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億!美團出手收購了一家AI獨角獸

2023-07-01     閨蜜財經

原標題:超20億!美團出手收購了一家AI獨角獸

摘要:「離破產只有6個月時間」(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309篇原創

美團突然出手收購大模型創業公司。

6月29日,美團發公告稱,已簽訂交易協議收購光年之外全部權益,交易作價約20.65億元。

總代價包括:1、現金233,673,600美元,2、債務承擔人民幣366,924,000,3、現金人民幣1元。交易完成後,美團將持有光年之外集團100%權益。

據中國基金報報道,光年之外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因身體原因,離崗就醫及休養,而作為清華校友和室友的美團王興接手了光年之外。

2021—2022年,累計虧損約311億元的美團,大手筆收購光年之外,除了王興與王慧文的同窗之情,對美團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01

交易價20來億的光年之外到底有何來頭?

王慧文也是美團的聯合創始人,曾任美團的執行董事兼高級副總裁。

2001年7月,王慧文與王興獲得清華大學電子工程學士學位。

在聯合創立美團之前,王慧文和王興都曾參與創立了國內第一個大學生社交網站校內網(後更名為人人網)。此後王慧文又參與創立了淘房網。

2020年底,王慧文退出美團的日常管理事物。

直到美團2022年報中,仍稱王慧文在「在調任前繼續履行董事職務並致力於本公司的戰略規劃、組織發展和人才發展」。

天眼查顯示,2018年,王慧文成立北京光年之外科技有限公司,但光年之外真正火起來是今年2月。

圖片來源|天眼查(特此感謝)

今年以來,隨著ChatGPT的爆火,國內的創業者們心潮澎湃,也想擁抱新時代。王慧文就是其中之一。

2月,王慧文宣稱要用5000萬美元帶資入組求組隊,到廣發「AI英雄榜」招募貼,光年之外快速「成團」,稱將打造中國版Open AI。

3月初,王興發布朋友圈表示,將參與王慧文創業公司「光年之外」的投資,以及出任董事。

市場有傳聞,光年之外組隊僅4個月,已成為「AI獨角獸」。

02

光年之外價值幾何?

據公告披露,光年之外集團(包括光年之外及一流科技)的凈現金狀況總額約為2.85億美元。

截至今年6月29日,境外光年之外的未經審核帳面值為283,594,331.04美元;境內光年之外(不包括一流科技)的未經審核帳面值為348,353,716元人民幣。

今年4月,境內光年之外收購一流科技。

一流科技主要從事大型語言模型的研發業務,該公司分別由境內光年之外、袁進輝先生及輝煌合夥持有約46.52%、34.63%及18.84%權益。

不過,2021、2022財年,一流科技分別除稅前後虧損了約2271.8萬和1918萬。截至2022年底,一流科技的經審核帳麵價值及資產凈值分別約為1558.5萬和56.7萬。

除了帳面的數字,重要的還是光年之外的團隊。

公告稱,「光年之外是中國領先的AGI創新者」,「目前的管理與技術團隊具有開發深度學習框架的高水平經驗」。

《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光年之外的團隊中包括,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副院長劉江,他也曾任美團技術學院院長;被稱為「搜狗輸入法之父」的馬占凱,以及多名人工智慧領域頂級專家和創業者等,約70人左右。

美團稱,通過收購能獲得領先的AGI技術及人才,而公司則將有機會加強其在快速發展的人工智慧行業中的競爭力,以及履行其公司使命。

03

話雖如此,一筆超20億的收購,尤其是未來可能還需要持續大手筆投入的大模型創業公司,對美團的影響或許並不小。

王興曾談及美團的發展稱:「毫不誇張的而說,美團這家公司永遠離破產只有6個月時間。」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特此感謝!)

東方財富網統計的歷年財報數據顯示,美團2015—2022年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5.2億、-57.90億、-189.2億、-1155億、22.39億、47.08億、-235.4億和-66.86億。

其中,僅2019、2020年短暫盈利。

今年一季度終於在6個季度後再次扭虧為盈,獲得33.58億的歸母凈利潤。

但新業務仍在虧錢。

一季度,美團的新業務分部收入157億,同比增長30%,但經營虧損達50億元,這已經比去年同期收窄了40.5%。經營虧損率達32%。

據2022年報披露,美團的新業務主要包括美團優選、美團買菜、B2B餐飲供應鏈(快遞)、網約車、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充電寶、餐廳管理系統及其他等新業務。

儘管美團財報中表示看好新業務,但該分部也需要持續燒錢維持經營。

財報顯示,2021、2022年,美團的新業務分部經營虧損分別為359億元和284億元。

而一直備受熱議的佣金問題,今年二季度再次發酵。「涼皮一哥」魏家涼皮在部分城市暫停與美團外賣的合同(詳見:魏家涼皮退出美團!商家不想給平台打工了?)

收購光年之外,其在業內有名的團隊對於美團當然是有利的,除了增強人工智慧的競爭力外,也有利於其核心和新業務的提升。

但光年之外也許持續不菲的運營成本下,如何將大模型產品商業化,還有待摸索和接受現實商業社會的檢驗。這對於美團的考驗及壓力不小。

本文未註明數據均來自於美團財報,特此說明和感謝!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f972364dbca0e670240e77070c504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