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這部冷門神作驚悚的沒人敢看第二遍

2019-06-21     門徒電影

在我看來,這個世界上有兩種類型片最可怕。

第一種是恐怖片,

如庫布里克的《閃靈》、溫子仁的《潛伏》,當我們不設防的被導演誘導到幽閉空間、狹隘走廊;面對這場心理戰的博弈,觀眾向來沒有贏的結局。

至於第二種則是這種現實題材片,

就如這部《狩獵》,當我們目睹惡罪嘴臉昭然若揭、人性底色朝著深淵滑去、那種錐心之痛、那種無力還擊,更會將我們的防線擊穿感到難以言喻的驚悚窒息。

影片由托馬斯·溫特伯格執導,麥德斯·米科爾森主演。

至於導演托馬斯·溫特伯格,當之無愧的電影天才。

作為丹麥電影史最年輕的入學生,溫特伯格在學生期便斬獲多個世界獎項,1998年更憑藉執導的《家族慶典》在坎城斬獲評審團大獎等榮譽。

而主演麥德斯·米科爾森想必觀眾也不陌生。

冷峻臉、貴族范,這個被譽為「丹麥最性感的男人」,憑藉在《漢尼拔》里對亦正亦邪的漢尼拔入木三分的刻畫,

在國際上廣受追捧的同時,並被國內影迷親切奉為拔叔。

其實現在聚焦性侵題材的影片並不少見。

在美國有《聚焦》、在韓國有《熔爐》、在中國也有屬於我們的《嘉年華》,而這幾部影片基本都是通過真實視角、白描表達,來揭露人性的罪惡猙獰。

可《狩獵》卻一反常態,站在了「施害者」一方。

難道眾口鑠金的「施害者」就一定是惡魔嗎?

難道孩子口中說的就一定是真相嗎?

當《狩獵》以一場反常規設定給我們提出問題,再以事實的鋪陳將確鑿的答案推翻,其中所帶來的震撼也更令人不寒而慄。

至於影片的性侵事件也並非空穴來風。

據傳當時是有位精神病醫生找到導演,並給了他一些資料,希望他能將其拍成電影,可惜那時候溫特伯格工作繁多,久而久之甚至忘記了這個事情。

直到十年後偶然他翻出那份資料。

讀完後十分震驚,於是才將其拍成了這部電影,

其實影片還是以性侵為引,在講述謊言變事實的同時,更控訴了當代大眾的愚昧盲目、以及如何站在道德高地釋放人性惡靈。

最後影片憑藉新穎視角、深刻主題,在當年也一舉拿下坎城多項大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目前豆瓣評分9.1分,妥妥的神作無疑。

影片中男主人公叫盧卡斯,

人到中年的他面臨著一堆瑣事與困境。

現在離異的他只能在鎮上幼兒園幫忙帶小孩,

雖然收入不多,但喜歡孩子的盧卡斯倒也輕鬆愜意。

另外在幼兒園還有個六歲的女孩卡拉,初見卡拉跟我們認識的女孩沒什麼兩樣,看上去天真、純粹、美好。

只不過由於缺乏父母關心、盧卡斯又對她疼愛有加

早熟的卡拉誤把這種關心當成了愛情,並向盧卡斯表達了愛意。

對於這種事情,盧卡斯當然想都沒想拒絕了,

開始盧卡斯只當小孩子不懂事沒放在心上,

但沒想到他的拒絕卻讓卡拉心生怨恨打算報復自己。

為此她編造了盧卡斯猥褻她的謊言,

她利用從哥哥那看到的成人錄像帶畫面,然後刻意暗示園長盧卡斯對自己進行了性侵犯。

在卡拉表述中,字裡行間不堪入目。

你甚至不會相信這是小女孩會編造的謊言。

就這樣盧卡斯莫名的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只因所有人都堅信孩子不會說謊,於是一切髒水都倒在他的身上。

幼兒園園長也不聽辯解,解僱了盧卡斯。

心理諮詢師也刻意誘導卡拉說出所謂「真相」。

最諷刺的當卡拉感覺越鬧越大,選擇跟母親說出真相,

母親卻以她太害怕就認定女兒被人性侵了。

無從辯解,一時之間盧卡斯成了全民公敵。

在小鎮上沒有人願意聽他辯解,大家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於是盧卡斯受到了小鎮所有人的排擠和欺凌。

就這樣,盧卡斯只能像狗一樣在這個鎮上活著

誰都可以對他冷嘲熱諷、誰都可以對他拳打腳踢,就這樣過了很久表面上別人又接納了他,而就當他以為自己可以重新讓生活回到正軌時候。

有次他跟孩子打獵 卻有人又在暗地舉起了槍...

我始終相信,人性總嚮往著光輝的一面。

所以目睹罪惡發生很多人會聲援正義、打抱不平,而目睹天災人禍降臨很多人也會感同身受、痛哭流涕。

但剛剛我才發現,其實光輝的一面就是罪惡。

原來光輝罪惡始終共存於我們身體肆意切換。

人性之惡、昭然若揭,而也不由讓我想起了一部神作,影片在講述人性之惡的同時、更揭露了所謂「正義者」的骯髒嘴臉。

這部電影正是《狩獵》。

也許有人認為這只是電影,但現實中這種事情還少嗎?

當初流行天王麥可·傑克遜斥巨資建造了一座夢幻莊園,

那個城堡不僅長期免費對全世界孩子開放,而且對於貧困疾病的孩子,他也會經常邀請他們來到夢幻莊園做客遊玩。

可惜他的善意所得到的並非讚賞,而是無邊的惡意攻擊。

後來麥可·傑克遜以猥褻男童被告上法庭,而這給麥可·傑克遜的事業、健康狀況產生了致命打擊。

雖然傑克遜去世後,當年男孩公開為謊言道歉。

但此時邁克遜已經去世,一切為時已晚。

現在林志玲也正在遭受同樣的攻擊。

當所有人不明真相、所有人能都站在制高點評判,試圖以上帝姿態主宰他人命運,這就正如東野圭吾在《惡意》中所說的:

"這種無邊惡意,深不見底,有如萬丈深淵"。

在現實中,對待傳聞很多人甚至不願花時間了解便輕信,然後一個個人都充當正義者,

熙熙攘攘、爭前恐後的將「惡魔」推入萬丈深淵。

無法爭辯、難以言明,「惡魔」甚至被剝奪了被告席自我辯護的權利,便被那些「正義者」推上了斷頭台結束生命。

恐怖如斯、駭人至極,但這就是當代社會最真實的一面。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真相往往是奢侈的。

尤其是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的今天,當所有人都可以用螢幕做遮掩、用暱稱做偽裝,每個人也開始釋放心中惡魔、讓網絡成為發泄罪惡的途徑。

所有人都想追求言論自由,所有人都熱愛打抱不平。

但當每個人敲鍵盤就可以主持公道、每個人滿身戾氣就可以草菅人命,他們所扮演的角色究竟是將惡魔繩之以法的英雄?還是將無辜者推入深淵的兇手?

這些都很值得我們當代人去思考。

畢竟站在道德高處做個維持正義的英雄容易,

真正的做個有辨別能力的普通人卻是很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QCC2wBmyVoG_1Zr1U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