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古詩詞:這些詩人居然「互懟」起來了,你幫誰?

2020-02-05     高中語文在線

來源:詩詞知音


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某些看法甚至是水火不容。


古詩詞中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你說怎樣,我偏不這樣認為,旁人讀之,趣味橫生,妙哉妙哉~


接下來詩詞君就選取了幾個經典詩人

「互掐」事例,大家一起瞅瞅,

看看究竟誰在理?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漢·李延年《李延年歌》


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


——魏晉·曹植《雜詩七首·其四》


詩詞君


李延年眼中的北方佳人絕代風華,高貴冷艷;而曹植筆下的南方佳人面若桃李,溫婉動人,望之令人如沐春風。


不知這兩類女性形象,你更傾心於哪一種呢?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唐·高蟾《金陵晚望》


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


——唐·韋莊《金陵圖》


詩詞君


高蟾說,丹青高手畫技精湛,卻獨畫不出我心中的憂傷;聽他這麼說,韋莊第一個不同意,「誰說畫不成,只不過是為了迎合他人的喜好而不願畫罷了。」


其實,在詩詞君看來,二人都是借六朝舊事抒發對晚唐現實的深憂,只不過呈現方式恰恰對立而已。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唐·杜牧《題烏江亭》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宋·王安石《疊題烏江亭》


詩詞君


杜牧和王安石都對楚霸王項羽英雄末路烏江自刎的事情做了評價。


杜牧覺得他可以臥薪嘗膽,東山再起;但王安石卻覺得項羽氣數已盡,很難再次叱吒風雲。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唐·高適《別董大》


詩詞君


同為送別詩,與高適相比,王維就顯得沉重許多。


王維擔憂友人奔赴之地人生地不熟,充滿不舍之情;而高適卻是一番豁達,不必有所擔憂,天下哪個人不認識你呢?


各位詩友在送別友人時,更傾向於哪個離別寄語呢?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唐·楊炯《從軍行》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宋·汪洙《神童詩》


詩詞君


今天看來,楊炯和汪洙的兩種觀點未免太絕對了些。古講文武雙全,今講文理不偏科,不偏不倚,此乃優秀~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唐·李商隱《錦瑟》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宋·晏殊《浣溪沙》


詩詞君


面對美好事物的逝去,李商隱一陣感傷懊惱,惘然若失;但在晏殊看來,不必為消逝的事物而遺憾悔恨,因為必將有美好的事物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虛無。


詩詞君還是比較贊同晏殊的觀點,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嘗試接納新事物才會斑斕多彩,是不?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唐·李商隱《登樂游原》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唐·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詩詞君


李商隱感嘆韶華易逝,歲月不再;而劉禹錫卻不服老,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在雄心面前,年齡大又如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abcEnAB3uTiws8K2BJ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