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說:「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廣袤的東原大地上,有這樣一群女性,她們緊抓時代機遇,積極投身經濟社會建設;她們參與脫貧攻堅工作,迎難而上;她們發揮「創業致富帶頭人」作用,帶動群眾共奔小康;她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財富,奉獻社會和人民!
馬言芳,49歲,大羊鎮淼源農場創辦人。2010年,與肥城嘉禾蔬菜有限公司合作在大羊設立加工點,為周邊村40多名留守婦女提供就業崗位,幫助她們增收致富。2012年,業務需求量增多,她擴大了廠房,到2015年共用工婦女群眾240多人,幫助11戶貧困家庭增加收入。2015年,在第一書記的幫助下承包土地近300畝,種植有機蔬菜等農作物,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參與,擴大了產品供應品種與數量。良好的信譽引來更多訂單,她與泰安佳禾食品有限公司簽訂常年有機蔬菜供應合同,實行「公司+農場+農戶」的訂單模式,綠色蔬菜產品出口到日本、韓國等周邊國家,還負責部分駐泰安、濟南的高校供應應季蔬菜。近年來,她促進就業300人,安排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23人,幫助周邊貧困人口脫貧200餘人,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輻射帶動作用明顯。
王雲花,63歲,黨員,梯門鎮湯莊村婦聯主席。2012年,她開始進行規模養兔,每年養肉食兔4000-5000隻,獺兔1000隻,年收入8-10萬元。靠勤勞致富後的她,時刻不忘回報社會,她常說,各級部門對她的支持,才使她走上富裕的道路。致富不忘鄉親,她積極幫助周邊農戶發展兔子養殖,每批種兔她總是先做好防疫後再出售,毫無保留的向有需求的群眾傳授養殖技術,分享培育經驗,出欄後熱心幫他們聯繫銷路。對於家中困難的農戶,她總是先無償向他們提供兔子喂養,等到出欄再付款;對於遭受災害或意外的貧困戶,她都免費提供。她的無私幫助貧困農戶解決了購買難題,增加了收入。近幾年,她帶領周邊村20多戶人家走上致富路,幫助本村兩戶貧困戶脫貧增收,群眾和領導對她讚不絕口。
王玉梅,51歲,群眾,山東前河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她來自濰坊高密的一位農藝師,從事果蔬種植20年,如今選擇紮根沙河站鎮前河涯村。2017年,她帶著先進的技術和充沛的市場資源來到山東前河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幫助企業引進高品質種苗,利用自己的市場渠道實現了100%產銷率,當年實現盈利300多萬元;她積極開展技術培訓工作,120多名農村婦女在她的幫助下熟練掌握了葡萄、火龍果、草莓種植技術,同時使企業產品質量實現了質的提升,市場占有率和利潤實現了連年增長;她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致富,提供了近60個工作崗位,人均月收入約1800元;她積極參於扶貧攻堅工作,主動幫助2戶貧困戶發展果蔬種植,幫扶30多名貧困群眾自主創業、就業,受到群眾讚譽和黨委政府的好評。今後她決心紮根東平,繼續靠科學技術帶領廣大婦女姐妹們共同增收致富。
王慶苓,43歲,黨員,斑鳩店鎮鄭屯村婦聯主席,2013年自籌資金成立了配送服務公司。她精心經營,不怕苦,不怕累,使她的配送業務越做越大,聘用多名留守婦女參與工作。有了一些積蓄,她又把目光瞄準了養殖市場,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摸索,她選擇了養羊行業,聘用村裡的婦女群眾、貧困群眾和就業困難人員從事養殖工作。剛開始,她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防疫沒有到位導致養的羊損失大半,資金嚴重短缺……她咬著牙不放棄,一面學習養殖知識,一面積極籌措資金。在鎮政府和婦聯的幫助下,她申請到了小額貼息貸款10萬元,解了燃眉之急,養殖廠逐漸步入正軌,目前存欄羊100多頭。創業成功她沒有忘記鄉鄰,對上門學習養殖技術的群眾傾囊傳授;抗疫工作中身先士卒;村裡誰家有困難都出手相幫,時刻踐行了一名女共產黨員的職責。
