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芒果推送原創的娛樂八卦和影視評(吐)論(槽)。
舞蹈藝術家 楊麗萍最近的仙女生活又被打擾了,天天上熱搜,起因是她某條抖音下面的評論被搬到了微博,引起了數萬的憤慨轉發。
楊麗萍在那條抖音分享自己在鳥語花香下吃火鍋, 一邊吃還一邊玩頭上的花,多麼美好的畫面!
然而總是有一些人(數量還不少),無論楊麗萍在做什麼,都只能跳膝反應一樣想到她 沒生孩子。
這條抖音被贊到第一的評論,就是通過楊麗萍沒生孩子而直接否定了她的一切,否定了她的成就、她的自我和現在悠然自得的精神狀態。
不是詛咒她,我們單純地就事論事地理一理這邏輯,她一定能活多90歲嗎?說不定因為生養太多+老公出軌+家庭煩心事而早早走了呢?即使她能到90歲,一定是在天倫之樂中安享晚年嗎?八旬老人拾荒幫助兒子還房貸的新聞也不少,有人是因為閒不住,大部分是因為害怕吃閒飯會被嫌棄,甚至病了都不敢說。這才是大部分老人的現狀,不然我國老人的自殺現象也不會如此突出。
這些人,自己一事無成,又對社會現實選擇視而不見,然後用「精神勝利法」單方面宣布自己贏了藝術家楊麗萍,還要蹦躂到人家眼前獻醜,真是可笑又可氣。
PS,這個人昨天出來回應了。是回應,不是道歉,還說自己遭到了網絡暴力。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nobody,沒有必要太在乎她的話。但是我們都知道,她的那些話具有廣大的群眾基礎,不然也不會被贊到第一。
歸納起來,就是 「一個女人,無論多成功,多有社會貢獻,只要你不生孩子,那麼就是失敗的。」意思就是,女人最大的價值,就是生孩子,不然就是白活。
微博很多女網友為這言論憤怒,是因為自己日常被這樣的男權視角來凝視就 尼瑪夠煩的了,竟然連楊麗萍也逃不過! 社會輿論對女性價值的評判到底畸形到了什麼地步?
把舞跳到幾近化境的楊麗萍,會永遠是中國舞蹈歷史上非常奪目的存在,「楊麗萍」三個字以及她所承載的美會永遠被記住,是另一種形式的永遠活下來,就像李白,通過他的詩活了幾千年。
那些用「傳宗接代」嘲笑她的人,三代之後who know you? 他們以及他們的子孫,以後死了就是死了,仿佛沒來過。尤其女性,怎麼好意思罵楊麗萍?她們死後在神牌上連名字都沒有,只是XX氏,很多孫輩都喊不出奶奶姥姥的名字。
生活上的楊麗萍,活得像個花仙子,卻仍然是要被那些人單方面意淫她空虛寂寞冷。
還記得三年前魯豫採訪楊麗萍,去了她的私宅——建在雲南洱海邊的月亮宮。
這個房子當時真是震撼我全家,果然是孔雀仙子住的地方,跟自然完美融合。
房間被樹木圍繞著:
廚房面對著洱海:
她會在這個延伸到洱海上的玻璃長廊上做瑜伽,冥想:
沏茶聊天的露台也是面朝洱海,綠樹成蔭,魯豫參觀完這個房子都在反思自己一直過的到底是啥生活!
