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家長在孩子受到傷害後,不分青紅皂白,第一時間找人追責。然而很多時候,孩子受傷並不是他人導致的,而是他們自己頑皮或者舉止不當造成的。這就需要家長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恰當。
一小男孩和奶奶一起去商場,在經過商場的玻璃門時,男孩把玻璃門向外推了幾乎180度,導致玻璃門突然爆裂,男孩被碎玻璃劃傷。事故發生後,商場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陪著奶奶帶孩子去了醫院。事後,孩子的媽媽向商場索要賠償,稱玻璃門有安全問題,要求商場承擔孩子的醫藥費。針對媽媽的索賠要求,工作人員稱:之前有提醒過孩子,而且玻璃門本身質量沒有問題,孩子把玻璃門向外過度的打開,屬於非正常操作,這才導致門破裂。值得注意的是,在整個事件事中,孩子的奶奶和媽媽的做法完全不同,奶奶不僅沒有要求商場索賠,還表示願意賠償商場的損失。媽媽和奶奶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值得我們深思。
看了上述事件,很多網友都覺得商場沒有錯,紛紛指責媽媽,稱讚奶奶。
@靜美:門是因為孩子壞的,要賠也應該是媽媽賠商場吧。奶奶太通情達理了,媽媽應該向奶奶學習。
@安琪兒:事發前商場提醒了孩子,事發後陪同去了醫院,媽媽還說商場沒有提醒,與其責怪商場,還不如反省一下自己為什麼教育出來一個熊孩子。
對於這件事情,家長有一定的責任,從媽媽向商場索賠的行為中也可以看出,媽媽在平時對孩子的教育就沒有做到位。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地教育孩子呢?
1. 讓孩子學會聽取別人建議
孩子推玻璃門時,他可能只是覺得好玩,不知道玻璃門會碎掉。但是當孩子推門時,有工作人員勸阻,可孩子不聽勸,依舊我行我素,這才導致悲劇的發生。其實很多小孩都有逆反心理,當有陌生人勸阻時,孩子的第一反應是「對著干」。這種逆反心理對孩子百利而無一害。所以,家長要教會孩子聽取別人的建議,讓孩子知道,大人比小孩子有經驗,可以更準確的預估危險,當有大人甚至陌生人告訴你這是危險的事情時,一定要停止做。
2. 教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玻璃門是由於孩子的不當操作碎掉的,所以第一責任人應該是孩子自己,媽媽索要賠金的做法顯然不合理,這是推卸責任的表現,可能會讓孩子受到影響,也變得沒有責任心。
在職場類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中,記者問papi醬:「你覺得實習生應該拋棄什麼壞習慣」,她說:「甩鍋」。推卸責任,是很多大人會做的事,更別說小孩子了。所以,家長要想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就要以身作則,在發生事情後,要勇於承擔責任,不把責任甩到別人身上。
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孩子會潛移默化地效仿。因此,家長們一定要規範自身的行為,要教孩子明辨是非,如果孩子做錯了,要讓他們主動承擔責任,如果孩子確實受了委屈,家長要幫其出頭,不能讓他們受到傷害。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私信「育兒」,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
(配圖均來自網絡,侵權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lOJ4G8BjYh_GJGVFJj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