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廣久:被「嫌棄」的暴發戶的一生

2023-01-13     吳曉波頻道

原標題:年廣久:被「嫌棄」的暴發戶的一生

立即訂閱 收聽音頻

老年此生,糊糊塗塗地來,明明白白地走,值的。

——吳曉波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吳老師說自己記不得具體是哪一天了,只想起當時雀躍的心情。

在2007年初的某天,陽光很好,他看著樓下的小河,對身邊的人說:「我要去見年廣久了。」

年廣久

他與年廣久有兩面之緣。

一次就是2007年,為了拍攝中央電視台的紀錄片,吳老師去安徽蕪湖拜訪他。

另一次的記憶有些模糊,他說那約莫是2011年,為的是第一財經的某次拍攝計劃。

10多年前的畫面早已被歲月沖刷得模模糊糊,但有件事他記得很清楚。

他問傳聞中目不識丁的年廣久:「你認不認識字?」

年廣久回答說:「我識的。」

於是吳老師讓他寫「年廣久同意」。

他放下筆,吳老師看到了紙上的字是:年廣久同一。

1月12日,據媒體報道,著名民營企業家、「傻子瓜子」創始人年廣久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3年1月11日14時在蕪湖逝世,享年84歲。

當晚,吳老師在朋友圈曬出當年與年廣久會面的老照片,感慨道:「老年此生,糊糊塗塗地來,明明白白地走,值的。」

有人在評論區回吳老師,那是「草根時代」的民營企業家。

在民營經濟成長為「樹根」前,年廣久是一個跳不過的時代音符。

「中國第一商販」

吳老師那本《激盪三十年》里第一次提到年廣久,話茬是接在一個「預言」之後。

書中寫道:

197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又迅速批轉了第一個有關發展個體經濟的報告:「各地可根據市場需要,在取得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同意後,批准一些有正式戶口的閒散勞動力從事修理、服務和手工業者個體勞動。」全國的第一張個體戶執照據說發給了溫州的小販章華妹。到這一年年底,全國批准開業的個體工商戶約10萬戶。

……

在法律和政策意義上,中國民營公司的合法性,是在此時被確定下來了。在兩年後, 它將遇到第一個考驗,而它要構成一個完整的法律保護還要斷斷續續地進行20年。但是,新的故事真的開始了,儘管開始得不情不願,磕磕絆絆。

197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又迅速批轉了第一個有關發展個體經濟的報告:「各地可根據市場需要,在取得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同意後,批准一些有正式戶口的閒散勞動力從事修理、服務和手工業者個體勞動。」全國的第一張個體戶執照據說發給了溫州的小販章華妹。到這一年年底,全國批准開業的個體工商戶約10萬戶。

……

在法律和政策意義上,中國民營公司的合法性,是在此時被確定下來了。在兩年後, 它將遇到第一個考驗,而它要構成一個完整的法律保護還要斷斷續續地進行20年。但是,新的故事真的開始了,儘管開始得不情不願,磕磕絆絆。

這個考驗的主角,就是年廣久。

年廣久是安徽蕪湖人,文盲,前半生在街頭市井過活:7歲在街巷撿煙頭掙錢,9歲做學徒經商,十幾歲接過父親的水果攤開始持家。

1963年,他因「投機倒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出獄後為了維持生活,年廣久炒起了瓜子。

那個時候,他才二十多歲,約莫也沒想過未來人生會遭遇如此多的起伏,也預判不到自己將成為時代的音符。

傻子其實不傻,那個年代,他想著要給自己的瓜子起一個名字,想來想去突然想到,他的父親被街坊稱為「傻子」,他自小也被叫成「小傻子」,於是索性叫個「傻子瓜子」得了。

年廣久在加工瓜子

沒想到,「傻子瓜子」的牌子一掛出,竟引來一片叫好聲。他的生意越來越興旺,一天的瓜子可以賣出兩三千斤,他便請來一些無業青年當幫手,這些人一個個多起來,到秋天,別人幫他一點數,居然有了12個。

這個數字不尋常。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三篇第九章《剩餘價值率和剩餘價值量》中,曾明確區分「小業主」與「資本家」:「直接參加生產過程,他就不過成了介於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中間人物,成了小業主」「每個師傅可以雇用的勞動者的人數不得超過一個極小的最高限額」。在1980年代初的討論中,「七上八下」就是那條界線。

12>8,年廣久成了資本家。

這種在現在看來很荒唐的事, 當年卻在全國範圍內引發了激烈的討論。這些討論是不公開的,但全中國的政府官員們都在思考這個命題:「安徽有個年廣久,炒瓜子雇用了12個人,算不算剝削?」

年廣久的瓜子廠

推而廣之,那些新成立的個體工商戶、家庭副業里,僱工數能不能超過8個?