最絕的是,楊麗萍有一個私家花園,空閒 時穿著一襲白衣穿行於花海之中,宛如花仙子,不食人間煙火。
看著楊麗萍的生活就能理解為何她是最頂尖的舞者。很多非常努力跳舞的人,練到某程度之後就很難再突破,難以成為大師。為什麼呢?得其形而不得其神。有些特質不是通過努力就能做到的。
楊麗萍就像被上帝打通了連結大自然的任督二脈,仿佛「通靈」了,所以她跳舞的時候,我們就真的覺得是孔雀仙子的化身,頭髮絲都太恰如其分。我敢說那些diss她不生孩子的人,在熱愛生命上不及她的萬分之一。
有人問過她:「在舞台上跳舞,聽到觀眾的熱烈掌聲是什麼感覺?」她說, 就像是聽到小河流水的嘩啦聲,因為跳舞本來就是一種自然,是一種和世界溝通的方式。
曾經跟她有過節的金星,也對模仿楊麗萍的人說,別模仿她了,誰也學不了,楊老師的雀之靈,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楊麗萍結過兩次婚,第一次是與中央民族歌舞團里的一名舞蹈演員,後來發現彼此不合適而分開。第二次婚姻,醫生告訴她,因為她為了舞蹈,常年節食,但是如果要想生孩子就必須增肥補充營養,這很可能意味著她的舞蹈事業受影響。三思之後,她決定放棄生孩子。後來她和丈夫分開,不知道這是否也是原因之一。
總而言之,楊麗萍很清楚自己要什麼,舞蹈是她的陽光和空氣,離開什麼都行,離開舞蹈絕對不行。這樣的人的生活是堅定而充實的。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是被世俗推著走,滑到哪算哪,倒是因為生了個孩子就滑出自豪感了?
大概10年前,楊麗萍就常被問及婚育問題,瞧瞧人家的境界:世間有很多種愛,孩子也有多種含義,螞蟻、樹都有博大的感情,種棵樹也是孩子,創造出來一個作品也是,所有美好的東西你都可以當作孩子一樣去愛。」
這段人生觀很經典:
「有些人的生命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體驗,有些是旁觀。我是生命的旁觀者,我來世上,就是看一棵樹怎麼生長,河水怎麼流,白雲怎麼飄,甘露怎麼凝結,花兒怎麼開的。」
很多人因為各種原因,做不到這樣的境界,也很可以理解,楊麗萍也相當理解不同的選擇,但這些人卻評判她,否定她,甚至嘲笑她,就像以為皇帝的日子就是東宮娘娘烙大餅,西宮娘娘剝大蔥,沒見識還不自知。 「在我老家,你是絕對沒市場的」,誰要去你老家啊?!
微博是女性意識比較重的平台,這些智障評論被搬到微博之後,會被很多人diss,看著還挺解氣是不~
好些女明星也出來說話,陳數: 女人的價值,就是用來生兒育女的嗎?不是!
戚薇: 兒孫滿堂就是女人的唯一成就?呵呵!
葉璇: 當一個女人只能用生育能力來標榜自己,其實是因為這個人本身毫無社會貢獻價值。
李若彤說自己每一天都在被問為何不結婚,男明星卻沒有這樣的困擾。
這些發聲在微博都獲得了大量支持。但是不得不說, 微博不是真實的世界。女性面對的真實輿論環境,在抖音和其他新聞平台的評論區。
看看在網易評論區罵陳數戚薇葉璇的話,就像大家的碎嘴親戚:
「不要掙了點錢就說自己貢獻了,作為女人,要掙錢,也要生孩子。」這還是個女的。多虧了這些人,女人的「義務list」越來越長。
「說句難聽的大實話:女人不生兒育女,要你幹嗎?」這的確很多男人的大實話,很多女的不願意承認,硬說自己是因為愛情。
鑒於這次引起的輿論比較大,楊麗萍本尊回復了, 「 只要自己認為過得好,沒有傷害到其他人,就可以」 ,很得體的回覆。
然後!簡直像捅了馬蜂窩!那些人更加來勁了,他們說的那些話,也是現在每一個想爭取生育自主權的女人經常聽到的。
不是只有達到楊麗萍的高度才配有生育自主權,每個女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人生,只有她們才能決定自己的子宮該怎麼用。這些對女人生育問題指指點點的言論,每個都很荒謬!
例如他們最喜歡說「 人類滅絕論」,好像 一個個多麼關心人類命運似的,真這麼心懷大愛的話,為何這個社會的重男輕女如此嚴重以至於墮女胎男女比例失調舉世聞名?
