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為什麼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因為英雄就誕生在城市裡。有這樣一群普通市民,他們活躍在戰疫一線,通過自己的方式,力所能及地為家鄉奉獻。他們是志願者,是最勇敢的逆行者。
"
武漢志願者的時艱與大愛
JIAYOU WUHAN
醫護人員的「私人造型師」
何新海 男 33歲
美發產品區域經理
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後,何先生會抽空整理好當天的互助信息,直至深夜還在朋友圈分享一天的收穫。
自封城以來,全國的醫護人員都紛紛馳援武漢,頭髮過長的醫生穿防護服有感染風險,給醫護人員理髮成為了巨大缺口。
做美發工具經銷的何先生,平時通過生意來往結交了不少理髮師,最開始在2月7日了解到火神山醫院急需理髮師給軍醫團隊理髮,何先生主動牽線搭橋,幫醫院尋求理髮志願者。
火神山醫院理髮志願者的組織成功,讓何先生有了組建團隊的想法。經過武漢本地美發從業人員的支持,從依靠朋友圈的單向聯繫,理髮志願團隊如今已發展到擁有40多位固定成員,服務覆蓋到5000多位醫護人員。
何先生每日會提前和醫療隊或醫院對接好理髮需求,再下發到團隊中安排志願者,為其解決出行、設備、防護等問題。志願理髮師在收到任務後,會前往醫療隊駐紮的酒店進行服務。
一張凳子、一條圍布,組成了理髮師們的工作檯,沒有大幅面鏡也沒有洗髮香波,只求能儘快將頭髮修剪到符合防護服穿戴標準。
志願者在酒店大廳為醫護人員理髮
理髮志願者最初上門服務的時候,防護措施全靠自己準備,參差不齊很有風險。一是在全城封鎖的情況下私人沒有渠道去購買裝備,二是物資緊張,志願者也不願給一線增添負擔。
在團隊組建起來,和各方面醫療力量逐漸熟絡起來後,醫生們會將本來就很吃緊的防護服主動分享給上門服務的志願者,保障志願者安全。
派出的理髮小組每次大多為2-3人,為了能讓待命的醫護人員儘快投入到救治中,理髮師工作到深夜是常態。
理髮算得上是體力活,面對著等候在身邊的一眾外地醫護人員,理髮師通常會連續工作幾個小時,一趟下來連口罩都會被汗水浸濕。
志願者連夜服務安徽醫療隊
還有更為勇敢的志願者,直接深入到一線。有三位理髮師,為了能讓每一位倒班下來的醫護人員都能整理好頭髮,在同濟醫院連續駐紮了三天,吃住都在醫院裡。
志願者在雷神山醫院
志願者在協和醫院
何先生的孩子在今年元月才剛剛出生,家庭工作兩頭不能完全兼顧,何先生的家人對此還是稍有責備。
而對於自己的選擇,何先生說這是每個人價值觀的選擇,現在這個階段能站出來的,算是正能量比較強的,每個家庭都會反對,但是也都是嘴上說說,打心裡還是會支持的。
何先生到方艙醫院對接志願者工作
相較於自己,何先生還是更敬佩在外奔波的理髮師,自己所做的調度工作最多也只算得上是繁瑣,長時間進行高危接觸的理髮師們更應該讓人銘記。
疫情結束後,何先生最想與公司溝通,希望能通過表彰、獎勵的方式讓這些志願理髮師受惠,向外界傳達正能量,了解到他們這些生意人也會有擔當,而不是只停留於做點買賣。
何先生與工作中的理髮志願者
北湖社區的「隱形守護者」
痞子 男 28歲
美式理髮店店主
路人對於「痞子」的印象,大多數都會停留在玩豪車、玩嘻哈、擺弄髒辮和紋身,看起來是一個顯得不怎麼正經的弄潮兒。作為一家江漢路barbershop的店主,人們很難把他和走基層聯繫在一起。
痞子的barbershop
自從疫情發生以來,痞子的朋友圈畫風突變,每天都在不停地轉發求助信息,儘可能的利用到自己廣泛的人脈圈子。
作為武漢第三嚴重的疫區,北湖正街的書記、副書記都因感染隔離被迫離開了崗位,下層單位人手不夠,痞子主動找到社區工作的朋友介紹,2月7號這一天獨自來到北湖正街社區幫忙。
和有組織的志願者團隊不同,痞子直接受社區基層管轄,社區的所有工作他都做,哪裡需要哪裡搬,沒有編制沒有工資,在北湖社區的行政系統里他就是一個「隱形人」。
剛投入到工作,痞子面對的就是城市疫情最嚴峻的時期,人少活多風險高,家家戶戶人心惶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因素。
痞子每天要近距離照顧還沒有安置到醫院確診的密切隔離者,幫助他們安撫情緒,送菜送藥,有什麼需要就去送什麼。遇上居家隔離的人不聽勸,一心想要出門散步,痞子和同伴也只能跟隨著一步不離的陪伴。
走進社區給居民分發食物
隨著工作的持續深入,基層抗疫人員挨家挨戶的關照逐漸獲得了回報,社區管控越來越嚴格,感染人數也得到了控制。
但是在小區居民全面禁止外出的情況下,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沒米的,重症的,方方面面都要涉及到。
領取分配藥物
沒有物業的老小區,居民只能打電話給社區,或者加入他們社區的網格微信群,然後進行採購和需求的訴求。也有極個別的居民,連電話都不會打,只能主動上門溝通避免遺漏。
