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作者 | 張 琳
編輯 | 曹 楊
伴隨著淄博燒烤出圈,淄博燒烤文創雪糕也橫空出世,火焰造型搭配「淄博燒烤」四個大字,為遊客提供了更多元的打卡場景。社交平台上,也隨之出現了不少拿著淄博文創雪糕拍照的年輕人。
實際上,「文創雪糕+建築背景」早已成為年輕人逛景區必備的拍照方式之一。為了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人,各個景區更是在這個五一小長假拉開了一場文創雪糕大戰。
和家人一起去山西省大同市雲岡石窟遊玩的80後曉月,在感受千年石窟古韻的同時,也被石窟的文創雪糕深深吸引。
「雲岡石窟的文創雪糕特別火,好幾個售賣點的文創雪糕都賣斷貨了。」曉月告訴燃次元,自己本不是文創雪糕的擁躉,但在如今隨便一個景點都有文創雪糕的氛圍下,也忍不住買了一支。
圖/雲岡石窟文創雪糕
來源/曉月供圖
與曉月不同,正在杭州遊玩的00後女生恬恬,早在制定五一旅行規劃的時候,就已經把文創雪糕列為自己的必打卡項目。
「其中一站是杭州天下第一財神廟,除了誠心求財,我還買了一支財神廟的文創雪糕,雪糕上的銅錢非常應景,粉色雪糕拍照也很出片。我已經習慣這種打卡形式,總想著有些景點不一定會去第二次,既能拍張好看的照片留作紀念,又能吃口甜甜的雪糕,這種體驗挺好的。」
事實上,自2019年故宮神獸雪糕出圈,造型各異的文創雪糕先是席捲了全國各大景區,隨後蔓延到了全國各大博物館、高校與知名城市地標建築。而小小的雪糕,在披上「文創」的外衣後,就像鍍了一層金,備受消費者追捧的同時,價格也一路飆升,更是成為近年來現象級的文創產品。
文創雪糕走紅背後,是其不僅能為遊客提供「增值」體驗,還能助力景區增加景點收益。也因此,在這個註定熱鬧非凡的五一假期,景區的文創雪糕被「寄予厚望」,很多景區甚至特意在五一假期到來前「上新」。
熱衷於購買文創雪糕的恬恬告訴燃次元,比起同質化更嚴重的冰箱貼和明信片,自己更願意打卡好看且不難吃的文創雪糕,「我買過包括北京玉淵潭公園、北京故宮、北京動物園、前門、敦煌、曲阜孔廟和部分博物館在內的二十多款文創雪糕。」
但與此同時,恬恬也直言,「雖然文創雪糕越來越多,但出圈的卻似乎越來越少。」
如恬恬所說,燃次元了解到,今年,陝西考古博物館上新了以「唐牽馬俑」中的馬和青銅瑞獸為原型的兩款文創雪糕。加上之前曾推出的「新石器時代的鏤空人面覆盆形陶器」和「西周時期的獸面紋車馬飾件」,組成了「陝西文創雪糕F4」。除此之外,北京市房山區和通州大運河也分別推出了「房山文創雪糕」和「大運河文創雪糕」。
但從消費者在社交平台的反饋來看,這些新鮮出爐的文創雪糕,至少在現階段並沒有激起太大的水花。
「前幾年去玉淵潭,幾乎每個賣櫻花雪糕的地方都在排隊,但今年4月的時候再去已經不用排隊了,我也買了一個滿足下好奇心。」桃子告訴燃次元,同樣的景象還發生在北京的前門大街,「以前逛前門大街,在前門樓前總能看到一堆拿著前門樓造型文創雪糕拍照的年輕人。可前幾天陪朋友去,這一景象消失了,只看到一位拍照的女生。」
除了新鮮感減少外,燃次元觀察到在微博和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大家除了曬文創雪糕外,也逐漸出現了「文創雪糕越來越貴」和「外形同質化,味道大差不差」等評價。
「以前文創雪糕與景區售賣的其他品牌雪糕的價格相差並不大,我自然更傾向於購買好看又能『曬』的文創雪糕。現在有些景區的文創雪糕定價就30元起步,直接就把我勸退了。」95後女生大楠告訴燃次元,文創雪糕基本都是那幾個經典口味,在外形上缺乏創意後,自己也逐漸產生了審美疲勞。
