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實在是一種很平常的運動方式,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走路與壽命息息相關,美國匹茲堡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那些走路速度在每秒 0.8 米或者更快的老人,實際壽命往往比平均預期壽命長。走路慢的人,與走路快的人相比,死亡風險上要高出很多,走路慢的人死亡風險可達77%,走路快的人連30%都不到。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走路不是屬於低強度運動嗎?走路相對於游泳、跑步、打羽毛球等常見的運動而言,它的運動強度實在是太低了,如此低的運動強度,到底能不能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呢?
其實大家不要有這樣的疑問,堅持走路,完全能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一項發表在《柳葉刀—公共衛生》上的研究發現,通過對四大洲、近5萬名受試者進行的15項研究薈萃分析發現,只要多走路都有助於長壽。研究人員根據受試者每天平均步數的多少,將受試者平均分為四組,結果發現每天走5801步、7842步、10901步的人要比每天走3533步的人死亡風險分別降低40%、45%和53%。
走路,不僅僅能夠鍛鍊下肢的肌肉和骨骼,還有利於鍛鍊心肺功能,堅持走路,能夠穩定血壓和血糖,還能夠提高免疫力,所以,長期堅持走路,是對健康有利的。
走路不僅有利於健康,還能從側面反映出身體的健康狀況。
毫不誇張地說,壽命是長是短,看走路就知道,走路時有5個特徵,與長壽或無緣。
第一,走路時步履蹣跚,步速特別慢,走路顫顫巍巍,給人一種非常不穩的感覺
對於一個身體硬朗的老人來說,走路時步態往往是非常穩健的,而且走路時步速是非常合適的,讓他快就能快,讓他慢也能慢,也就是說,步速控制的非常好,如果一個老人走路時步履蹣跚,步速特別慢,走路顫顫巍巍,給人一種非常不穩的感覺,那麼這樣的老人,很可能是身體已經出現了異常。
第二,走路時步態異常
走路時,我們要注意觀察步態,身體硬朗的老人,往往步態也很正常,但若出現以下步態的時候,則要警惕疾病的來臨,這些步態包括醉酒步態、剪刀步態、慌張步態、偏癱步態等等。
第三,走路時胸痛胸悶,需要馬上停下來休息,只能走很短的一段路
很多老年人的心臟不好,在走路的時候就會出現異常的胸痛胸悶,需要馬上停下來休息,心臟不好的人,走路只能走很短的一段。
第四,走路時氣喘吁吁
一個肺部不好的人,可能走很短的一段路就氣喘吁吁,感覺換不了氣,甚至上氣不接下氣,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原因還是肺功能下降所致。
如果罹患了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肺結核等呼吸系統疾病,都可能導致肺功能下降,引起走路的異常。
第五,走路時腿發軟、腿腳麻木和抽筋現象,甚至走不穩
走路需要腿部的健康,如果腿部的血管出現異常,那麼走路時就很容易出現腿發軟、腿腳麻木和抽筋現象,甚至走不穩,出現異常的跛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f46f3a58d9355b56f6bb176f495e6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