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與十善的關係

2019-11-21     海峽佛教網

十善含攝在五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並稱。修五戒十善,同得人天果報。十善亦為五戒之分化,離五戒並不別有十善。以類別而言,十善分屬身、語、意三業。持修十善之行,乃為生於善道之行,謂十善業道,反之為十惡業道。

業行的體相差別,非常深廣複雜。但一切業行,以十業道為根本。十業道中有善有惡,惡的名十惡業道,善的名十善業道。十惡業道即: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慾、瞋恚、邪見。與十惡業道相反則為十善業道。

五戒中的妄語,實則含攝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之三善。兩舌是挑撥離間;惡口是毀謗攻擊、罵詈、諷刺、刻薄語言等;綺語是花言巧語,言不及義等語。可知五戒概括了十善的身語二業的七支善戒。至於意業所屬的貪慾、嗔恚、邪見三支,如不假身語二業的表現,便不成其為善惡之造作。意業三支,由身語七支所攝受,意業支配身語二業,身語二業表現意業,意業不能不假身語二業而有所造作。身語二業,若無意業為其造作惡的主宰,所造惡業。亦不成重罪,甚至無罪。所以,五戒即具十善。

五戒中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即十善中的身三業,為救生、布施、梵行。五戒中的不妄語,即含攝十善中的口四業,為誠實語、和諍語、愛軟語、質直語。五戒中的不飲酒,可為十善中的意三業,即為不凈觀、慈悲觀、因緣觀。因酒能令人昏沉迷惑而失理智,貪、瞋。邪見亦為如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o4km4BMH2_cNUgpIh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