對此,消費領域營銷專家李萌直言,不必對文創雪糕提出過高的要求,熱度下降也是意料之中,「事實上,大多數旅遊景區的文創產品都無人問津,銷售慘澹。文創雪糕能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一股風潮已經很難得了,任何新生事物在誕生之初都可能會火一陣,但伴隨著嘗鮮期結束,消費者會更理性看待這一文創產品,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此則談到,新生代消費群體對價格不敏感,在意的是情感和品牌調性,文創雪糕提供了文化和情感需求附加值,但想要「長紅」、經得起長期考驗,還需連續性規劃,不斷出創意,持續升級疊代,不能做「一錘子買賣」。
01
年輕人熱衷打卡
作為看到文創雪糕必打卡的「集郵派」,恬恬的購買理由有些「簡單粗暴」,文創雪糕拍照好看。2020年,恬恬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了別人打卡文創雪糕的筆記,為此,她特意在櫻花季跑到玉淵潭公園排隊買了第一支文創雪糕。
到了2021年,越來越多文創雪糕「冒」了出來,恬恬便樂此不疲地一個一個跑去打卡。從此,「文創雪糕+建築物」就成了恬恬出行的固定項目。「有些文創雪糕的造型真的很精緻,我幾度有過想集齊所有文創雪糕的衝動。」
圖/五一假期出遊,打卡杭州第一財神廟文創雪糕
來源/恬恬供圖
「去一個新地方,買一支文創雪糕拍照發朋友圈,大家一看就知道你去了哪裡。再加上我本來就很喜歡吃甜品,邊吃邊逛也很應景。」恬恬告訴燃次元,雖然買文創雪糕偶爾會踩雷,但基本上還是常見的草莓味,酸酸甜甜的,味道還算穩定。
除了文創雪糕,每到一處,恬恬還會尋找地標咖啡拍照打卡。「我也清楚文創雪糕的性價比肯定不高,但總是覺得『來都來了』,總得買點什麼拍個照,標記一下自己『到此一游』。」
但同時恬恬也直言,面對越來越多的文創雪糕,自己也有點審美疲勞,「不是不喜歡購買了,而是覺得文創雪糕越來越缺乏創意。還是希望景區能把款式設計得更好看、更有底蘊一些,這樣像我一樣的消費者才有持續打卡的動力。」
和恬恬不同,90後女生桃子是偶爾嘗鮮的「體驗派」,喜歡旅行的她,家中的冰箱貼、明信片和一些有地方特色的小擺件隨處可見,「那些都是我各處旅行打卡時『到此一游』的紀念。」
和這些「看得見」「摸得著」且「帶得回」的東西相比,文創雪糕顯然不是她的首選。直到前不久和朋友去北京玉淵潭公園賞花,桃子才第一次購買景區的櫻花雪糕。「前幾年文創雪糕風大,每次來都看到很多年輕人排隊購買。我原本對文創雪糕興趣就不大,所以也不會花時間去排隊。但這次我發現,購買櫻花雪糕時不再需要排隊,也就跟著買了一支嘗嘗。」
「味道中規中矩,說不上好吃但也不難吃,就是價格偏貴。不過作為文創產品,又身在景區,溢價也很正常。」桃子對燃次元表示,「雪糕也算是文創產品中比較有趣的一種,有些景區的文創產品沒有什麼特色,這時候如果能嘗到一支好看且好吃的文創雪糕,也算不虛此行。」
不過,桃子也表示,自己不會和「集郵派」一樣,每到一處景區必打卡文創雪糕,也不會受雪糕的吸引而特意跑去某景區「湊熱鬧」。「但同時我也不排斥這一消費現象,看到景區里有造型好看且價格不貴的文創雪糕,我可能也會買。不過雪糕總歸是吃的,在味道上還是希望相關負責人多用點心。」
與此同時,文創雪糕的火熱從專注於「食玩」的潮流品牌「貝貝瓶」的銷售數據上也有所體現。
2017年涉獵造型雪糕業務的貝貝瓶,在2019年開始為圓明園代工荷花造型雪糕。官方數據顯示,目前其產品已覆蓋超過310個景區,年銷售創意雪糕超過1100萬支。
貝貝瓶相關負責人介紹,貝貝瓶在今年第一季度已經完成了去年全年80%的銷量。「文創雪糕作為一種產品形式,出圈是因為形式的創新以及與銷售場景的高度連結,它的魅力在於設計與味道的雙重之美,為消費者帶來了文化與美食的多層次體驗。」
