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國專家和學者呼籲,面對全球越來越多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只有進行全球合作才能遏制疫情蔓延。
建立多邊合作框架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主席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全球醫療和經濟緊急情況,但它也可能成為當今全球政治和經濟合作體系的決定性轉折點。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可以共同發表聲明,世界主要國家領導人也可以通過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發表聲明。這樣的一份公開聲明有助於遏制疫情傳播過程中民眾無力感的日益增長和全球企業信心的喪失。此舉還可能為國際政治和經濟合作開闢一條新的道路。這不僅關乎控制疫情,還有助於應對其他全球性挑戰。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曾多次提出,所有國家都應將遏制疫情傳播作為最優先事項,以便為醫院拯救生命爭取時間。所有國家都應該採取同樣的行動,加強國家間的協作。在全球化的世界裡,大家只有站在一起,團結起來,才能擊敗我們共同的敵人。世界衛生組織突發衛生事件規劃技術負責人、流行病學家瑪麗亞·范·科霍夫(Maria van Kerkhove)也認為,各國現在應該互相幫助,就像之前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等疾病爆發期間所做的那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認為,由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將對經濟產生顯著影響,需要各國政府採取積極的針對性應對措施。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表示,與應對氣候變化一樣,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也需要全球化的合作,在多邊主義框架下採取積極應對措施,而不是採用種族主義和孤立主義政策。疫情傳播是不分國界的,我們應該為這些突發事件做好準備,避免非理性的恐慌和種族主義政策的出現。在疫情面前,沒有一個人或一個國家是孤立存在的。為此,各國應該在全球層面建立最高級別的新冠肺炎疫情聯合工作組,與世衛組織一起應對全球流行病。二十國集團應該迅速商定財政和金融方面的政策,以應對疫情蔓延給全球經濟帶來的衰退。
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公共衛生倫理學專業副教授艾莉森·湯姆森(Alison Thomson)看來,美國應與加拿大、墨西哥合作共同採取相應措施應對疫情擴散,而不是築起高牆。他強調,團結是國際間合作的重要基礎,而美國倡導的孤立主義政策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不能奏效。沒有全球性合作,我們將難以戰勝疫情。
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人口健康科學系主任傑拉爾多·喬維爾(Gerardo Chowell)表示,各國應採取積極行動,加強信息共享,努力阻止疫情傳播。
實施針對性措施
比利時布勒哲爾國際經濟研究所副主任瑪利亞·德米列切斯(Maria Demertzis)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和歐洲經濟構成重大衝擊。大多數歐洲國家需要採取隔離和封鎖措施,防止疫情進一步蔓延,若疫情繼續發展將導致醫療體系崩潰。隔離封鎖措施的經濟影響顯著,歐洲各國政府需要及時採取行動,既要向國家衛生服務部門提供充足的資金,也要實行有針對性的措施,向受影響較大的個體、企業和社區提供廣泛的宏觀經濟支持。歐洲央行應提供充足的流動性,增加主權債券購買計劃,防止主權債券市場陷入困境。各國都應該「不惜一切代價」保護生命和控制疫情給經濟帶來的影響。
戈皮納特表示,為防止疫情進一步蔓延,許多國家採取限制旅行、關閉學校和檢疫隔離等措施,這有助於保護人們的健康和安全。當下,各國可以通過增加支出來完善國家公共衛生體系,擴大對個人防護用品和診斷檢測物資的支出等。政策制定者應大規模實施有針對性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及金融市場措施,為受影響的企業和家庭提供幫助。例如,義大利延長了受疫情影響地區企業的繳稅期限、擴大工資補充基金以及對下崗人員提供收入支持;韓國對小商戶實行工資補貼,增加對家庭護理和求職人員的補貼等。
戈皮納特認為,對於下崗人員,可以通過延長期限、增加福利或放寬資格要求等加強失業保險。中央銀行應做好準備,向金融機構提供充足的流動性,特別是那些貸款給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如果金融狀況有大幅收緊的風險,就要通過更廣泛的貨幣刺激政策提振信心和支持金融市場。目前,疫情在全世界大範圍傳播,各國在全球化發展下也存在廣泛的跨境經濟聯繫。因此,各國需要在國際層面採取協調一致的應對措施,國際社會尤其要對那些應對公共衛生緊急事件能力有限的國家提供幫助,避免出現人道主義災難。
陸克文也強調,只有當公眾和市場看到各國政府共同承擔責任時,他們的信心才會恢復。從之前的經驗來看,在應對國際危機時,一些國家打民族主義牌是無效的,最終解決問題的有效做法就是全球協調一致。
多組織採取聯合行動
3月16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商會(ICC)共同發布聯合聲明稱,雙方同意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密切合作,力求向全球商界提供最新信息和有針對性的指導。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是全球公共衛生和社會面臨的緊急情況,需要政府、個人和企業採取有效行動。在最大限度減少疾病傳播和社會影響方面,所有企業都可以發揮關鍵作用。企業應該採取及時、大膽且有效的行動減少雇員的短期風險,降低對經濟的長期負面影響。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國際商會稱將定期向其4500多萬家全球企業發送最新建議,以便各國企業能夠採取明智、有效的行動保護其員工、客戶及當地社區,為基本物資的生產製造和分發作出貢獻。國際商會還將通過調查全球私營部門網絡來繪製全球商業應對地圖,促進疫情的信息流動,鼓勵企業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利用產生的新數據來支持當地政府和國際組織進行決策。為了增強企業業務的連續性,國際商會還鼓勵政府和企業共同開發、更新、準備或實現相關的業務連續性計劃。
此外,國際商會和世界衛生組織鼓勵各國商會與聯合國工作組密切合作,支持其成員響應本國的應對措施,並為世衛組織協調全球應對措施作出貢獻。
國際刑事法院發表聲明強烈支持世界衛生組織的呼籲,表示各國政府應採取「全政府和全社會」的方式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該聲明稱,減少新冠肺炎疫情的進一步擴散及其影響,是各國元首及政府首腦的首要任務。各國政府應與私營部門和民間社會行動者協調有關政治行動,最大限度地傳遞與共享信息,提高應對效率。各國政府也應承諾提供一切必要資源,儘可能確保跨境醫療和其他基本物資供應鏈的有效運作。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侯麗 趙琪 王俊美 趙媛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UL6EXEBnkjnB-0z9QW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