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是用什麼方法遷都洛陽的?

2020-05-27     史海觀復

原標題:北魏孝文帝是用什麼方法遷都洛陽的?

眾所周知,北魏的孝文帝是一位英明的改革君主。他的漢化改革不但使得北魏實力大增,更促進了北方漢族與少數民族的融合。那麼就由我帶領大家了解下北魏孝文帝改革最重要的一步「遷都洛陽」是怎麼完成的。

咱們下面看下當時的歷史背景。還是要從西晉的八王之亂說起,西晉的八王之亂直接使得西晉國力衰退,當匈奴人建立的成漢政權攻占長安以及西晉皇族琅琊王司馬睿在建康登基稱帝,西進正式滅亡。也意味著中國北方漢族政權正式滅亡,從此北方進入了漢族人民與其他少數民族以及各個少數民族之間的混戰。雖然苻堅的前秦政權曾一度統一北方,並南伐東晉,試圖統一全國。但是「淝水之戰」的失敗,使得前秦政權分崩離析,中國北方又一次陷入混戰。曾經被前秦所滅亡的代國皇族後裔拓跋珪重建代國。後改國號為魏。史稱「拓跋魏,北魏」。

拓跋氏建立政權後,迅速對北方的一些殘餘勢力發動攻擊,很快統一了北方地區。,統治區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東部,東北至遼西,南大致以淮河、秦嶺為界,與南方的劉宋對峙。 從此中國進入了長達一百多年的南北對峙時期。剛開始的北魏是不如劉宋的,而且少數民族在北方建立的政權都不是很長久。但為什麼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能夠維持下去,並且在後期壓制南方政權呢?

拓跋氏是以武力建國,剛開始和原來的少數民族政權一樣,對漢族採取壓迫剝削的政治制度,導致漢人的地位很高,而且北方的士族根本不配合拓跋氏的統治,使得拓跋氏在北方的統治舉步維艱,雖然前期可以憑著武力鎮壓,但是隨著鮮卑軍隊在與劉宋軍隊交手的敗退,讓拓跋氏感到恐慌。所以為了更好的維護拓跋氏的統治。當時的皇帝孝文帝毅然決定「漢化改革」。

實際前期的改革跟孝文帝沒多大關係,確定改革的他的奶奶,北魏文成皇后馮氏。馮氏是漢族人,他在看到北魏的衰退景象後,臨朝聽政確認改革大計。主要是政治的「班祿制」農業經濟「三長制」以及提高漢人的政治地位,使得漢族的知識分子為北魏統治階級服務。這些改革大大增強了北魏的綜合國力。在孝文帝親政後,繼續深化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遷都洛陽。

北魏當時的都城在平城,這裡主要還是以畜牧業為主,交通也不發達,經濟低下,社會秩序也不是很好,這裡鮮卑傳統文化濃厚,不利於後期的漢化改革。所以孝文帝想把都城遷往洛陽,那裡交通發達,經濟繁榮。可以更有利的統治中原以及深化改革。孝文帝知道貿然遷都,那幫拓拔族的老頑固肯定不願意,於是孝文帝就耍了個花招。

公元493年。孝文帝決定御駕親征南齊,率領大軍20萬及文武百官向南出發,到了洛陽修整了幾天後。這時南齊也派兵前往邊關。實際這是已不適合南伐了。有大臣上書勸孝文帝停止南伐,但孝文帝不聽。最終一些大臣在路上跪下磕頭哭泣,勸孝文帝停止南伐。孝文帝就說我們幾十萬大軍跑過來啥也不幹,最終會被人笑話,反正文武百官也都出來了,就別回去了。直接定都洛陽吧。要不然就繼續南伐。大臣們在仔細衡量後,也就同意了遷都洛陽。於是北魏正式遷都洛陽。孝文帝也繼續深化改革,是的北魏國力大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e0SU3IBnkjnB-0zJ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