服務對象從隔離人員覆蓋到所有居民,工作人員還是那麼幾個,工作量卻陡增,讓社工們很是辛苦,忙起來的時候微信步數都能上兩萬。
生死面前疫情是殘酷的,人與人之間很容易失去理智,失去信任。有一戶居民家裡兒子確診後從方艙醫院跑回了家,母親待在家裡還沒被確診,上門勸說溝通不了兩句就會關門趕客。
後來痞子又獨自上門調解了幾次,才讓居民對這個熱心腸的紋身小伙子敞開心扉,原來母親是擔心兒子在方艙醫院會沒人管只顧救她這個老人,所以不願出門隔離。直到社區給病人安排好了住院,才最終解決了矛盾。
負責了北湖正街下轄6個小區的幫扶任務,痞子還是覺得每個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如果在生死面前,抗疫的基層系統能合理運轉,社區居民能注意自我保護不添亂,人人都可以恪盡職守,想必志願者也幫不上什麼忙。
隨社區人員上門與居民溝通
他不是公務員,他說他是一個武漢伢,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自由。「反正有的事,不為什麼也會有人去做,那些醫護朋友更艱難,都在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所以家人也比較支持。」
在小編採訪的前一天,痞子因為操勞過度而病倒,經歷了短暫的「假期」後,現在他又重新投入到了社區工作中。
關於疫情結束後最想做的事,他說要去看心理醫生,儘快恢復以前的生活。
銘記這些平民守護者
JIAYOU WUHAN
武漢護胃隊
武漢市民劉小國,主動報名成為美團醫護緊急專供餐公益司機,先後帶動妻子及20位同學加入志願者行列。劉師傅每天送餐超過400份,保障了醫護人員的用餐需求。
社區青年志願者
2月3日開始,武漢市面向全市招募了一批疫情防控青年志願者,在市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的統一調度下,相繼有序的投入到醫療救護、便民服務、秩序維護、心理援助、宣傳引導、關愛幫扶、交通運輸、環境治理、行政綜合等多方面疫情防控工作中。
「大白」志願服務隊
2月13日晚,團武漢市委僅用4個小時火速集結60餘名青年志願者,組建了「大白」志願服務隊。連日來,他們為武漢市第一醫院的援漢「白衣天使」們開展送餐、物資運輸等服務。
襄陽志願者父子兵
林北嶽、陳貴清、柴紅偉三位襄陽老鄉自願前往武漢獻力,得知爸爸要去當志願者,哈爾濱理工大學的大四學生、22歲的陳帥奇也毫不猶豫地報了名。這個由退伍軍人、村主任、大學生組成的小組經過培訓後已在武漢洪山體育館武昌方艙醫院上崗。
寵物救助志願者
針對武漢的留守動物無人看養,武漢市小動物保護協會提供了志願者上門服務,武小協上門均為2人一組行動,一人負責補充食物、飲水、清潔,另一人負責全程視頻連線求助者。
美德志願者聯盟
美德志願者聯盟是一個有近600位志願者的民間團隊,從武漢暫時關閉離漢通道起就開始為疫情中的醫護人員、患者及每一位平凡的人服務至今。據該團隊不完全統計,聯盟幫扶對接的物資和資金已累計近2億元。
輕症病人自發幫忙
66歲的確診病人李安金,主動幫助方艙醫院建病友檔案、搬盒飯、分發物資,還有不少病人主動參與到消防預警工作中。而在火神山醫院的輕症患者,也自發參與志願者服務,在醫院裡幫忙推輪椅,為重症病友加油鼓勁,幫助醫護人員照顧病患。
千名醫生在線義診
來自全國的一千多名醫生加入了武漢「在線問診」平台,通過網絡在線指導患者診療,緩解患者焦慮,分擔就診和入院壓力。共同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出力,成為武漢乃至全國戰「疫」的另一條戰線。(註:在線問診平台可通過「武漢發布」公眾號菜單欄進入)
「擺渡人」串聯三鎮
在武漢暫時關閉出城通道後,有許多武漢人自願成為志願者接送醫護人員和運送物資,他們有的是普通居民,有的是職業司機、還有網約車司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擺渡人」。
00後閃耀一線
12個東西湖職校護理專業的00後女孩看到母校招募志願者,主動報名後奔赴東西湖的兩個隔離點,從11日開始便已投入工作。早8點進入崗位,晚上還要輪流值班,累了就在隔離點休息。
私企員工提前返崗
為了保障武漢市民和一線人員的日常生活需求,超市、物流等企業的部分員工在春節期間便已開始陸續返崗復工,為武漢三鎮各街道輸送生活物資。
真誠感謝每一位志願者
在這場艱難的城市抗疫面前,還有無數個像他們一樣的志願者,走出舒適區,隱藏在防護裝備下,在另一條戰線上保障城市運轉、居民生活,城市需要什麼,他們就盡力做什麼。
面對疫情肆虐,希望每一位志願者都能平安結束工作任務,有你們這些滿腔正義匯聚而成的城市血液,武漢一定能重獲新生。
因為有你
武漢擁有未來
編輯丨戴戴小熊貓
圖片丨受訪者提供、部分來源見水印
武漢愛黑馬文化傳媒出品
武漢吃喝玩樂原創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