尹燕傑,46歲,黨員,接山鎮夏謝五村婦聯主席,東平縣夏謝養雞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多年來作為一名婦聯幹部,她全心全意為婦女兒童服務,積極帶領村中婦女群眾投身農業生產,參與社會經濟建設,受到全村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她組織全村婦女積極參與「家政服務」、種養殖等技能培訓,讓大家學到一技之長的同時,拓寬了增收渠道,使村裡30名婦女成功創業,實現年人均收入4萬餘元。她帶頭髮展特色養殖,自籌20萬元資金創辦夏謝五村養雞合作社,引進澤元服裝廠。幫助夏謝五村貧困婦女通過發展特色養殖、服裝加工增收致富,實現了雞場年收入150餘萬元。她說:「我將繼續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帶領全村廣大婦女為建設美麗夏謝五村貢獻『半邊天』的力量!」
朱淑華,49歲,開辦多家公司,業務涉及物業、保潔、養老、職業培訓等領域。她有一股巾幗不讓鬚眉的精神,不願安於現狀等靠要。2010年,她註冊了東平泰華保潔服務有限公司,開啟了創業之路。她憑藉靈活的頭腦、踏實的幹勁、不斷的學習、良好的口碑、細緻周到服務,先後包攬了縣內26家單位、企業的保潔、物業服務。隨著市場新機遇的出現,她拓展承接了養老評估、職業培訓等業務,2019年,她註冊了山東美華養老服務有限公司,考取了高級養老護理師資格證,並擔任縣養老服務協會會長,承接了縣內兩家養老(敬老)機構的服務工作,2021年1月,公司服務管理的東平縣東平街道養老服務中心(敬老院)獲評「2020年度泰安市十佳優秀養老機構」。她對養老事業充滿熱情,傾注一片愛心,在2020年度的縣「民間設獎獎百姓」活動中榮獲「玉露井酒敬老服務獎」。
劉紅,37歲,東平縣韓商玩具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劉紅所創立的企業成立於2016年,位於東平縣商老莊鄉八里灣村,是一家毛絨玩具生產加工出口企業,產品遠銷歐美、韓國等國家,在本區域同行業競爭中算作一枝獨秀。企業聘用的員工95%以上均為農村留守婦女,走進韓商玩具務工,使她們增加了經濟收入,生活有了保障。企業管理中,她堅持科學規範的理念,打破集體企業論資排輩的陋習,在用人上不唯親、不唯上,堅持唯才是舉、量才使用,實行定為定職定崗原則。在2020年國際經濟及出口大環境受影響的情況下,她不辭辛苦,四處奔波,積極尋求合作夥伴;訂單生產連續作戰,保質保量按時交貨,企業得以正常運轉,企業員工的工資收入也得以保障。
劉萬鳳,58歲,黨員,接山鎮下遂城村婦聯主席。為更好的讓下遂城婦女實現創業就業,作為婦聯主席的她開動腦筋,2013年積極爭取從肥城引進服裝廠,拉贊助搞投資15萬元,為本村40餘名留守婦女提供了就業崗位,如今服裝廠經營平穩,職工人均年收入達到2.5萬元。她還從河道局引進「匯河」項目,帶動更多婦女成功創業就業。她的舉動不僅促進了婦女居家就業,也培養了更多農村婦女成為致富能手。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她始終發揮一名婦女「排頭兵」的作用,積極調動起村內婦女群眾的力量,讓她們值守重要路口,勸說聚眾群眾,為村民們宣傳疫情防控政策和防護知識。同時還為村裡困難群眾捐贈10箱方便麵及現金1000元,她用實際行動防控疫情,彰顯了婦女帶頭人的社會責任與擔當。
李紅花,44歲,群眾,山東紅尚製衣有限公司經理。她從事服裝加工二十多年,摸索和積累了一套較為系統的服裝製作流程和管理經驗。2017年,她毅然決定返鄉創業,加大服裝加工定做規模,先後使200多名當地婦女掌握了服裝製作技能,並前後吸納、培訓了100多名貧困婦女正式步入車間,人均年收入達2.5萬多元,改變了「靠天」吃飯的局面,基本實現了增收致富。她表示會以此為新的起點,以身作則、率先垂範,進一步增強事業心,培養高度的工作責任感,學政治、研技能。同時,讓員工牢固樹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集體主義觀念和團隊協作精神。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推動「生態立縣、綠色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的關鍵一年,她表示會勇擔責任、搶抓機遇、順勢而為,為更多的婦女同志創造就業機會。
李懷蘭,54歲,黨員,彭集街道常莊村黨支部書記兼主任。2019年,她啟動了村級美化綠化工程,粉刷亮化了村內建築外牆,選取466棵綠化苗木對村內主要街道進行一一綠化。她全程監督施工過程,對一些重要數據親自測量,確保上報數據準確無誤。在「美麗庭院」建設中,她從自家做起,以實際行動帶動工作開展,截至目前,該村常駐52戶村民中,30戶已建成「美麗庭院」,完成率達57.69%。工作中她發現村中不少留守老人的土地無人耕種,閒置荒蕪,為激活土地資源,她多次到群眾家中宣傳土地政策,講解流轉方式,促進了土地大面積的流轉。為切實增加村民,特別是貧困戶收入,本著村集體發包的原則,實施了規模化種植,實現「集體+種植大戶+村民」三方聯動效益,努力將常莊農林打造成集觀光、旅遊、科研試驗於一體的大型植物園。
