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紫,你變了。」

2019-08-22   擺渡人


-1-


最近,網上一段採訪楊紫的視頻,讓很多人看了心疼。

視頻里,楊紫忽然提到:「微博我現在不發了,就讓大家別胡思亂想。」

「我就覺得我以前發的朋友圈太沙雕了,我也不知道從哪條刪起,然後設置3天可見,然後變成一個月。」


「我覺得那微博已經是一個公眾的東西了,也沒有辦法去抒發自己情緒的時候,其實就是靠發朋友圈嘛。朋友圈有很多人,萬一去截你的圖,其實這種感覺挺不好的。但現在發朋友圈也會考慮考慮,有的該發,有的不該發。」

看完這段視頻,我忍不住感慨:「楊紫長大了。」

以前的楊紫,是什麼樣的呢?

她是大家眼中的「小雪」,一個在無數人見證下長起來的姑娘。

就像她自己說的那樣,她想和每個人成為朋友,然後被所有人喜歡。

這大概是每個人年少時的心愿吧。

她純真,善良,把生活想得太簡單,不善於對人設防。

就連和秦俊傑分手時,張雪迎無故受牽連被罵,她也能不顧失戀的心情,跑去幫張雪迎解圍:


「私人感情的問題,與雪迎無關,希望到此為止吧,感謝大家的關心。」

她不喜歡沒有根據的謠言,無論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


-2-


楊紫從小在娛樂圈長大,但她又太不像一個娛樂圈裡的人。

她沒太多心機,做事喜歡直來直去。

有一回,馬天宇曬出一張微信聊天圖片,裡面是楊紫讓他幫忙給金鷹獎投票,前後就三句話,拉起票來連客套都沒有:

「去!」

「給我投票去!」

「女演員!」


像不像你身邊那個和你從小一起長大,沒心沒肺的朋友?

身在娛樂圈,難免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議論,楊紫努力地接受這一切。

在《歡樂頌》里,楊紫把那個傻乎乎的邱瑩瑩演活了,結果很多人帶入劇情,跑來罵她「無腦」,還有人說想衝進劇里給她喂農藥。

她半開玩笑地發微博:「最近被罵的很慘…經常連朋友圈都看到有人罵我…估計忘了屏蔽我。」


就是這樣一個楊紫,在經歷一些事之後,終於變了。

她依然故作堅強地說:「我不太需要被保護。」

但她也學會了保護自己,她不再口無遮掩,不再保持透明,不再傻大膽。

她懂得了什麼叫做「謹言慎行」,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

什麼該對哪些人說,什麼不該對哪些人說。

因為你說的話,未必每個人都懂,所以也就沒必要說給每個人聽。


-3-


不被理解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陳嵐講過一個小故事:

某個書生出門,在路上遇到一個流浪漢。

書生見流浪漢有氣無力地坐在那裡,很可憐,便把自己隨身攜帶的鍋盔拿出來。

但他很照顧流浪漢的尊嚴,故意掰下一塊鍋盔,丟給流浪漢,說:「這塊鍋盔焦了,我不要了。」

如果你是流浪漢,了解書生的這一番苦心,一定很感激,對不對?

但當晚,流浪漢就帶了一大群流浪漢來聲討書生:「我們全都餓得啃樹皮,你竟然把烤焦一點的鍋盔隨手丟掉,真是太沒天理了!」

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來看,總能看到不同的版本。

這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悲劇。

我認識的一個同學,年輕時候家裡很窮,受到親戚朋友的不少幫助和鼓勵。

這個同學自己也很有骨氣,畢業之後拚命工作,日子越來越好。

為了讓老家的親戚們放心,他經常在朋友圈彙報戰果:今天升遷了,明天漲薪了,接著又是湊夠了首付,後來又喜提愛車。

他以為人們看了,一定會為他感到欣慰。

但後來,一個表哥把他罵了一頓:「賺兩個破錢,顯擺什麼啊!」

他驚呆了,簡直不敢相信,原來那些曾經幫助過他的親人,並不願意看到他如今過得有多精彩。

他們更無法理解他發朋友圈的苦心,反而覺得他很浮誇,很虛榮,滿身銅臭。

從那之後,他再也不敢什麼都發到朋友圈給人看。


-4-


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有一段是葛優演的冬寶,和張國立演的剛子,坐一起吐槽人活著有多不容易,台詞特別精彩。

先是冬寶數落:「打在胎里就隨時有可能流產,當媽的一口煙兒就可能長成畸形。長慢了心臟缺損,長快了就六指兒。好容易扛過十個月生出來了,一不留神還得讓產鉗把腦袋夾癟了。」

「總算混到會吃飯,能出門了,天上下雹子,地上跑汽車。大街小巷,是個暗處就躲著個壞人,你說趕上誰都是個九死一生,不送命也得落了個殘疾。」

剛子接茬:「這都是明槍!還有暗箭呢!勢利眼兒、冷臉子、閒言碎語、指桑罵槐!」

「好了遭人嫉妒,差了讓人瞧不起;忠厚人家說你傻,精明了人家說你奸!」

「冷淡了大伙兒說你傲,熱情了群眾說你浪!走在前頭兒挨悶棍兒,走在後頭兒全沒份兒!這也叫活著?!」


一個人活著有多不容易,全在這幾句台詞里。

你永遠不知道,你發的某條朋友圈,會不會讓誰覺得不舒服。

就像你永遠不知道,怎樣才能讓所有人喜歡。

所以最穩妥的辦法,就是給彼此留一點距離,給自己留一點空間。

學學楊紫那樣,不要再像個孩子,把什麼都寫在臉上,掛在嘴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