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激戰井陘石門關

2019-12-10     視窗在線

井陘縣測魚鎮石門村,位於巍巍太行山腹部,地處晉冀交界處。石門關大峽谷長約10公里,谷底道路僅寬三米,兩側山峰高几十米,像刀切般峭石陡立,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你可曾知道:1937年,此地是八路軍129師386旅,多次抗擊兇殘日寇血與火的戰場,許多年輕的無名烈士都長眠於這條大峽谷。

石門村阻擊戰

1937年10月22日,在石門村村東南側的一座叫「脈足頭」的山上,陳再道副旅長親率八路軍129師386旅771團,利用天然屏障阻擊向山西平定縣城增援的日軍。

千餘名驕橫的日軍從測魚鎮出發,頭戴鋼盔,斜背槍枝,騾馬馱著鋼炮彈藥,沿著盤山路向前行進。慢慢進入我軍伏擊圈,陳再道瞅準時機一聲令下,我軍戰士居高臨下,機槍、步槍、手榴彈全部開火。日軍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面對我軍的突然伏擊,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日軍機槍、鋼炮還未準備好,便被我軍的猛烈手榴彈炸的暈頭轉向、死傷一片,無法前進一步。

待日軍回過神來,便立即集中機槍、鋼炮等全部火力進行掩護,兵分兩路向我軍駐守的山頭進行反撲。為了節省子彈,陳再道利用我軍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命令我軍戰士一邊向敵群投擲手榴彈,一邊用自製的滾地雷和石頭回擊日軍,使得日軍的多次進攻都以失敗告終。此刻的日軍已完全被我軍利用有利地勢牽制住,無法前進一步。為了儘快的增援平定縣城,日軍又從石家莊調來飛機助戰。上有飛機俯衝掃射,下有機槍鋼炮的猛烈火力,我軍陣地完全陷入了敵人的猛烈轟炸中,山頂的石頭被炸裂,樹叢燃起熊熊大火,戰士的傷亡也在快速增加著。

關鍵時刻,陳再道命令吹響衝鋒號,戰士們上刺刀、舉大刀呼喊著沖向敵群,與日軍扭在一起展開了肉搏戰。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我軍優勢,使日軍的飛機鋼炮陷入無用武之地。直到太陽偏西戰鬥才漸漸結束,我八路軍129師386旅771團,成功阻擊了向平定縣城增援的日軍,減少了山西戰場的壓力,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伏擊戰首戰告捷

10月26日拂曉,測魚鎮日軍的輜重部隊在200多步兵的掩護下,向西開進。9時許,日軍進入伏擊區。王近山副團長帶領129師386旅772團第三營,放過敵人的前衛部隊,向它的本隊突然發起火力襲擊。地形選得實在太便利了,山頂上的機槍、步槍「嘩嘩」地往日軍的人堆里傾瀉著子彈,手榴彈只消打開保險蓋,垂直往下放。日軍頓時象炸了窩的馬蜂似的亂碰亂撞,死的死,傷的傷,有不少被擠下了深溝。一陣短促猛烈的火力襲擊後,戰士們隨著一片喊殺聲,奮勇跳入敵群,跟日軍展開了白刃戰。有幾名日軍被戰士們壓到了斷崖邊,戰士們邊喊邊示意他們繳槍投降。日軍竟不理睬,端著刺刀反撲上來。戰士們毫不留情地擊斃了他們。

兩個多小時後,槍聲、喊殺聲漸漸沉寂下來。日軍除少數逃回測魚鎮外,其餘全部被殲。 共殲滅日軍輜重隊300餘人,繳獲騾馬300餘匹和一批軍用物資。 勝利的消息很快在石門村一帶傳開。附近的孔氏村、南泉村、北泉村推派代表抬著大肥豬,送到八路軍386旅旅部,慶賀勝利。

27日,日軍派兵來收屍。為了迷惑日軍,劉伯承師長命令772團主力當著日軍的面佯裝撤退,造成無兵把守的假象。實際上第772團第三營繞了一圈又返了回來,集結在七亘村西改道廟公路南側山地里。

