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這位新蘇州人20餘年堅持一件事,讓數十萬人為他點贊

2019-11-22   名城蘇州

近日,市民黃先生跟名城君爆料說,

在相城有這樣一位新蘇州人,20年來堅持做一件事,

讓數十萬人為他點贊!

名城君了解下來,原來是這樣:

黃先生被腰痛困擾兩年多,

先後在多家大醫院看過但是都沒見效。

後來在朋友推薦下來到了相城濟民門診部骨傷科,

經李正軍醫生治療三次之後,

腰痛已大大緩解。

李正軍醫生從事疼痛康復醫療20餘年,

為數十萬患者減輕甚至消除病痛,

在疼痛患者群體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確實如此嗎?

名城君決定到相城濟民門診部實地探訪一番。

濟民門診部裝修簡單但古色古香,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面面鮮艷的錦旗。

走廊及治療室牆上,

都掛滿了感謝李正軍醫生的錦旗。

門診部的部分錦旗

「待患似如親,醫術醫德高。」

「技術高服務好,視病人如親人」

……

一面面錦旗,

記錄著一個個動人的醫患故事。

下午四點多,名城君來到門診部時,

李醫生還在忙碌著。

在近兩個多小時的採訪中,

李正軍的醫者之路徐徐展開。

李正軍

相城濟民門診部骨傷科主任。原蘇州相城區康復醫院康復部主任,優秀共產黨員,相城區黨代表,相城區十佳青年醫務工作者,2011年被評為蘇州市衛生系統文明職工、相城區衛生系統先進個人,白求恩式醫務工作者,並獲得「蘇州好人」提名獎。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骨傷科分會委員;江蘇省康復醫學會第五屆中醫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義大利米蘭整骨學院交流學者;KUNITAPE康復技術學院金牌講師,在國家級醫學雜誌發表多篇論文。從事疼痛康復工作20餘年,擅長使用中西結合療法治療各種頸肩腰腿痛、關節炎、骨質疏鬆症以及運動損傷等。

門診從無人問津到一號難求

多年前,祖籍四川的李正軍懷揣著家傳的針灸、推拿,以及在部隊院校所學的醫學理論隻身來到蘇州工作。2005年,他進入黃橋衛生院,在當時院領導的支持下在黃橋衛生院開設了骨傷科門診。

最開始,骨傷科醫生僅有李醫生一人,科室技術力量也比較薄弱。李正軍笑著說:「當時最困難的就是病患不信任我,再加上語言不通,很多居民並不願意找我看病。」

李正軍在給患者治療

僅用了半年時間,李正軍便學會了蘇州方言;他還利用休息時間,趕赴上海、南京等地研修學習;學習的新針法、技術先在自己、家人及同事身上練習,成熟之後再給病人治療;先後在醫院開展了小針刀、浮針、手法整骨、中藥外治、運動貼扎療法等國內外先進治療技術……就是在這樣的勤奮與努力之下,李正軍所在的骨傷科開始慢慢有了名氣。

從最初的無人問津,到後來,很多外地患者都慕名而來,很多時候李正軍當天的號都不夠,需要臨時加號。

不能一招鮮吃遍天,而是兼收並蓄

在濟民門診部的一間治療室內,幾張治療床,一張體態評估系統的表格還有各種形狀的器材。李正軍介紹:「不要看這間治療室擺設很簡單,一到周日都是青少年學生,他們都是來治療脊柱側彎的。那些各種形狀的器材都是引進的治療器材。」這是李正軍中西醫結合,兼收並蓄的例證之一。

李正軍在給患者治療

每個好醫生的養成都不是速成的,那是知識理論和臨床經驗不斷積蓄、累積的結果。李正軍也是如此。早在多年前,李正軍便已經很有名氣。「作為醫生,不能靠著一招過一輩子。要對病人生命健康負責,所以要終身學習。」他認為,中西方醫術各有所長,不能固步自封,而應該兼收並蓄。比如肌內效貼布,這在傳統中醫中並不涉及。但李正軍發現,肌內效貼布用來治療關節和肌肉疼痛很有效果,便經常用來給患者治療。

用肌內效貼布給患者治療

為了精進醫術,讓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李正軍用了兩年多的時間,系統地學習了義大利米蘭整骨學院的整骨技術。李正軍介紹:「世界上整骨有幾大流派,其中義大利整骨手法更加溫和、療效更好、風險更低。」現在,李正軍是義大利米蘭整骨學院交流學者。

