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大哥跟華子說,在醫院查腦CT時,發現了腔隙性腦梗塞。這個結果把他嚇得不輕,問華子要怎麼辦,腔隙性腦梗塞是不是就是小型的腦梗塞,他以後會不會癱瘓,要怎麼辦才可以?
華子說,不要過度擔心。腔隙性腦梗塞與小型的腦梗塞不一樣,與真正的腦梗塞是有區別的。腔隙性腦梗塞的治療,主要看是否出現症狀,從而選擇不一樣的治療方式。
一、影像學的描述名詞
腔隙性腦梗塞,從字面意思上,看起來是腦梗塞的一種。但實際上,這是一個影像學檢查時的描述名詞。指的是在大腦中發現了類似腦梗塞的病灶,但體積都很小,如同「腔隙」一般。
造成腔隙性腦梗塞的原因,主要是血管堵塞。從腦動脈分出的小血管出現閉塞,在大腦深處的非皮質區造成了小範圍梗塞。
目前還有一種說法,是年齡老化引起的血管退行性改變以及腦組織萎縮,導致腦組織間隙增大,在影像學檢查時,也會表現出類似小範圍梗塞的結果。
二、有症狀與無症狀處理的方式不同
大部分腔隙性腦梗塞發生在大腦的非功能區,所以不會出現症狀。大多數人是因為其他的原因做了腦CT或是核磁檢查之後,才發現了「腔梗」。這種沒有症狀的「腔梗」與年齡老化相關性較大,與真正的腦梗塞不一樣,一般不需要使用他汀、阿司匹林進行預防。
但有些患者的「腔梗」發生在功能區,就會出現肢體運動障礙,典型的症狀就是單側肢體的力量減弱,或是出現肢體麻木、說話含糊不清、喝水吃飯時出現嗆咳等症狀。對於出現症狀的「腔梗」,治療方式等同於腦梗塞,需要使用他汀、阿司匹林進行預防性治療,以預防復發。
三、控制慢性病與戒煙可降低風險
年齡老化是腔隙性腦梗塞的因素之一,隨著年齡老化,人體動脈系統出現粥樣硬化、退行性改變的可能性就越大,這些都是造成腔隙性腦梗塞的危險因素。
有家族性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其後代發生「腔梗」的機率大幅升高。比如父母在55歲前發生過腦梗塞,那麼其子女發生「腔梗」的風險就會增加。
年齡與遺傳,都是無法人為控制的因素,但腦梗塞的發生還與「三高」慢性病、吸煙、肥胖等因素相關。
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慢性病會損傷動脈內膜,誘發動脈粥樣硬化,所以有相關慢性疾病的人,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律用藥,把相關指標控制在正常範圍內,可以減少「腔梗」的發生。
吸煙對血管的危害甚至高於「三高」,是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所以吸煙者應當戒煙。而肥胖是慢性病、癌症等多種疾病的溫床,體重超標者,應控制體重。
大家要明白的是,他汀、阿司匹林等藥物只是用來預防腦梗塞的復發。如果「腔梗」導致了肢體失靈的症狀,治療方式等同於腦梗塞,需要進行康復鍛鍊才可以有效恢復。
總結一下,腔隙性腦梗塞與真正的腦梗塞不一樣,沒有症狀的「腔梗」只需要控制基礎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好。但對於出現症狀的「腔梗」,在治療上等同於腦梗塞,需要積極用藥預防復發。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分享更多健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