爭論一直延續到了1982年,彼時年廣久的瓜子工廠已經僱工105人,日產瓜子9000公斤,但他的經營沒有遭到實質的影響。這得益於鄧小平的態度——他建議對私營企業採取「看一看」的方針,並直接點名提到了年廣久的傻子瓜子。

這一點名,讓年廣久的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他的名字被刻進了中國企業改革史中,在媒體的語境里,他成為了「中國第一商販」。

這個「第一」關聯的是影響力,年廣久的命運從此同10多萬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的命運掛上了鉤,成為了「80年代民營經濟的晴雨表」。

年廣久在賣瓜子

《激盪三十年》中第二次提到年廣久,講的是傻子瓜子的一次有獎銷售活動。

那又是一個「敢為人先」的故事。

1986年春節前,傻子瓜子公司在全國率先搞起有獎銷售,並以一輛上海牌轎車作為頭等獎,三個月實現利潤100萬元。

但這一次,年廣久的運氣似乎用完了。不久後,中央下文停止一切有獎銷售活動,年廣久的公司遭遇重創。

1989年年底,蕪湖市突然對年廣久的經濟問題立案偵查,罪狀是他在與蕪湖郊區政府聯營期間「貪污、挪用公款」。

兩年前,這個全國聞名的「傻子」跟蕪湖郊區政府聯營辦了一個瓜子廠,但他大字不識,看不懂按會計制度製作的規範帳目,於是企業里的財務自然是一本糊塗帳。

他卻辯解說:「我只要知道進腰包多少錢,出腰包多少錢就行了。」

這個案件拖了兩年,1991年5月,蕪湖市中院判決,年廣久的經濟問題不成立,卻因犯有流氓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

年廣久在1989年的遭遇並非偶然。這一年,中國的企業改革陷入了「倒春寒」。來自政治和經濟上的雙重壓力,使很多私營老闆產生了極大的恐慌心。

那時《經濟日報》甚至在頭版頭條承認:「近一段時期,一些地方的個體工商戶申請停業或自行歇業,成了社會的一個熱點話題。」

年廣久的轉機與民營經濟的轉機同時到來,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再以「傻子」為例,強調保持政策的連續性。

一個多月後,年廣久被無罪釋放。

被「嫌棄」的暴發戶一生

野蠻、粗暴、固執,可以總結為年廣久後半生的強烈標籤。

1989年被立案調查時,據年廣久自己說,在法庭調查中,法官問他:你是否以解決工作為名,姦污過10名女工?他回答:不是10個,是12個。他後來對記者說,這樣回答是因為:你給我湊足大滿貫,我不如給你湊一打。

發言上大膽,企業經營上也沒什麼節操。

年廣久一直習慣於家庭作坊式的勞作,到50多歲,他都打著赤膊親自上陣,在燒得火熱的大鐵鍋前炒瓜子。而當瓜子不夠賣時,他就到其他作坊收購,裝入自己的包裝袋,結果因為質量參差不齊而使品牌大損。

每次年份上「逢8」,年廣久都會成為媒體追尋的對象,在聚光燈下,他的這些特質更加暴露無遺。

1999年,《南風窗》記者找到年廣久,用下列文字描述這位當年的「中國第一商販」:

他有些蓬亂的頭髮明顯留著倉促起床的痕跡,一身藏藍色的西裝也不見平整挺括,被煙燻得發黃的手上留著長長的指甲,一枚碩大的金戒指在乾瘦的手指上顯得分外惹眼,消瘦的臉上透著市井生意人特有的精明。

他有些蓬亂的頭髮明顯留著倉促起床的痕跡,一身藏藍色的西裝也不見平整挺括,被煙燻得發黃的手上留著長長的指甲,一枚碩大的金戒指在乾瘦的手指上顯得分外惹眼,消瘦的臉上透著市井生意人特有的精明。