李香芹,42歲,群眾,泰安健源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2017年,響應政府號召,她回到家鄉接山鎮創立食品生產銷售公司,現有固定資產八百多萬元,公司被評為AAA級信用企業,她被評為誠信經理人。廠區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有管理人員和職工60多人。公司生產不同品類的粉條粉皮和粉絲共計二十多個品種,現有2條生產線,年生產量可達2000噸,產品在山東、上海、揚州、長沙、天津等30多個大中城市銷售頗受歡迎。「一人富裕不算富,帶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我的夢想」。她帶動周邊村50多名家庭婦女就業,平均每個家庭年增收2萬多元,實現鄉親們在家門口就業的心愿。2019年她捐資10000元修路,改善了村民出行條件。疫情防控工作中,她帶頭捐資捐物,積極參與防控。她帶領村民整修村周邊亂石荒地,助力鄉村振興,為村集體每年創收6000多元。
張久紅,44歲,東平縣立志經貿有限公司總經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勢,她刻苦鑽研汽車營銷知識,積極調整營銷策略,公司實現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她致富不忘婦女群眾,安置22名婦女從事汽車銷售、維修、保養等業務,其中安置建檔立卡貧困婦女12名,人均年收入30000餘元。貧困婦女於某的父親七年前因病去世,她把家境困難的於某招錄為公司員工,耐心傳授汽車銷售方法,於某感激地說:「是張經理幫助我實現了脫貧致富。」她先後與東平街道董莊村、稻屯村、單樓村的三戶貧困婦女群眾結成對子,每逢傳統節日,購買大米、食用油、棉被等生活用品,到她們家中走訪慰問。董莊村85歲的貧困婦女鄭雲蘭說:「張經理就像我的女兒一樣。」作為一名縣人大代表,她先後提出了《關於扶持貧困婦女就業,實現共同致富的建議》等4條建議。
張敬雪,49歲,東平縣偉雪林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2014年,她創建合作社,吸納周邊群眾33人成為社員,建有600餘畝核桃標準化生產種植基地1處。在她的帶領下,合作社的發展得到了省市縣農林部門的認可和支持,2015年被評為縣級示範社,2017年核桃被認證為「有機產品」,2018年被評為市級示範合作社。偉雪林果種植合作社,先後被評為「山東省林業科技創新項目東平核桃科技示範基地」「首批科技扶貧示範基地」「山東省特色經濟林標準化示範園」「泰安市市級標準化生產基地」。2019年合作社種植的核桃獲得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國際競賽優質果品大賽銅獎、第16屆中國林產品交易會金獎。
陳方方,33歲,泰安展宏玩具有限公司總經理。2012年,她帶著資金和技術返鄉創辦玩具加工廠。由於技術熟練,產品質量好,不斷擴大工廠規模,增加40多個就業崗位,聘用附近村莊的留守婦女,使她們在家門口就能掙錢增收。2020年3月,她正式註冊成立泰安展宏玩具有限公司,與青島德林工藝品玩具有限公司、濰坊關野工藝品玩具有限公司、泗水和順毛絨玩具有限公司等貿易公司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年銷售額達1000餘萬元,為周邊群眾帶來近200個就業崗位,每年人均工資4萬多元。目前她將企業發展成為集毛絨玩具開發、設計、生產、銷售和進出口於一體的綜合性企業,成為新湖鎮民營經濟發展新鮮血液。致富不改初心,她熱心公益,春節期間,籌資近3萬元慰問走訪困難群眾,向困難職工發放慰問品,給她們送去溫暖。
周美芳,49歲,東平縣綠洲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經理。近年來,她利用最新科學種植知識和技術,把大棚蔬菜種植搞得紅紅火火。她在外創業小有所成,隨著州城街道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逐步加大,對農村創業扶持各項政策的出台,她毅然決然回到家鄉搞起了大棚蔬菜種植。經過不斷的學習摸索,她的合作社由剛起步時的幾個小菜棚,發展到100多畝的蔬菜標準化產業園,同時完善了冷庫包裝車間、檢測室等生產設施,她不斷拓展業務範圍,與濟南華聯超市、孟鑫超市、好煮夫餐飲連鎖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她致富不忘鄉親,將學會的技術傾囊相授;積極參與政府組織的農業技術培訓、會議,無私向有需要的群眾和組織提供技能培訓、就業指導等服務。在她的帶領下,周邊村的婦女紛紛加入到合作社,成功帶動50多名婦女走上了致富道路。