伏擊戰二次告捷

28日晨,敵人的輜重部隊果然又沿原路過來了,前有100多名騎兵前衛,後有300多名步兵掩護。他們一路加強搜索警戒,遇有可疑處便發炮轟擊。到了石門關附近,他們更加小心翼翼,朝石門村周邊反覆進行炮擊。王近山副團長率領129師386旅772團第3營的指戰員們隱蔽在灌木草叢和石壁邊,沉著鎮定不發一槍。

上午,日軍進入了伏擊圈,王近山副團長一聲令下。第772團第3營的機槍、步槍一齊怒吼起來,組成了嚴密的火網。這次日軍已有精神準備,一遇打擊便就地組織抵抗。我八路軍772團第3營,在兵力不占優勢的情況下,仍英勇出擊,將日軍截成兩段。由於負責增援的386旅第2營因天雨泥濘,沒能按時趕到,因此第3營沒能將敵全殲。戰至黃昏,敵人乘夜色朦朧突圍出去,一部向西逃往山西平定,大部向東退回井陘測魚鎮。

這次伏擊擊斃日軍百餘名,繳獲騾馬幾十匹。戰鬥牽制了敵人,使困在舊關以南的國民黨部隊曾萬鍾部1000餘人,從敵人的包圍中解救了出來。

劉伯承歷險查地形

在同一地點三天兩次伏擊日軍,是劉伯承首次運用「重疊待伏」戰術取得勝利的光輝戰例,也是抗戰初期,繼平型關大捷後我軍較大的一次勝仗。劉伯承總結:「這種重疊的待伏之所以可能進行而且取得勝利,是由於我軍摸到了當時日軍的大致規律,即通常都有一股牛勁,他們在向預定目標突擊時,非常執拗,有時撞了牆都不回頭。」「兵不重伏」本來是用兵大忌,但是劉伯承反其道用之,正暗合兵法「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因敵制勝」的最高原則。

據劉華清回憶: 10月25日吃過午飯,劉伯承師長帶參謀人員去石門關一帶觀察地形。這是劉師長的老規矩,戰鬥前只要有可能,都要親臨實地,掌握第一手情況。我帶20多名戰士擔任警衛,沒想到這次很危險。到了石門關附近,忽然對面傳來槍聲,越來越近,山谷口衝出一股日軍,向我們猛烈射擊。劉師長當即命令還擊,打退了敵人。過了一會,又來了一架日軍飛機,在我們頭頂上盤旋。大家勸劉師長早點離開,劉師長卻像沒事一樣,仍然鎮定地繼續察看地形。這次出發前,參謀處長李達曾指示,要寸步不離劉師長,一定要保證安全。大家暗自捏著一把汗,死死盯住敵機動靜,一旦需要,就準備用身體擋住敵機的掃射,好在有驚無險。劉師長決定:石門關是日軍進犯山西的必經之路,就在這裡伏擊日軍。

思念長眠的八路軍英雄

戰鬥發生在石門關一帶,由於參加戰鬥的八路軍129師當時駐紮在山西七亘村,於是這此著名戰役被稱作:七亘大捷。後建有宏偉的紀念碑高立於七亘山頂,對於石門阻擊戰都有詳實的圖文記載。今年7月29日,電影《伏擊》在山西正式製作完成,真實再現了抗戰歷史上這次經典戰役,劇中刻畫了八路軍副團長王近山等角色,反映了中華兒女英勇獻身的不屈精神。將在電影頻道播出。

石門村老人回憶,1937年石門阻擊戰有不少八路軍戰士在此長眠。村民李樹來在整理自家南瓜地時,突然刨出人頭骨,嚇了一跳,聽老人說是八路軍,心裡才踏實些。88歲的村民李士生對77年前的那場戰鬥仍有記憶。「陳再道率部隊來這兒打伏擊,說日本人要來,掩護我們轉移。」「戰事結束後,全部傷員隨部隊撤走,還有23名壯烈犧牲的戰士被石門村李五孩組織起來的村民掩埋在山頂的一塊平地里。」

近年來,石門村村民在放羊和耕作時,經常會撿到子彈殼、炮彈碎片、扣子等。看見戰士們的遺物,使得村裡老人追憶起了這場慘烈的戰鬥,人們更加思念77年前長眠於此的八路軍英雄。2011年,石門村201名村民聯名請求為曾保護他們的23位無名烈士立碑。

文/侯福順 圖/王惠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Wrz8m4BMH2_cNUg-LG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