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冬天採下來的茶樹葉片,冬片和荒野冬片,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2023-11-03     小陳茶事

原標題:都是冬天採下來的茶樹葉片,冬片和荒野冬片,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有一天,我確診了自己是個戀愛腦。

不不不,不是對人,是對茶。

對茶有一種神經質的戀愛腦,就是差一點的都不行,只能要好的。

千帆過盡,何處是歸程的那種。

非君不可的那種。

這一種特質,體現在各種挑茶選茶的時刻。體現在各種採茶和制茶的時刻。

比如,前幾天,看到有人拿台地冬片當做荒野冬片賣的時候,就徹底爆發出來了。

很想拿把戒尺去打醒這個賣假荒野冬片的販子——雖然他長得人神共憤的帥。

台地冬片雖然也是冬天的白茶樹上生的葉子,但跟荒野冬片,那還是差了十萬八千里的距離啊。

不但差了種植方式,還差了好大的年歲。

它們,是不同的兩種葉子。

《2》

白茶,要論樹,其實都差不多。

當下福鼎以及福鼎周邊的地區種植的、用於採摘了製作白茶的茶樹,除了菜茶,基本上都是茶科所推廣種植的那幾個品種。

有大白,有大毫,有福雲六號,有早逢春....

所以,從DNA來看,種在各處茶園的同一種樹種,它們的葉子其實沒有太大區別。

然而,除了內因之外,外因對茶樹葉片品質的形成,也十分重要。

橘生淮南而為橘,生淮北而為枳。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也養一方茶。

同一種茶樹種在不同的海拔高度的茶園、種在不同日曬強度和日曬時長的茶園、種在空氣濕度不同的茶園....它們生出來的葉片當中的營養成分的含量,是相差極大的。

高山茶就比平地茶、海邊茶,養分高了不止五顆星。

泡成茶湯之後,喝在嘴裡,香氣滋味湯感的稠糯程度,都是相差極大的,一喝就能喝得出來的。

但這還不是台地冬片與荒野冬片最大的不同之處。

台地冬片與荒野冬片最大的不同,其實是種植方式的不同。

《3》

在影響茶樹內含物質的外因當中,種植環境是一種,上面已經提過。

另一個,則是種植方式。

台地茶與荒野茶,從名字上來看,主要差在種植方式。

這個種植方式,用飼養家禽來比喻的話,會比較直觀易懂。

比如養雞,台地茶就是家雞,荒野茶就是野雞;比如養魚,台地茶就是魚塘魚,荒野茶就是深海野生魚;比如種蘭花,台地茶就是家養蘭,荒野茶就是山間的野生蘭。

野生的植物和動物,人類更喜歡——它們天生天養,具有與大自然惡劣環境搏鬥的本事與能力,能與各種自然界的危險相抗衡,並懂得順應自然保存實力生存下來。

正如不新鮮的食物,貓貓狗狗都不吃,是一樣的道理——它們沒有醫生,沒有藥吃,只能管好自己的嘴,不亂吃東西,阻止病從口入。

所以,不屬於人類種植的野生的茶樹,荒野茶樹,它們會比人類種植和照顧著長大的台地茶樹,擁有更強大的對大自然的適應性, 擁有更加強勁的生命力與頑強的鬥志。

它們為了活下來,需要與周圍的植物爭奪生存空間,爭奪陽光,爭奪雨露....

為了能搶到這些生存資源,它們會比嬌生慣養的台地白茶樹,更強悍。

這般生長了多年之後,這些荒野茶樹們,已經非從前的稚嫩幼苗可比了。

它們細胞內的養分會更加地豐富,更加地豐厚,更加地多元。

這就是我們在喝荒野白茶的時候,總是能喝到比台地白茶更濃郁的毫香,更蒼勁的野味的原因所在。

《4》

除此之外,荒野白茶與台地白茶的不同之處,還有兩個,那就是樹齡和管理方式。

荒野白茶是天生天養的,或者是人類種植下來但大幾十年上百年無人照管 的,不論是哪一種,它都生在荒郊野外,沒人搭理它,於是它們的年齡,皆偏大,偏老。

比台地茶,要老上許多。

自給自足的農耕時代,人們喜歡住在偏僻一些的深山裡,後來,工業化大生產,大量的城市建立起來,人們開始集中到繁華的城鎮中工作和生活,當時種植在深山裡的茶樹們,便自然而然,跟老家的舊房子一樣,遭遇了拋棄的命運。

被拋棄之後的白茶樹們,只能自力更生,自強不息,與天斗與地斗與周圍的植物斗,經年累月地,活了下來。

並且,由於沒有人搭理它,且它生活的地方越來越遠離人類聚居區,不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構成威脅,它們的生存,沒有人干預,不被砍伐,不被遷徙,安全地留了下來,並且,完美地融入了那一片蒼翠的山林。

活成了茶樹里的,老爺爺。

跟人們遷居到城鎮之後重新開荒種植起來的台地茶,估計是差著輩的。

《5》

管理方式也是荒野白茶令人激賞的一處所在。

台地茶是要修剪的,從前是8年一台刈,3-5年小修。

而現在,為了增產銀針,許多茶農悄悄地,每年在春茶季的結尾,穀雨還沒過,就整片大修掉了。

修成離地60-70公分的小平頭,還算是好的。

最怕是齊根剪掉,只剩下一根樁子,光禿禿地站在那裡。

到了冬天,蕭瑟北風裡,看上去都替它感覺到冷。

這種大修的方式,有什麼好處呢?好處是茶樹可以在第二年發生出更多的新芽與嫩枝。

壞處則是,芽生得多了,內質分散了,每一顆新芽當中含有的營養物質變少了。

一個媽媽生一個孩子,另一個媽媽生十個孩子,兩家的孩子能得到的照顧是不一樣的。

百分之百,與十分之一,也是不一樣的。

但荒野白茶樹就沒有這樣的困擾,它沒人管,也沒人修剪,每根枝都生得很粗,很壯,很長,很向光。

枝粗了,葉脈自然粗了,輸送的物質就多了,做成成品茶之後,湯水自然更稠,更潤,更厚實。

那種老樹老纖維的膠質感,是受人類管理和修剪的台地茶,所不能比擬的。

《6》

冬片,是個統稱。

是冬天採下來的茶樹葉片的統稱。

但冬片仍需要按茶園的管理方式,分為台地冬片與荒野冬片。

並不是所有冬片都是荒野冬片的。

台地冬片與荒野冬片,跨越著管理方式,種植方式,樹齡的鴻溝。

是不能劃等號的,兩種冬天的樹葉。

各有香氣滋味不同,各有養分參差。

不能混淆,不能錯認。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e8f47546e84da348bacb90d7dfb0e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