李正軍很擅長使用中西結合療法治療各種頸肩腰腿痛、關節炎、骨質疏鬆症以及運動損傷等,多年來已為數十萬名患者解除疼痛。

把患者當朋友,像破案一樣找病根

「小姑娘怎麼啦?」

「脖子疼。」

「疼幾天啦?」

「疼三天了。」

「這幾天有沒有摔倒扭到?」

「沒有。」

「你做什麼工作的?平時電腦、手機玩得多嗎?」

「最近下班之後用平板電腦看劇比較多。」

……

這就是李正軍日常問診,他像找東西一樣,在不斷地交流詢問中縮小範圍,最終找到癥結所在。

他說:「每個病人病情各有不同。看病是要看人,而不僅僅只是看報告。一定要把患者當朋友,聽他們講故事。醫生要像偵探破案一樣,不斷搜集信息並分析,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才能有針對性地治療。」

在給病人推拿治療的時候,李正軍手上治療不停,同時像拉家常一樣,與患者耐心解釋致病原因及日常保養方法。他說:「我不能保證看好每個病人,但我能保證好好看每個病人。」

再忙也不放鬆診療流程

濟民門診部骨傷科醫生、治療師宋坤已經與李正軍共事四年,在他眼中,李正軍對待每一位患者都十分認真與熱心,尤其是獨自就診的老人,如果下床不方便,他還會彎腰給老人穿好衣服和鞋子,攙扶老人下床。

門診部治療室內場景

曾有農民工扭傷了腳來到門診部就醫。李正軍讓他坐好之後,親手把他沾滿泥水的鞋子脫掉,觸摸檢查。他說:「無評估,不診斷。一定要認真、仔細地問診,給病人做檢查。」

李正軍在問診

他對自己嚴格,對科室內醫生同樣嚴格。宋坤介紹:「李醫生特別注重診療細節,在針灸的時候,會先幫患者調整一個舒適的體位,再進行針刺。天氣變冷的時候,一定要合理暴露患者治療的部位,並做好保暖措施,再進行治療。」

如果,李正軍發現科室內醫生問診、治療做得不到位,或者某個細節沒有做好,那等病人走了之後,肯定要和相關醫生「聊聊天」。

行醫不止於此,還有遠方

對康復醫學,李正軍是發自內心的喜愛和堅持。作為醫生,很多時候,李正軍所做的已經不止是職責範圍內的事情。

2008年,一位14歲的小姑娘由於高熱腦膜炎,下肢癱瘓,家長抱著一線希望找到李正軍。「當時覺得她特別不容易,就是想幫幫她。」李正軍為她制定了詳細的康復治療方案,還請來南京的專家會診,考慮到家庭經濟情況,為她減免了上萬元康復費用,並為其募捐了近6萬元的愛心善款。後來,這位小姑娘能輔助器具獨立行走,在李正軍的極力推薦下加入了江蘇省殘疾人籃球運動隊,隨後還順利加入了國家隊。李正軍說:「很替她高興,有可能通過這一件事,改變了她一輩子的命運。」

現在,李正軍還經常到周邊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義務講課,他把科學的飲食搭配、合理的鍛鍊方式教授給周邊居民,幫助他們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預防各類疾病。

李正軍在給患者診治

除此之外,他還是KUNITAPE康復技術學院金牌講師。「其實,忍受疼痛的患者群體是很龐大的。如果只有我一個醫生,那我只能治療一部分病患;那如果我們把人才梯隊建立起來,把好的技術教授給其他醫生,那這覆蓋面就更廣了。」為此,李正軍經常周末飛往河北、新疆等省份講課,教授當地醫生風險低但實用性強的技術,推廣普及康復技術,讓更多患者可以接受更為專業的治療。同時,優秀學員還可以到蘇州來見習。

李正軍在講課

李正軍常年奔波在路上,生活也更加忙碌,但他說:

「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症狀,但受疾病困擾的痛苦是一樣的。他們來到醫院,渴望擁有健康的身體。病人的痛苦牽動著我們的心。讓更多的醫生掌握專業技術,讓更多患者受益」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民間也有高手,

合作熱線:0512-65180363

名城君ID:mc-7717

你點的每個,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