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媽最怕的事就是肚子裡的寶寶出了問題,因此一旦發現身體異常就會很緊張。在孕期,內褲上很容易會出現一些分泌物,透過這些分泌物是孕媽可以觀測到自己的健康狀況,同時它也反映著肚中寶寶的健康。
內褲上出現這3種分泌物,是胎兒的求救信號
1、內褲上有血絲
懷孕初期出現的咖啡色血絲很有可能是「著床性出血」,這是胎盤剛著床時,子宮微血管破裂後造成的血絲。屬正常著床現象,一般一兩天後就會恢復正常。但若血絲量持續增加,就有可能是流產的徵兆,需及時就醫。若懷孕中後期分泌物有血絲,甚至有咖啡色的出血,則代表產前出血,可能是子宮頸擴張、胎盤剝離或前置胎盤等引起,應儘快就醫。
2、內褲上有棕褐色分泌物
孕早期發現少量的褐色分泌物,極有可能是上次的月經殘留,只要不持續發生,並且注意休息,做好產檢,就沒有問題。但是若持續三天以上並伴有腹痛等症狀,可能是胚胎髮育異常或是宮外孕。這個時候就要立即就醫,不要隨意保胎,否則到後期,會出現更大的問題。
3、內褲像被水打濕
內褲像被水打濕一般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由於孕期體內激素變化導致的白帶增加,這種情況下只要白帶是無色無味的狀態,即使量多一些,也不必擔心,只需要勤換內褲就可以。
第二種則可能是羊水早破的一個前兆,發生羊水早破時,很多時候孕媽咪常會以為自己是小便尿濕了內褲,並不知道是羊水早破。若是不引起注意可能會導致胎兒缺氧。當產婦不明確自己究竟是羊水早破還是尿液流出時,可用PH試紙測一下,羊水是呈鹼性的,就是試紙會變藍色。
孕期私處護理的注意事項
1.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陰,及時去除排出外陰的白帶和污垢。注意清洗外陰前要先把手洗乾淨。
2.不要亂用中肥皂或高錳酸鉀溶液等來沖洗外陰與陰道,以免破壞陰道的自潔作用,引起陰道炎。如果准媽媽患有婦科炎症後,也要避免亂用藥物沖洗陰道,以免引起先兆流產或流產。患了陰道炎,最好在醫生指導下,對症選用清熱燥濕、止癢的中藥煎湯坐浴,儘量不要衝洗。
3.洗下身的盆和毛巾要專人專用,毛巾要定期煮沸消毒或放在日光下曬乾。
4.在公共浴室不亂放衣物,宜用淋浴不用盆浴。
5.便後,衛生紙從前向後揩拭,以免污染外陰,平時不要使用護墊。
來源:媽咪寶貝傳媒
凡本號註明「來源:媽咪寶貝傳媒」的所有作品,均為我方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我方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我方授權使用的作品的,應在協議授權範圍內使用並署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我方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