02
文創雪糕降溫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景區紛紛推出自己的文創雪糕,消費者的嘗鮮熱情有所減退,與此同時,雪糕品質良莠不齊和價格越來越貴等問題也「勸退」了部分消費者。
燃次元了解到,目前市面上,文創雪糕的價格普遍高於非文創雪糕,通常是15元起步,貴一點的可以賣到四十多元。
「之前玉淵潭公園的文創雪糕是15元/支,但從去年開始基本都是35元/支了。」大楠告訴燃次元,因為覺得味道不錯,價格也不貴,所以每次去逛玉淵潭都會買上一支,既能拍照打卡,又能消熱解暑,「自從漲價以後,我就覺得有點不值,現在基本不買了。」
「貴也就算了,主要還是難吃。」曾是「文創雪糕+建築物」打卡大軍中一員的90後女生團團直言,之前每每看到那些圖案漂亮的文創雪糕就忍不住想買一支。「好看是好看,難吃也是真難吃。」
團團告訴燃次元,自己買東西喜歡看配料表,了解之後發現,買過的文創雪糕中有不少都用料一般,「甚至有的因為含奶量少,從包裝袋裡拿出來就一層冰渣,入口也跟吃棒冰差不多。」
「當然,也有用料和口感都很好的文創雪糕,但價格也很高,一口下去,十幾二十元就沒了。」團團吐槽道。
除此以外,隨著文創雪糕的風愈演愈烈,幾乎每個景區都有了自己的「代表作」。消費者見得多了,沒了最初的新鮮感,降溫也在所難免。
以北京標誌性建築之一的前門樓為例。漫步前門大街,體驗京味文化,成了不少外地來京遊客和本地遊客熱衷的項目之一。
2021年,高度還原前門樓建築的文創雪糕一經上市就引發了消費者搶購熱潮,前門大街上到處是正在舉著「前門樓子」冰棍與前門樓合影的遊客,雪糕也幾度斷貨,其火熱程度多次登上微博熱搜。
但當近日燃次元來到前門大街時,儘管街上的遊客依舊絡繹不絕,但卻很少看到文創雪糕的身影。
在售賣「前門樓」文創雪糕的「天街冰冰」文創冰品店,燃次元看到,除了偶爾會有兩三個人前去購買外,排隊現象已經消失。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僅僅相隔50米的吳裕泰茶莊,隊伍排的卻是相當熱鬧。
前門文創雪糕店「天街冰冰」的店長徐漫告訴燃次元,儘管排隊現象消失,但其實銷售額並沒有下滑的很厲害。「目前前門文創雪糕的日均銷售額在6000元左右,比起剛推出文創雪糕時的8000多元營業額,略有下降。」
「一方面店裡沒有推出新品,另一方面也沒有做宣傳提高曝光率,這就導致城門樓子雪糕的藝術創造理念沒有直接傳遞給消費者。」但徐漫也提到,前門文創雪糕的復購率其實很高,很多人在夏季遛彎時都會來一根。
圖/前門文創雪糕售點前無人排隊
來源/燃次元拍攝
除了線下,社交平台是和文創雪糕相關的內容也逐漸減少。
「前兩年刷小紅書,隨處可見文創雪糕式的打卡照片,但最近我刷小紅書時發現,用文創雪糕做頭圖的筆記好像不太多,反倒是『當地特色小吃+地標性建築』的出鏡率越發高了。」90後女生肖妍對燃次元表示,「或許是現在的年輕人更喜歡分享人間煙火氣吧,精緻的文創冰淇淋不再是唯一選擇。」
肖妍告訴燃次元,自己也一度熱衷於打卡文創雪糕,理由也很「簡單粗暴」,「手裡不拿點東西,拍照構圖不好看。有人入畫的時候,雪糕替代了剪刀手;無人入畫的時候,雪糕作為前景,可以虛化後面的建築物,照片效果更好。」
不過最近,肖妍找到了更好的解決辦法,一個月前去廣州出差的她,發現正值當地木棉花盛開,從地上隨手拾起的一朵木棉花成了她替代雪糕的拍照前景首選。
「我覺得文創雪糕之所以會火,是因為蘊含文化屬性和地域特徵,滿足了年輕人打卡拍照的需求。但當地的特色植物和美食等同樣具備這樣的屬性,且不會有文創雪糕那麼高的溢價。」
03
文創雪糕還能走多遠?
