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珍是個二胎媽媽,大寶今年六歲了,二寶四歲,兩兄弟在一起玩得特別好,有一天彩珍把他倆叫過來吃蘋果,老大先跑過來,看到盤子裡有一大一下兩個蘋果,想了想就拿起來小的,弟弟跑過來拿起盤子裡的蘋果,跟哥哥的對比了一下,一看是自己的大,頓時眉開眼笑,張嘴就要啃,可是這時候,彩珍走過來阻止了兩兄弟。
彩珍問弟弟,你喜歡這個大蘋果嗎?弟弟點點頭,媽媽又問,你這麼小,憑什麼要拿大的呢?弟弟語言能力有限,回答道,我就要拿大的,我最小。意思很明顯,我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大家都要讓著我。彩珍沒說話,問大寶,你為什麼上來就拿最小的蘋果吃呢?大寶認真地告訴媽媽,我學過孔融讓梨的故事,要把大的讓給大家,自己拿最小的。原來是這樣,一般的媽媽聽了肯定會高興,覺得大寶很懂事,可是彩珍卻拉下了臉,剛才我摘菜的時候,告訴你們倆,誰幫我幹活多,我就給誰獎勵,你們說,剛才誰幫我多?
這時候二寶說話了,他指著哥哥說,哥哥幹活多,這倒是不搶功了,因為剛才他全程就沒有參與,大寶卻認真地給媽媽摘菜,還把菜葉子掃進了垃圾桶里。彩珍嚴肅地跟大寶說,你覺得你發揚了風格,多乾了活卻拿了最小的蘋果,媽媽應該表揚你,老師也應該表揚你,可是媽媽要告訴你的是,你憑藉自己的本事和努力,做出比別人更大的貢獻,就應該得到最好的結果,這樣以後才有動力更加努力,而你把大的蘋果讓給了弟弟,他給你說聲謝謝了嗎?他會覺得你讓著他是應該的,以後的他會不幹活卻要求用最好的東西,這是一種不公平,你明白嗎?
大寶懵懂地點點頭,媽媽又對弟弟說,你剛才沒幹活,憑什麼拿最大的蘋果?媽媽要告訴你,你雖然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但是也要付出努力,我不要求你跟哥哥乾得一樣多,但是你不幹活,想要最好的,那是不可能的。弟弟想了想,把自己的大蘋果遞給了哥哥,然後拿過小蘋果,高興地啃起來,哥哥也高興地笑了。
二胎家庭最大的坑,就是讓老大學會孔融讓梨
家有二寶的爸爸媽媽們,是不是經常跟老大說過這樣的話?你是老大,應該讓著弟弟妹妹!他還這麼小,你怎麼可以還手呢?一位6歲的女孩得了「癔症性眼盲」,檢查得出的視力只有0.15,更奇怪的是女孩的眼睛沒有任何問題,但為什麼視力卻這麼差呢?最後找到原因,原來女孩是二胎家庭中的老大,媽媽生了弟弟後,她就感覺備受冷落,出現了癔症,最後醫生給了她一瓶藥水,稱喝了以後就能好,孩子喝了以後果然恢復了視力,其實這只是普通的滴眼水,女孩的視力是因為心理問題導致的,心病還須心藥醫。
在《好年說》中有一期,男孩哭著向爸爸喊,爸爸你能不能試著相信我?因為爸爸總是對他不公平,還跟他說,你也學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古人都知道要讓著別人,你怎麼就不能讓著妹妹呢?《奇葩說》的陳銘說,孔融讓梨是自願的,要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但其實這種說法,個人也不贊同,正是因為都在用孔融讓梨暗示孩子,才會讓貢獻更多的、做出更多努力的孩子,去接受最差的待遇,不然他就是不懂事,當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並不成比例,有多少孩子內心還是心甘情願的呢?
聽過一個故事,兩個人是同一個單位的,單位總是發肉,一家人喜歡吃肉,一家人不喜歡吃肉,所以不喜歡吃肉的人就總是把分到的肉送給對方,這樣過了好幾年,有一次,不喜歡吃肉的人把肉送給了另外一個同事,這個喜歡吃肉的同事不幹了,對他說,你怎麼把我的肉給了別人?這個故事就是告訴大家,當謙讓成了習慣,也就成了理所應當,人們就變得沒了感恩的心,這就是升米恩斗米仇。
《中餐廳》中黃曉明總是要免費送客人一些食物,遭到了趙薇的反對,她有句話說得很對,你免費送可以,但是別人付出的成果,被你白白送掉了,這不是正確的價值觀。當大家都習慣了老實人拿到的最少,這個世界上還會有老實人嗎?而這種觀念,歸根結底是出自家庭中,老大習慣了付出,得到的最少,還不被父母待見,老二呢,付出的少但是得到的多,還被父母所寵愛,這是一種不公平,這種不公平感被長大後的孩子帶到外面,這個社會上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不公平,人人就變得沒了價值觀。
所以為這個媽媽點贊,多勞多得,讓孩子知道什麼是付出才有收穫,打破這種理所應當的觀念,兩個孩子才能成長的更好,以後也才能相親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