如天文探索、石油勘探等領域,都需要進行龐大的數據計算和處理,原來可能花費好幾個月的工作,現在交給Atlas 900,就是幾秒鐘的事情。

換言之,Atlas 900針對的是超大級別的企業,大企業才有資金和需求來購買如此大算力的硬體產品。對於普通的客戶來說,則可以通過華為雲來使用,即軟體服務也是華為的另一種商業模式。

華為表示,為了讓大家馬上就能用上Atlas900的超強算力,已經把它部署到華為雲上,並以極優惠的價格向全球科研機構和大學開放。

根據Gartner的數據,預計到2023年,計算產業的規模將超過2萬億美元。華為還預測5年內,基於統計的算力占據到社會總算力的80%以上!

水木然兩本新書

《價值規律》+《世界在變軟》

正式上市!

兩本書很便宜,但字字如金

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四個字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