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舊迎新,目光向前。新的一年,各國將擁抱新機遇,面對新挑戰;展望全球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前景,外國媒體表情複雜,心態不一。
【焦慮·美選舉衝擊波輻射全球】
英國《經濟學人》報道,2020年將是動盪之年,以「不穩定」「憤怒」「政治極化」「全球經濟疲弱」為標籤。兩大話題將長時間占據全球新聞頭條:美國總統選舉和全球經濟疲弱。包括彈劾議題在內,美國總統選舉的不確定性因素仍然較多,市場對美國經濟、金融市場前景的信心在2020年將進一步動搖。兩大話題均反映焦慮情緒,還可能陷入相互影響的惡性循環。
【警惕·特朗普外交挑戰增加】
美國《國會山》報道,特朗普2020年競選連任的同時,將迎來充滿動盪的世界。朝核問題將是特朗普這一年的最大外交挑戰,一旦朝方在自設的2019年「最後期限」後採取強硬措施,美朝關係將走到十字路口。特朗普將面臨抉擇:繼續無視朝方舉動以避免態勢升級,還是回到「極限施壓」策略。特朗普面臨的其他外交挑戰包括:從敘利亞和阿富汗撤軍;與土耳其關係;與伊朗關係。
【樂觀·亞洲經濟體風險中回穩】
《日經亞洲評論》對2020年亞洲經濟增長前景謹慎樂觀,認為整體增速將回升,但全球貿易摩擦、美國總統選舉等不確定因素令亞洲經濟承壓。其中,東協前五大經濟體(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平均增長預期將由2019年的3.9%小幅回升至4.2%,但大幅低於2018年水平;印度2019至2020財年經濟增速預期降至5.0%,下一財年有所回升。
【彷徨·英國「脫歐」有方向無定數】
英國《金融時報》認為,中期而言,英國不會因為「脫歐」面臨分裂困境,但在2020年仍難敲定與主要夥伴的關係框架。英國首相詹森尋求與歐洲就「脫歐」後關係達成協議,但將排除「脫歐」過渡期延後至下一年的可能。具體而言,英國與歐盟2020年可能達成一項最小限度的自貿協議,但會通過「加時」敲定餘下細節;美英貿易協定取得進展的難度較大,美國迎來選舉年,特朗普、共和黨和民主黨都無暇顧及英國。
【期許·歐中關係迎關鍵一年】
「歐洲活力」新聞網報道,2020年將是歐盟對華關係至關重要的一年,其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雙方能否達成雙邊投資協定。這一年,雙方高層互動將更加頻繁,在伊核問題、氣候變化、區域互聯互通等方面具有不錯合作前景。
【平靜·美貨幣政策更加鴿派?】
彭博新聞社報道,進入2020年,在美聯儲具有表決權的4名地方聯儲主席將輪換。除中間派外,兩名即將卸任的地方聯儲主席持強硬貨幣政策立場,新上任的1名地方聯儲主席主張繼續降息,意味著「鴿派」聲勢有所增強。這一輪換不會顯著改變美聯儲利率前景,但可能影響政策氛圍。
【憧憬·尖端探索不停歇】
英國《自然》雜誌報道,2020年將見證多個國家的火星探測任務。美國航天局計劃將下一代火星車「火星2020」送往火星,收集岩石樣本並送回地球;中國計劃在2020年實施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如果技術問題得到解決,俄羅斯太空飛行器也會把歐洲航天局的火星車送往火星。
【謹慎·氣候保護決定之年】
德國之聲廣播電台報道,2020年年底,新一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在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各國必須就《巴黎協定》制定完成重要細節,否則協定總目標可能無法實現。各方力爭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幅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但專家估計,如果不提高各國具體目標,那麼氣溫將會上升超過3攝氏度。(徐超)(新華社專特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jrAYm8BMH2_cNUgcjV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