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重點!新中國成立70年來,廣西取得這些翻天覆地變化

2019-09-02     防城港文化旅遊

9月2日,國新辦舉行「建設壯美廣西 共圓復興夢想」發布會。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鹿心社說,新中國成立70年來,壯鄉兒女接續奮鬥、砥礪前行,八桂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老、少、邊、山、窮」的廣西,逐步從貧困落後走向繁榮振興,從偏遠封閉走向開放前沿,從溫飽不足走向全面小康,與全國各族人民一道昂首闊步邁入新時代。

新聞發布會主席台(焦非 攝)來源:國新網

廣西:從溫飽不足走向全面小康

鹿心社指出,廣西壯族自治區把「建設壯美廣西 共圓復興夢想」作為新時代廣西發展的總目標總要求,把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個紮實」新要求作為廣西改革發展的主線,加快推動開放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鹿心社(張馨 攝)來源:國新網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全區生產總值從自治區成立之初的24.5億元,到2011年突破1萬億元,再到2018年突破2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6000美元。自治區成立之初,廣西產業基礎極為薄弱;現在,已經擁有食品、汽車、機械等10個千億元產業,其中汽車年產超過200萬輛,在全國占有重要一席。基礎設施實現跨越發展,高鐵動車運營里程1771公里,通達區內12個市和周邊所有省份,91%的縣通了高速公路,沿海和內河港口年吞吐能力分別達2.5億噸、1.1億噸。

開放發展邁出堅實步伐深入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帶動戰略,不斷深化以東協為重點的對外開放合作,連續成功舉辦15屆中國—東協博覽會、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面向東協的金融開放門戶等國家重點開放戰略務實推進,廣西在「一帶一路」和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建設中的戰略地位和獨特作用日益凸顯。

脫貧攻堅成效顯著。按照「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確保可持續」的要求,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聚集深度極度貧困地區,舉全區之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2012年至2018年全區累計減少貧困人口825萬人,年均減貧117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8%降至3.7%,2016—2018年連續三年在省級黨委和政府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獲得「綜合評價好」等次。民生建設紮實推進,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2018年全區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2436元和12435元,實現從溫飽不足向全面小康邁進的歷史性轉變。

區域發展更加協調。著力推進沿海沿江沿邊三大區域協調發展、聯動發展。不斷釋放「海」的潛力,北部灣經濟區四市自2008年以來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5%,以不到廣西五分之一的面積、約四分之一的人口,創造了超過三分之一的經濟總量、四成的財政收入、近五成的外貿總量,龍頭帶動作用不斷增強;著力激發「江」的活力,2018年西江經濟帶沿江七市經濟總量達1.2萬億元,逐步成為全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帶;精心做足「邊」的文章,興邊富民行動深入實施,沿邊經濟帶加快打造,邊境地區繁榮發展、和諧穩定、鞏固安寧。

改革創新碩果纍纍。堅定不移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統籌推進1400多項重大改革措施,行政審批、商事制度、財稅體制、降本減負、國資國企等一批重大改革取得突破,農村金融改革「田東模式」成為全國先進典型,跨境人民幣結算總量連續多年穩居西部和邊境省份前列。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明專利授權量和擁有量增長率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發展動力活力進一步增強。

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紮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2012年至2018年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24.1%,2018年設區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91.6%,植被生態質量和植被生態改善程度位居全國首位,森林覆蓋率、生物多樣性豐富度排全國前列,具有廣西特色的綠色發展路子越走越寬廣。

鹿心社答記者問:

方向目標路徑明確 廣西呈現加快發展良好局面

鹿心社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根據全區幹部群眾的建議,確立了「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擴大開放、擔當實幹」十六字工作方針,進一步明確了廣西改革發展的方向、目標和路徑,全區上下呈現出擔當實幹、加快發展的良好局面。

圖源:中國網

主要體現在以下五方面:

一是思想再解放。重點破因循守舊思想、立改革創新思想,破封閉狹隘思想、立開放合作意識,破安於現狀思想、立開拓奮進意識,破甘於落後的思想、立爭先創優意識,破畏首畏尾思想、立敢闖敢幹意識,破等靠要看思想、立主動作為意識。通過「六破六立」,引導幹部跳出條條框框的限制,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擺脫慣性思維的束縛,以新思路、新舉措開闢經濟社會發展新境界。

二是改革再深入。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放管服」、國資國企、農業農村、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蹄疾步穩,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三是開放再擴大。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提質增速,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面向東協的金融開放門戶等重大事項穩步推進,「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四是創新再提速。著眼於補齊創新短板,大力實施科技創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快建設創新型廣西,培育發展新動能。

五是幹部勇擔當。自治區黨委先後出台激勵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1+6+3」系列制度文件,「擔當為要、實幹為本、發展為重、奮鬥為榮」的理念深入人心,全區擔當實幹、幹事創業的氛圍日益濃厚,經濟社會發展充滿活力,八桂大地煥發出勃勃生機。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陳武(張馨 攝)來源:國新網

陳武答記者問: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陳武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廣西落實中央部署,推進高質量發展有四方面措施:

第一,轉變發展理念觀念、發展方式。對於不符合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影響生態環境的、低效率的、高消耗的企業,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決進行調整。把過去粗放、低效特別是影響生態環境的「散亂污」企業淘汰一大批。

第二,在廣西的經濟基礎和產業結構下功夫,推動傳統產業「二次創業」推進二次創業的本質和根本要求就是要從粗放的、低技術水平的、低端產品的、高消耗的轉向技術水平高、附加值高的,從低端邁向中高端。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組織全區上下大力推進傳統產業二次創業。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推進「雙高糖量蔗基地」建設,也就是高產、高糖「雙高」基地建設。通過努力,現在初步建成500萬畝「雙高」基地。甘蔗單產水平達到了6噸多,提高了1.34噸,含糖分也大大提高。改革創新重整組建糖業集團,提高生產加工水平和整個糖業發展水平,延伸了糖的產業鏈。大力推進機械工業邁向中高端,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體制機制創新來推動重點產業,帶動機械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現在柳工、玉柴等重點機械行業的生產技術水平位於全國前列。

第三,全力以赴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科技創新推進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近年來廣西加大工作力度,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努力,現在電子信息技術產業成為了廣西的千億元產業,接近2000億元。為了推動科技創新、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圍繞廣西的特點打造「九張產業創新名牌」,在先進位造業、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性能新材料等領域打造產業發展名牌。為此,自治區專門設立了科技創新發展專項資金50億元來支持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產品的發展。實施「三百兩千」工程,「三百」就是突破一百項重大技術、創建一百個國家級創新平台、引育一百個高層次創新人才團隊。「兩千」就是新增一千家高新技術企業、轉化一千項重大科技成果,以此推動廣西產業高質量發展。

第四,大力改善營商環境。廣西全力以赴推進營商環境建設,今年是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攻堅突破年。對標國家要求、對標國際和國內先進地區水平來優化營商環境,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內容來源:國新網、廣西新聞頻道

▍內容審核:防城港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

▍轉載請註明來源公眾微信號:防城港市新聞網

▍法律顧問:廣西精一律師事務所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視頻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lHV9mwBJleJMoPMxGD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