柴文,39歲,中共黨員,東平縣小太陽藝術學校校長。她傾心藝術教育事業,辭職創業辦學16年來,嚴格教學管理,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先後幫助23000多名孩子實現藝術夢想。先後榮獲「東平縣十大創業明星」「泰安市青年志願者服務先進個人」「東平縣希望工程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創業路上,她注重為大學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目前學校在校生2300餘人,教職工36人,女職工33人,占總職工人數的90%。辦學以來學校為社會輸送了大量藝術人才,達到十級水平學生累計18200餘人,參加省市各類少兒才藝大賽,累計獲一等獎3850人次、二等獎6338人次、三等獎9560人次,獲優秀組織獎182次。她熱心公益,先後幫扶了15名貧困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公益演出活動,為東平的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
唐道華,43歲,黨員,沙河站鎮馬河村人。2013年,她帶著在外打工多年的積蓄回到馬河,決心干出一番事業。創業之初,她承包土地100畝,吃住在基地,學會了駕駛各種農用機械,當年糧食喜獲豐收,純收入10萬多元。開局順利,她又乘勢而上,拓展了養殖項目,養殖了100頭豬。她肯吃苦,認鑽研,信科學,不斷積累經營經驗、學習種養技術,生產經營規模持續擴大。2020年疫情期間,在縣婦聯、魯農擔公司及郵儲銀行的幫助下,使用政府貼息的「魯擔巾幗貸」20萬元,使承包土地規模達到300畝,養豬存欄200頭,年收入達50餘萬元。她致富不忘鄉親,向有種植、養殖意願的鄉親提供技術、種子、飼料、防疫藥品並幫助他們銷售產品;為貧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每月增收1500元左右。她主動聯繫三戶貧困戶,幫助他們增加了收入。
靳淑芝,47歲,群眾,土生土長東平人,她在外地歷練多年,吃過苦,創過業,練就了一身過硬本領,懷揣對家鄉的眷戀返鄉二次創業。2018年,她成立東平陽光大姐家政服務公司,致力於為廣大群眾提供養老、育嬰、家務、保潔等多項家政服務,讓「陽光"服務惠及萬家。公司成立以來她憑著溫馨的服務、精湛的技藝、良好的口碑迅速占領東平的家政市場。她關心弱勢群體,廣泛吸納下崗職工、留守婦女就業,三年來提供就業600人次。她秉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理念,免費培訓有需求的婦女群眾,讓她們掌握一技之長,實現就業增收夢想。她致力於以規範的管理打造金牌服務,對待客戶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先後為3000餘戶家庭提供系列服務,排憂解難,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解慶麗,35歲,東平縣農家格調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經理。2015年,她返鄉創業,通過淘寶電商銷售東平湖特產。2016年,她登上泰安電視台《創業先鋒》欄目,成為青年創業者學習的楷模。同年7月《大眾日報》發布了文章《精準扶貧搭上「電商快車」》,稱讚她是「80後」創業者。2015年7月,她的網店銷售鹹鴨蛋1萬多斤,菱角仁2萬多斤;2016年端午節期間,網絡銷售東平湖蘆葦葉10萬噸,每次僱傭勞動力約60人,帶動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月增收2000多元。她是扶貧公益大使,疫情期間積極助農扶貧,不僅幫助本地農戶,而且還幫助全國各地銷售滯銷農產品。2020雙十一期間,她參與湖南衛視雙十一開幕晚會,把東平湖的大鯉魚作為山東特產帶到晚會進行了展示。
潘婷,44歲,出生於東平湖畔,幼時並不富裕的家境塑造了她敢拼搏不服輸的性格。15歲離家求學、打工、創業,積累了資金,鍛鍊了能力。2019年,返鄉二次創業。兩年來,她先後投資近500萬元,承包了多年無人耕種的荒山地580畝、魚塘20多畝,修路架電鋪設滴灌管道,整理改造土地,種植了優質櫻桃2萬株,桃、杏、梨、山楂、蘋果等8千餘株,多種綠色蔬菜、穀物,養殖龍蝦及淡水魚,建成高級民宿1處。她為周邊6個村的100餘名貧困群眾和留守婦女提供臨時和長期就業崗位,月工資達1800元。村民們增加收入的同時,也學到了先進的種植技術。在她的帶動下,不少村民也種植了果樹、綠色蔬菜等。2020年底,她為了更好的發展和推廣東平湖農副產品及湖產品,投資500萬元在濟南市中心城區打造東平湖畔酒店及產品展銷店一處,然爾谷鄉村旅遊有限公司產銷一體初具規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