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好習慣孩子7歲前必須養成!稱職父母全做到了,你呢?

2020-05-04     曦曦媽說教育

​如今,很多家長崇尚釋放孩子的天性,所以對上小學以前的孩子從來不會做出約束。孩子想看電視就看電視,想吃雪糕就吃雪糕,想打遊戲就打遊戲……家長絕不會做出干涉,因為他們認為孩子快樂就好。

可上一年級時候,很多家長就會發現,在毫無約束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連坐滿一節課40分鐘,都顯得極其困難,更別說專心聽講了。而這個時候,開始糾正孩子的各種壞習慣,似乎有點晚了,因為孩子已經被放縱慣了,小小年紀就不把家長放在眼裡。

作為父母,我們要知道3-7歲,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這個階段,我們如果肯幫助孩子養成5個好習慣,不僅小學不用家長操心,後續的初高中也不用家長過分壓制。

(1)早睡早起,有規律的作息時間。

我身邊有很多孩子,家長都是一种放養的狀態,尤其是老人帶大的孩子表現更為突出。有的孩子晚上不到床上睡覺,要在客廳沙發上聽著電視聲音入睡,非要睡熟了才肯關掉電視,否則就是大哭小叫;有的孩子早上從來起不來,明明幼兒園要求八點半到校,可家長每次送孩子到學習都九點過了。

規律的作息時間,是孩子從小就應該養成的好習慣。一方面,充足的睡眠能夠讓孩子的身體更好地發育;一方面,規律的作息能夠約束孩子成為一個懂得堅持的人。而持續堅持好規律的作息時間,不僅有利孩子上學不遲到,有也有利培養孩子珍惜時間、不拖拉的好習慣。

(2)陪孩子讀繪本、講故事、學古詩等等。

在很多家長眼中,陪伴孩子就是父母玩著手機,孩子看著電視;在很多父母心裡,陪伴孩子就是孩子玩孩子的,父母玩父母的。

低質量的陪伴,根本就不是陪伴!3-7歲的孩子,學習能力是極強的,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總在孩子面前玩遊戲,孩子也會漸漸痴迷;如果家長總是在孩子面前講髒話,孩子也會出口成髒。

陪伴孩子不應該只是口號,也不應該被父母敷衍了事地對待。如果能夠每天堅持陪伴孩子讀繪本、講故事或者學學古詩,日積月累,到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你會發現孩子的識字量已經很驚人了,同時你也會發現孩子的口才、理解能力等方方面面都非常強大。

(3)學會整理玩具和圖書。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幫著做,這應該是每個父母給孩子灌輸的正確理念。如今不管是獨生子女也好,二胎家庭也罷,很多父母和老人總是沖在孩子前面,為孩子把所有的事情都擺平了,導致孩子小小年紀就成為了一個最會享受的人。

每天睡覺前,幫助孩子一起整理玩具和圖書,讓孩子懂得歸類整理的重要性,從小就學著做一個講衛生、會整理的好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之後,等到孩子上小學,你會發現孩子每天都會把自己書包和書桌整理得非常乾淨,從來不會因為家長不幫忙整理書包,而忘記了書本或者鉛筆等等學習工具。

(4)照顧好自己,堅守「三不原則」。

別人溺愛孩子的時候,很多家長總是看不下去,覺得這樣對孩子將來不好。而輪到自己的時候,很多家長就覺得愛孩子,就要不顧一切地付出,讓孩子不為任何事情而憂慮,只要孩子開心,讓家長做什麼家長都毫不猶豫地答應。

不要過分勤勞,學著放手,在孩子上幼兒園的階段,一定要堅守三不原則:第一,不幫孩子背書包;第二,不給孩子喂飯;第三,不抱孩子走路。孩子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做,家長不能硬是往自己身上扛。只有教會孩子獨立,父母將來才會更為省心。

————————

教育孩子,從來不是讓孩子吃飽穿暖這麼簡單的事情。以上幾點,你做到了幾點呢?歡迎和曦曦媽聊聊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Njc4XEBnkjnB-0zZ3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