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度非常高的電視劇《少年派》中,青春期與更年期的碰撞讓很多學生和家長感嘆:
劇情太過真實!莫不是在我家裝了攝像頭?
電視劇圍繞「高考」這個話題,將三個家庭的各種矛盾,青春期孩子的種種問題展現得淋漓盡致。
劇中閆妮飾演的是高一學生林妙妙的媽媽。在妙妙高一剛開學,媽媽就為女兒開始了高考倒計時。
在這種緊迫和焦慮的情緒下,母女兩人一句話不對就會開始爭吵:
飯後沒有刷牙會爭吵;
周末孩子睡懶覺會爭吵;
上廁所沒有按照規定時間會爭吵……
這些小事情帶來的不滿,終於在一次考試後徹底爆發。
如果說妙妙只是因為學習成績才與媽媽產生矛盾,那麼學霸錢三一與媽媽產生的矛盾,就完全是教育方式不同產生的衝突。
錢三一是學校的學霸,卻有一位「完美」媽媽在時刻操縱著他。美名其曰陪讀照顧兒子,實際上是遠離性格不合的丈夫,同時更好地監督兒子學習。
有一個錢三一與母親激烈爭吵的畫面:
媽媽聲嘶力竭怒吼著問孩子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孩子回答「一個你不干涉的生活」後,無助地掩面痛哭。
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問題,最終影響的都是一個家庭。
面對孩子的叛逆問題,很多家長的解決方式就是打罵孩子。甚至有的家長還把孩子送進了武術學校,用消耗體力的方式去削弱孩子的叛逆行為。
然而,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理解他們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背後,他們想要獲取的,又到底是什麼?
孩子青春期出現的這些問題,真的是不正常的嗎?
從行為背後,看見孩子的訴求
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解決孩子的青春期問題:
1. 孩子叛逆、沉迷遊戲,成天把自己關在屋子裡,跟我們也不說話,學習成績一路下滑。
2. 孩子厭學,還學會了抽煙和喝酒,怎麼才能讓孩子改掉這些壞習慣?
3. 孩子和異性同學走得很近,擔心早戀會影響升學,該怎麼跟孩子說?
想要解決孩子青春期的種種問題,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癥結才是關鍵。
就拿劇中的妙妙為什麼會跟媽媽爆發爭吵來說吧。
女兒跟媽媽爆發衝突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媽媽對成績不滿,而是因為媽媽要求女兒退出學校的廣播站,而那是妙妙非常熱衷的興趣愛好。
父母眼中影響孩子學習的東西,其實代表的是女兒的夢想和希望。
在女兒的反抗中,媽媽不但沒有及時控制自己的情緒,反而不斷威脅女兒,更是加劇了青春期孩子反抗叛逆的程度。
有時候,父母適當示弱,不僅僅是平息爭端,更是給孩子、給自己一個思考、反省的機會。
就像劇中的爸爸,他在母親的強勢要求下,並沒有擺出強硬的姿態,一同對抗孩子,而是給孩子留下喘息的空間,並坐下來和女兒去聊母女兩人的關係。
女兒聽過爸爸的分析後,也能慢慢去理解媽媽,而理解是所有關係的前提。這樣的理解是發自肺腑的認可和接受,而不是在強勢的打壓下被迫地屈服。
認可和接受,才是教育的成功之處。
家長需要知道,孩子青春期出現種種問題,並不是代表孩子要遠離你。
相反,孩子正是通過這些不正常的信號在向你求救——他想要用更好的方式和你相處。
父母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採用了不恰當的方式對待孩子,不但不會解決孩子的種種問題,反而會錯失了教育孩子的最後機會。
青春期是孩子各種問題的爆發時間點
近段時間,關於青少年自殺事件頻發:
高考前與母親產生衝突後跳下黃河;
在高速上與媽媽產生爭執毅然跳橋;
因在學校被剃光頭回家後跳樓自殺……
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會出現這麼多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提出:
和人的身體發育一樣,人的心理發展也是有規律的。
心理學研究顯示,孩子從出生到18歲,共有5個心理發展階段。
青春期是孩子心理發育的第五個階段,也是孩子性格變化最大,問題表現最多的時期。
沉迷遊戲、看小說、厭學、早戀都是比較普遍的現象,而這類現象的出現,往往是家庭教育與相處問題的集中爆發。
青春期,在心理學上也叫作自我同一性時期,是指個體嘗試把自己有關的各個方面綜合起來,形成一個自己決定的,協調一致的、不同於他人的自我。
作為成長的必經階段,他們開始思考:我是誰?我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我如何在這個社會上立足?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主要有四個方面
1.情緒的包容
這一點是很多問題爆發的源頭。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個火藥桶。
如果在孩子爆發情緒的時候,父母沒有接住孩子的負面情緒,反而跟著孩子一起吵,那只會加劇衝突,甚至會讓孩子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
2.尊重和支持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發育,正在經歷一個獨立人格的形成階段。
這個時候的孩子,往往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已經有了獨立的思想和需要。
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也會更加需要父母的尊重和支持。
3.社交和夥伴
進入中學後,孩子們就像進入到一個全新的世界,接觸新的面孔、新的習慣、新的學習方式。
這時的孩子接觸的東西多了,需要有自己的朋友來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就像我們大人一樣,也需要向好朋友傾訴煩惱和困難。
4.釋放攻擊性
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男孩,攻擊性往往特彆強。
他們可以為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大打出手,情緒也會變得特別暴躁,一不小心就會引發爭吵。
這也是因為孩子體內的力比多分泌的原因,也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的一個顯著特點。
青春期,是教育孩子的最後機會
詩人紀伯倫在《致孩子》里曾說: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給他們你的愛,而不是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努力將自己變得像他們,卻不要把他們變得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會停留在昨天。
長大成人的過程,就是孩子將父母推遠的過程。孩子不可能永遠是依賴父母的孩子,他們總會長大,總會獨立。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需要對世界做出一些自己的判斷。這個探索的過程,需要脫離家長的依賴,但是又必須藉助家長的配合和指引。
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社交、學習等種種困難,他們需要的是合理的指引、幫助、關懷,但不需要處處作對,和他天天爭吵的父母。
青春期,是教育孩子的最後機會。
弄清楚孩子各種問題背後的原因,幫助孩子渡過這個階段,也能夠鞏固和增進親子關係。
如果沒有妥善處理這些問題,會給孩子一生埋下難以癒合的傷口,而父母也會錯過教育孩子的最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