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不到成為清華最年輕的博導顏寧:為何「出走美國」

2019-05-01     龔老師說教育

說起顏寧,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女,1977年11月出生於山東萊蕪,她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女學霸,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後來出國深造,在普林斯頓大學取得博士後之後,30歲時回到清華大學,即成為了當時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博士生導師,一時間引起了轟動。

開掛的人生

她30歲成為清華最年輕博導,37歲率領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攻克困擾結構生物學界半世紀的科學難題。

1996年

進入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

2000年-2007年

在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攻讀博士學位並進行博士後研究;

30歲不到

受聘成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37歲

率領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用6個月的時間攻克膜蛋白研究領域50年不解,最受矚目、國際競爭也最激烈的科學難題;

2015年

獲國際蛋白質學會「青年科學家獎」、「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

2016年

因為在蛋白質結構方面的突出貢獻,入選《Nature》雜誌評選的「中國科學之星」;

2017年

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受聘該校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的職位。

2009年以來

她以通訊作者身份在《自然》《科學》《細胞》三大期刊(在業內被簡稱為CNS)上發表科研論文19篇,其研究成果在2009和2012年被《科學》年度十大進展引用。

2017年是顏寧學術生涯的一個高峰期。這一年,她不僅攻克了長期的科研目標,還完成了一次身份轉換,從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拜耳講席教授變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這使顏寧再度成為新聞焦點,這次選擇讓她被納入一個新的群體——「歸海」一族,並且被解讀為「負氣出走」。

顏寧斥責網上那些關於她「負氣歸海」的猜想純屬無稽之談。她有些激動地說:「普林斯頓是我的母校,回到普林斯頓任教,是我一直的理想!」這並非一時的託詞。2007年回國以來,她曾不止一次地在微博和博客上表達對普林斯頓的思念之情,還專門寫了一篇關於普林斯頓歷史的文章。她情不自禁地稱讚道:「普林斯頓太美了,又正好位於紐約和費城之間,生活也很方便,是個鬧中取靜、做學問的好地方。

她在演講中談到,你們的未來有無數種可能,但是每個人的人生只有一次。在現在這個信息爆炸、計劃跟不上變化的年代,希望每一位清華人用你的初心去探索你的人生意義,努力認識你自己,做你自己,堅守內心的選擇,堅定地為實現你的人生意義而勇敢、專注地行動。我衷心祝願每一位同學收穫自己的精彩人生,書寫你認為最重要的歷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vDXGWwBmyVoG_1ZDNv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