精子那麼多,卵子那麼少,女性才是生孩子的關鍵,女性少了,孩子數量必然會少,這個沒異議吧?真關心人類滅絕就不會重男輕女了。
再說了,如果那麼關心祖國的花朵,能不能先把已經生出來孩子照顧好?兒童權益薄弱到等於沒有,把孩子打傷打殘都算家務事。
他們哪是關心人類,他們只是想當爹,享受作威作福的爹權,再無能也有老婆孩子可以墊底欺負,當然怕女人覺醒了。
對於這些人我們直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如果每個人都像你這樣逼著別人生孩子,地球早就人口爆炸完球了!再說了,別人不生不是還有你撐著嗎?怎麼,你不舉啊?天吶,好可憐。
他們還喜歡幻想自己老了兒孫都很孝順自己。其實,偏偏越是這些幻想「回報」的人,越是得不到兒女發自內心的愛。
因為太渴望「回報」,就越「功利」,給不了孩子純粹的愛,孩子是能感知的,女兒恨TA重男輕女,兒子恨TA把自己當養老工具和炫耀工具。
凡是有點自我意識的人,誰會心甘情願當工具?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憑什麼就你算得精?
看看四周,那些多子女家庭為了逃避給老人養老而互相推諉扯皮的糾紛,見得還少嗎?當你老了,你想指望孩子,孩子難道不想指望你?小區里多少貼錢的老保姆,大家有目共睹,多少老年女性,既要照顧孫輩,還要照顧老頭子,干到干不動為止。
這些指指點點女人生育的言論大行其道,其實還有一個根本原因,那就是男人的單身焦慮和生育焦慮,是很大的。
那麼巧,前段時間,楊麗萍的徒弟水月跟她的同性愛人舉行了婚禮,很唯美很浪漫,雙方父親也笑得很開懷。
新聞門戶網站的評論區里大量男性,展現他們的無能狂怒:這是病!是變態!得治!
其實他們才不關心別人病不病,根本原因是他們為少了兩個女人為男人所用而生氣,對的,就是「用」。
即使他們根本夠不著 這兩個女人的層次,不可能跟她們有交集, 但是也要罵幾句,說明了什麼?
第一,女人在他們眼裡真的就只有性價值和生育價值生;第二,他們的單身焦慮和生育焦慮已經深入骨髓,看見女人不生孩子就覺得浪費,怒火中燒;第三,男人真的很齊心,很懂為自己的性別爭取,不像女人,分崩離析。
「女人本來就少,你們還搞同性戀,讓我們怎麼活。」他們也知道女人少,但是不反思一下原因,還要責怪生存下來的女人不乖乖被他們所用。
看看,他們多麼焦慮。其實他們是比女性更需要婚育的,看看多少老太太在喪偶之後就不打算再婚,活得甚至比喪偶前還輕鬆快活,乾淨有條理,而老頭子就很想再找配偶,因為要人照顧。
但他們很聰明,通過話術把焦慮傳遞給了女人,教化女人才需要焦急婚育,男人不急,說女人最重要的就是嫁人生孩子,久而久之甚至把男人願意婚育說成一種恩賜,因為他們願意「放棄自由「,「給女人一個家」。那些被馴化的女性也調轉槍頭攻擊其他女性。
其實在正常的情況下,愛情和生命都是「 美好」的代名詞,但就是因為這些侮辱人格的觀念太大行其道了,又太理所當然了,整得很多女性都恐婚恐育了,正如上面所說,但凡有點自我的, 誰願意心甘情願當工具啊?
一個男生,讀到博士,別人第一反應「有為青年」!一個女生,讀到博士, 別人第一反應「不好嫁」!在這麼一個個人價值得不到尊重的環境中,女性覺得不舒服,發出自己的聲音,還要被罵。
當然,不以偏概全,有很多男性還是很高素質的,例如這個博主,看得多麼透徹,說得多麼好!但是他竟然被別的一些男性罵「恰女權飯」。
奇了怪了,為何總是有那麼多的男性一定要跟素質低的那一批共情啊?還要罵講道理的人挑動性別對立,其實最挑動性別對立的就是這些沒有同理心的人。希望更多優秀的男性能發出自己的聲音,不然都被那些人代表了。
其實如果女性的處境改善了,男性也能得到更高質量的感情,孩子也能得到更高質量的父愛母愛,社會能得到更和諧的兩性關係,何樂而不為?願我們的下一代都能在自由而舒展的愛中長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Nm3n3IBfGB4SiUw9Z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