追溯文創雪糕的源頭,北京玉淵潭櫻花雪糕大概是鼻祖。早在2016年春天,為配合宣傳推廣景區的櫻花節,玉淵潭公園首次推出了櫻花形狀的雪糕,只不過在當時並沒有掀起多大的水花。
直到2019年,多次因文創產品出圈的故宮推出了「脊獸」雪糕,文創雪糕也隨之徹底出圈。不僅話題#故宮出雪糕了#一舉收穫了5億閱讀和8萬討論,也在全國掀起了「文創雪糕風」。包括圓明園、莫高窟、兵馬俑、黃鶴樓等在內的知名景區,以及國內不少博物館和高校,都陸續推出標誌元素的文創雪糕。
來源/視覺中國
一時間,不管是景區里還是社交平台上,都聚滿了手持文創雪糕打卡拍照的年輕人。
2021年,新京報在相關報道中提到,「玉淵潭櫻花雪糕僅清明小長假3天就賣出4.7萬支,在北京各大公園景區數千種文創產品中脫穎而出。」濟南文旅局數據,「趵突泉雪糕在五一假期銷售了600多箱、1.9萬支。」武漢黃鶴樓公園也曾表示,「平均每3個來到黃鶴樓的遊客,就會有一個購買當地的文創雪糕。」
但從去年開始,文創雪糕的風向逐漸發生了變化。微博和小紅書等相關話題下,不少消費者吐槽文創雪糕「價格貴」「味道差」和「同質化」等。「不會再買了」「拍一次照就夠了」等言論甚囂塵上。
李萌指出,雪糕之所以成為文創產品,正是因為被賦予的文化意義,起到了縮短消費者與歷史文化距離的作用。因此,文創雪糕更應強調內涵,在品質和創意開發上下功夫,不能只依靠價格與普通雪糕來劃分。
「當前一些地區的文創雪糕在口感上都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外形設計上千篇一律,在文化內涵上又缺少打動消費者的核心元素,消費者自然不再買單。」
「從整個文創雪糕的生產製造流程上來看,與IP結合的設計和創意成為決定它是否能成為爆款的第一步。」貝貝瓶相關負責人表示,文創雪糕不能只是對文物和建築的簡單複製,還需要有很多二次創作在裡面。「我們在製造文創雪糕的時候,先考慮的是社交屬性,一定會有互動過程,然後是文化認知和視覺融合。與其說是製作雪糕,不如說是文創智造。」
對此,徐漫表示,對於文創雪糕來說,不斷推陳出新未必是最好的方式,有時候經典才是更好的選擇。
談到網絡上網友對文創雪糕的吐槽,徐漫直言,「很多廠家或供貨商沒有真正明白文創的意義,而是以利益最大化為根本,一味追求造型和銷量,從而在產品的品質上偷工減料,這才引起了很多消費者的不滿。這也是目前文創雪糕市場之所以魚龍混雜的主要原因。」
朱丹蓬則認為,近年來,雪糕重度消費者的消費思維和消費行為發生變化。文創雪糕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和情感需求等附加值,符合新生代主流消費群體的消費思維,「這一消費群體不只會因為好吃而選購,還可能被其造型、包裝、概念所吸引,而這種思維給品牌帶來了增長空間。」
同時,朱丹蓬表示,當一個品類進入到峰值之後,其細分賽道一定會出現,文創雪糕其實也是整個雪糕的細分賽道,其憑藉獨特的「DNA」以及文化底蘊做支撐,有其唯一性、歷史性、獨特性的特點,因此,文創雪糕的市場整體還是向好的。
「當然一個產品投入市場並不是短期的刺激,而是要經得起長期的市場考驗。只有不斷地拿出創意,不斷升級疊代,文創雪糕的熱度才會一直持續下去。」朱丹蓬強調。
*題圖及部分內文配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文中曉月、桃子、大楠、團團、肖妍、恬恬均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