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更準確的說,目前理財不光是有錢人的專屬,更是成為了普通人資產增值的一件利器。也就是說,只有通過合理的理財,未來我們才有可能變得富有。
當然了,理財並非是一兩句話就能夠講得清楚的,而且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理財的方案也有所不同。近日,某網友提問:自己是一名打工仔,存錢很不容易,如今想要理財,該拿出總收入或者說存款的多少用於理財,會比較合適?
那麼,理財投資應該拿出存款的多少比例,會相對較好呢?投資要用閒錢,為什麼很多人都會說出這種話呢?除了理財,我們還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思維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理財那些事兒。
一、理財投資,該拿出存款的多少,會相對較好?
的確,很多人在投資理財之前所遇到的一個問題,便是自己應該投多少錢,甚至是拿出多少本金。因為,我們剛開始接觸理財的時候,啥也不了解,對於一切都是迷茫的,連從哪裡起步都不知道。
那麼,我們該拿出多少比例投資理財會相對較好呢?用一些專業書籍里的話來形容,那便是「用100減去你的年齡,再加上一個百分比」即可。舉個例子,如果剛好30歲,那拿出存款的70%投資是相對較好的。
大家或許也看出來了,這個公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說白了便是年齡越大的話,建議用來投資的錢占比就越少。這,主要是因為年齡大了之後,收入水平也會有所降低,那時候更應該保守操作,不能再激進了。
二、投資要用閒錢,為什麼會這樣說?
很多人投資的時候,看到別人掙錢了,他們就將自己所有的本金也跟著投了進去。原本所想的,便是在市場上多賺一筆,甚至是讓自己的本金翻倍等等,有這種想法並不稀奇,但最終的結果卻是讓人難以接受的。
在個人看來,投資是真的要用閒錢。所謂的閒錢,便是短時間內完全用不到的錢,甚至是未來2-3年內都不用的錢。用這些錢去投資,短期的虧損對於我們完全沒有影響,甚至可以說完全在我們的可接受範圍之內。
但是,如果將所有的錢都用於投資的話,未來只要發生一點意外情況,那我們是完全無法去應對的。如此,又只能四處去找家人或者說朋友借錢,便成了所謂的拆東牆補西牆,不是嗎?
三、除了理財,還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思維?
大家平時所看到的理財,只不過是錢生錢而已,更重要的,我們要學會人生錢。說得再直白一點,便是我們要想辦法提升自身的能力,然後用相應的能力去獲取更高的收入,只有收入高了,未來我們才能夠過上更加幸福的日子。
不光如此,在生活當中我們還應該具備節流的意識。也就是說,在前期自身存款不多的情況之下,儘可能多的省下錢,才能加快存錢的速度,未來我們也才能夠早點積累自己的第一桶金。
而且,在購物方面來看的話,更應該具備的思維,是只買需要而不買想要。社會上的誘惑那麼多,如果我們啥都要買的話,我們自身的錢也是完全不夠用的,到時候又會就月光族。這,又是我們想看到的嗎?
投資理財,的確是一門學問,但我們不應該只局限於紙上或者說書上。最終,我們都是要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付諸行動和實踐,只有這樣,得出來的經驗才真是我們自己的。
當然了,很多時候我們也應該借鑑別人的投資方式和思維,尤其是多學習一些人家虧錢的經驗,這樣一來,我們才能夠避免未來自己也走了這條路,那時候再後悔的話,或許就晚了,不是嗎?
那麼,您覺得用於投資理財的錢,應該占本金的多少比較合適呢?在您看來,普通人投資,又真的能夠有相應的回報嗎?如果想要理財,我們又該具備什麼樣的思維呢?歡迎一起在留言區聊一聊!
(打字不易,看完請幫忙點個贊哈,如果您喜歡小胖的文章,也請關注一下,小胖先謝過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w6Cr3QBd8y1i3sJeOi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