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變色龍
咱們的《香港一日》有日子沒聊黃之鋒了,還有他身後那個臭名昭著的「港獨」組織「香港眾志」,今天開篇就先從他們開始吧。
自創立以來,一直主張所謂「民主自決」的「香港眾志」近日突然決定修改政治綱領,將原先的「推動香港民主自決」改為「推動香港的民主與進步價值」。
這種文字遊戲只能糊弄一下三歲小孩兒,以為別人看不見了,掩耳盜鈴的畫面簡直撲鼻而來。
這群年齡不大、野心不小的「港獨」小將這一次恐怕是將目標定在了今年9月的香港新一屆立法會選舉。
2018年,「香港眾志」成員周庭報名參加立法會補選,因為「香港眾志」主張所謂「民主自決」的「港獨」綱領,她被廣泛質疑是否真心擁護《基本法》與香港,最終被裁定提名無效。
實際上黃之鋒與他的黨羽們三番五次作出辯解:「民主自決」並不是主張香港獨立。但縱觀黃之鋒們的種種劣跡,你會懷疑大家寫的都是中文與英文,為什麼黃之鋒那套邏輯只有他自己能夠「詮釋」?
《直新聞》不吐不快:變色龍無論如何改變顏色,終究是只冷血動物。
「香港眾志」的網站上隨處可見「挾洋自重」的痕跡。
值得警惕的是,隨著2020年香港立法會換屆選舉、2021年選舉委員會選舉、2022年特首選舉在並不遙遠的將來陸續上演,越來越多亂港分子、黑衣暴徒正在尋求洗白,妄圖在政界「大展身手」。
「和理非」與「勇武」身份的自由切換我們已不是第一次見到,將所謂「勇武退場」視為階段性勝利的標誌在筆者看來是有待商榷的,《直新聞》更願意將這種現象稱為:博弈形態的新變化,鬥爭形式的複雜化。
二、港台勾連
昨天,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以蔡英文的連任落下帷幕,許多人都在問:有沒有「香港因素」?
當然是有的。
香港持續半年的「修例風波」的確對台灣島內產生了一定影響,尤其在蔡英文當局刻意操弄所謂「今日香港,明日台灣」意識形態議題將「一國兩制」污名化,恐嚇島內民眾,這讓台灣這場領導人選舉越來越像去年脫離選舉主旨,呈現出「泛政治化」傾向的香港區議會選舉 —— 不站對,只站隊。
蔡英文連任背後是多少個散落在香港街頭的「人血饅頭」。
島內有人評論:蔡英文在香港「撿到槍」。《直新聞》認為只說對了一部分——蔡英文當局不只是「撿槍」,他們「慷慨」地給香港的暴徒們「遞槍」、「送子彈」,將香港議題「吃干榨盡」。當黃之鋒親赴台灣慫恿蔡英文當局修訂所謂「難民法」,遊說台灣接納走投無路的亂港分子時,民進黨當局從上到下擺出了一副渣男渣女表情:
「昨晚真的很開心,但我們只是朋友。」
黃之鋒們赴台灣鼓吹修訂「難民法」遭蔡英文當局冷遇。
香港這群亂港小將終究還是太年輕,一頓操作看似「猛如虎」,實則無論是西方勢力還是「台獨」勢力都在利用這群香港年輕人小心翼翼地玩著「槓桿」遊戲 —— 用蠅頭小利撬動香港年輕人的未來,與一眾投機金主的「份子錢」。
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智商稅」?
三、煽動仇警
醫院是聖潔的地方,醫護人員也被譽為白衣天使,然而在「修例風波」中,一直有股力量在各個醫院中挑唆醫護人員與警隊之間的矛盾。今天要講的威爾斯親王醫院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據香港文匯大公報道,有人在威爾斯親王醫院主大樓一樓的通道兩側貼滿了仇警標語,每一張便簽上都寫著諸如「謀殺!」、「兇手!」、「解散警隊」的字眼。
在醫院煽動仇警情緒,加劇香港社會的撕裂。
實際上,將政治立場帶入醫院是非常荒謬的,即便是在戰場上,醫務人員也有責任救治不同陣營的受傷人員。這些煽動仇警情緒的人站在了常識的對立面上,更是站在了共識的對立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