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勤,這個秋天,羊肉要這樣吃才過癮

2019-10-06     民勤生活

俗話說「秋天進補,春天打虎」,可見秋天是一年中最適合進補的季節。民間素有「貼秋膘」的習俗。這個習俗在北方尤其盛行。

貼秋膘是什麼意思?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要「補」,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

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而如今,年輕女性往往擔心被貼秋膘,希望能瘦一些。我們是現代人,當然不會再以胖瘦這樣單一的標準來衡量健康,但是俗話說「夏天過後無病三分虛」,依照中醫養生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理,秋冬還是需要進補。

秋季適當進補是恢復和調節人體各臟器機能的最佳時機。怎樣才能避免「立秋貼秋膘,減肥打水漂」呢,下面就推薦幾款羊肉的美食給你!

1

手抓羊肉

羊肉最純粹的吃法就是手抓,選取草膘羊的肋條,放入水中,無需多種調味料,只需一把鹽,即可將羊肉中最純粹的味道展現得淋漓盡致,最上品的羊肉要數一層油,一層肉,如千層餅一樣。油肥而不膩,肉絲絲潤滑。食用時配上新鮮的紅皮大蒜,其味道更是無與倫比!

2

黃燜羊肉

假如說手抓羊肉還保留著原始游牧民族的粗獷和野蠻,那麼黃燜羊肉已然登上了中華民族美食的大雅之堂。

黃燜羊肉是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傅儀的御膳菜肴,黃燜羊肉較之手抓羊肉變得更加精緻和充滿匠心,從手工到烹飪都像那些名噪中原的名餚佳饌一樣聲名顯赫。

3

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食後回味無窮。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留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因它暖胃耐飢,素為西北人民所喜愛,外賓來陝也爭先品嘗,以飽口福。

4

開鍋涮羊肉

從傳統的涮羊肉到風靡一時的小肥羊、再到今天興起的「開鍋涮羊肉」,羊肉的火鍋吃法經歷了從銅製暖鍋到單人單鍋再到大砂鍋的演變。

「開鍋涮羊肉」吸納涮羊肉及小肥羊之所長,更加強調滋補營養的功效。加入當歸、黨參、草果等多種上乘滋補品精心調配而成的鍋底更能涮出健康與美味。

5

烤全羊

烤全羊多選用綿羯羊或周歲以內的肥羊羔為主要原料,這樣的羊,肉不僅嫩而且營養價值高,烤全羊外表金黃油亮,外部肉焦黃髮脆,內部肉綿軟鮮嫩,羊肉味清香撲鼻,頗為適口,別具一格。色、香、味、形俱全,別有風味。

6

烤羊腿

烤羊腿是從烤全羊演變而來。經過長期的發展,在羊腿烘烤過程中逐步增加了各種配料和調味品,使其形、色、味、鮮集於一體,色美、肉香、外焦、內嫩、干酥不膩,被人們贊為「眼未見其物,香味已撲鼻」。

7

烤羊肉串

羊肉肥瘦搭配地穿在細鐵釺上,放在長形的烤羊肉串爐上燒烤,然後撒些辣子面、精鹽和孜然粉,數分鐘即熟。其色焦黃、油亮,味道微辣,不膩不膻,鮮嫩可口。

8

烤腰子

烤腰子是將新鮮的羊腰切開,用釺子串起,放在木炭上燒烤,待七八分熟時撒上鹽、雞精、孜然粉等調味料,即可食用。肥而不膩,唇齒留香,深受人們喜愛。

9

羊雜湯

羊雜湯里有羊頭肉、羊肚、羊百葉、養肝、羊肺等,湯中撒上蔥白、香菜,加上油潑辣子,秋冬時節暖暖的來一碗,滿福得很。

10

羊肉麵片

一碗熱氣騰騰的湯麵混合著羊肉湯的鮮香與手工麵皮的香滑,既溫暖你的心又溫暖你的胃。

看了這麼多,口水都流下來了吧?嘿嘿,趕緊回家燉鍋羊肉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0uIqG0BMH2_cNUgRVa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