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老西鎮,除了電烤肉和臭豆腐,還有這些回憶

2020-02-25     青島新聞網文旅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關注

如果現在問你

你心中的西鎮是什麼樣子的?

相信很多人會說

是電烤肉、臭豆腐的味道

但,如果時光再往前推幾十年呢?

喧嚷的大雜院兒

繁華的雲南路

承載著很多歡樂的紅旗電影院

……

想必這才是很多人記憶最深處

老西鎮的模樣吧

有一位青島人

為了留住記憶中的老西鎮

他把自己的回憶寫成了一本書

「一艘巨輪也許建成後會全世界四處漂泊

但對於船長而言

這艘船最初下水、最初下錨的港灣

應當是他終生難忘的」

——王灝遠《西鎮感舊錄》​

王灝遠,青島人,畢業於山東大學歷史系。資深地產職業經理人、策劃人,自由作家。

王灝遠從小在西鎮長大,在這方土地,他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少年,還有懵懵懂懂的青春時期。


搬離西鎮後,他還是會憶起西鎮的那些人和事,也常聽母親談西鎮的往事,所以,在很久之前,王灝遠就想寫一本西鎮回憶錄了,但由於工作太忙,一直無暇顧及,便擱置了。

「每個人的童年就像一艘船,童年交往過的那些人、經歷過的那些事總會記得特別清楚。」

王灝遠曾說,後來著手寫這本書的時候,很多回憶很多故事經常會在深夜湧上心頭,各種場景都在腦子裡一幕幕的閃現,他開玩笑說:恨自己沒長著章魚一樣的手。


2016年,這本被稱為20世紀70年代的青島平民筆記《西鎮感舊錄》終於面世。

「這不是冷冰冰的一冊書,而是一段有溫度的歷史。」

在這本書中,王灝遠最懷念的便是西鎮的那種市井生活。

當時雲南路號稱小中山路,在這條路上,布店、藥店、理髮店、食品店、文具店、五金店、染坊、土產店等應有盡有,商業很繁榮。



記憶中西鎮的人,講義氣、豪爽、熱情,東家有事西家幫。

那時候,玩具很少,小孩兒們就別出心裁的「作」,「追趕逃出大豬場的豬」、「勇闖太平間」、「爬屋頂」……

闖了禍,回家會挨揍,小孩就會大聲叫喊,然後吸引周圍的爺爺奶奶們前來勸阻……

一場場一幕幕全是充滿溫情的回憶。

​「海畔踏沙放歌行,群鷗漫舞逐蕭笙。

已是歸帆懸落日,豈無詩酒娛晚晴。」

那個時代,很多生活在西鎮的小孩都有航海情結,面對浩瀚無際的大海,孩子們大都有一個週遊世界的夢想。

在王灝遠的記憶中,關於西鎮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非後海莫屬。​

後海上有一個重要的地理標誌——一座黑白相間的燈塔,西鎮人叫它「海志子」,提醒過往的船隻在這附近有暗礁。一到晚上,船上燈火閃耀,現在想起來還是別有一番韻味。

在西鎮生活了30多年,王灝遠對西鎮的一磚一瓦都有著深厚的感情。

里院的建築很有意思,圍合式的,木樓梯,木地板,那個時候用的還是花盆爐子……



德占時期總督府屠宰場辦公樓舊址,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在王灝遠的兒時記憶中,這棟建築在西鎮的一堆平屋大院中,顯得格外出挑,用他的話說,當時覺得比八大關的建築還要漂亮。


其實現在看來,這棟建築依然不輸八大關的那片歐式建築群,它的立面非常豐富。


現在很多老房子保留了下來,做成青年旅館,做成創作空間,這也是對老房子一種很好的保護,是保留原有文化的一種很好的形式。


「現在人的生活節奏非常快,身體已經走的很遠,但靈魂還在另外一個地方,需要把它找回來,那種激盪的生活給人內心撞擊,人們希望尋找一種更柔軟的東西來溫暖自己的心。」

很多人看了這本書都覺得寫的是自己的童年,其實這本書只是恰恰找到了大家共同的回憶,所以引起這麼多共鳴。

「寫這本書是為了緬懷過去,但緬懷過去的同時,城市文化也是在不斷發展的,不可能停留在某一個點上,我們下一代人也會會懷念今天的生活。所以說我們不應該只沉浸在過去,而是應該用更遠的眼光看未來。」

來源:青島時尚

編輯:大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uKpfHAB3uTiws8K6vH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