2008年,《新財經》採訪年廣久,文章題目是《年廣久:很傻很暴力》。

2008年,年廣久的瓜子店

這是一篇充斥著對年廣久不滿的報道。

記者眼裡的年廣久很不尋常,作為1980年代初就能賺100萬的企業家,他過分節儉,面對媒體,他兇悍又自我,嗓門很大,大到說話都像在吵架,不允許別人否定和插話。

這次採訪並沒能如願獲得更多商業信息,年廣久不著邊際地從樓下路人打架,說到糧食產量,記者幾次打斷均以失敗告終。

問及與競爭對手「洽洽」的問題,年廣久做出了夜郎式回應: 「我才是瓜子業的龍頭。如果我死了, 那就沒辦法了。否則,想跟我斗,沒人乾得過我。」

現實是,當年洽洽的銷售額已經超越了傻子瓜子。

傻子富了,但人們還是覺得他「像個傻子」,只是走了好運罷了。

年廣久心裡大抵是清楚的,為了追求認同感,他也沒少下功夫。

《激盪三十年》里寫道:

年廣久結婚四次。1987年,50歲的他同一個20齣頭的年輕女大學生第四次成親,演出了一幕驚世駭俗的情感劇。在當時,他的婚姻成為人們鄙視暴發戶的一個公證。

年廣久有了錢後,很希望鄰里鄉親社會公眾另眼看他。他想通過仗義疏財換取社會對他的尊重。在兒子上中學時,經班主任介紹,他準備給學校捐一筆獎學金,當學校就此進行討論時,許多老師提出異議:給優秀學生頒發「傻子」獎學金,這不是往學校臉上抹黑嗎?

年廣久結婚四次。1987年,50歲的他同一個20齣頭的年輕女大學生第四次成親,演出了一幕驚世駭俗的情感劇。在當時,他的婚姻成為人們鄙視暴發戶的一個公證。

年廣久有了錢後,很希望鄰里鄉親社會公眾另眼看他。他想通過仗義疏財換取社會對他的尊重。在兒子上中學時,經班主任介紹,他準備給學校捐一筆獎學金,當學校就此進行討論時,許多老師提出異議:給優秀學生頒發「傻子」獎學金,這不是往學校臉上抹黑嗎?

但有些努力似乎是一種徒勞,年廣久對自己的評價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而許多跟他有過往來的人則說他:小事精刁,大事糊塗。

在店裡檢查瓜子的年廣久

這顯然不是一個高評價。

連他的兒子年金寶都說:

他當時之所以出名,是靠新聞炒起來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國都在找典型,碰巧讓他撞上了。他個性天不怕、地不怕,得罪了很多人。作為「傻子」品牌的擁有者,他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品牌造成不少負面影響。

他當時之所以出名,是靠新聞炒起來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國都在找典型,碰巧讓他撞上了。他個性天不怕、地不怕,得罪了很多人。作為「傻子」品牌的擁有者,他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品牌造成不少負面影響。

遲暮的草根和崛起的樹根

直到2018年,上游新聞去蕪湖採訪年廣久,他變得溫順了。

記者在店裡觀察了他一天,他們看到的畫面是:

年廣久坐炒貨櫃檯旁邊的凳子上。一個年輕的時髦女孩是當天第一位客人,她問年廣久:「哪種口味好吃?」

只見他掀起炒貨蓋子,示意女孩嘗嘗,嘴上也沒停,他答道:「都好吃,椒鹽味的,話梅味的,原味的,看你口味。」

在這一天裡,只要有人駐足,他就站起來笑臉相迎介紹炒貨。那年80多歲的他,還能熟練裝袋稱重,在價錢算好後,再伸手進櫃檯,像幾十年前那樣,給客人多抓一把塞進袋子。

年廣久接待上門採買的顧客

但走出店門外,已是滄海桑田。

我們前文提過,「傻子」年廣久能夠一路綠燈活下來,離不開鄧小平的三次搭救。

針對年廣久的僱工問題,鄧小平認為,對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給予肯定,就姓「社」姓「資」的爭論,「放一放」「看一看」。

針對傻子瓜子以次充好的問題,有人繼續揪住僱工問題提出異議,鄧小平再次表示讓「傻子瓜子」經營一段。

第三次就是年廣久入獄。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說:「農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個『傻子瓜子』問題。當時許多人不舒服,說他賺了一百萬,主張動他。我說不能動,一動人們就會說政策變了,得不償失。」

這種幸運,這恰恰驗證了年廣久草根一生的不安定:怕風畏雨,速生速滅,而野火燒過,明歲又復生。

在《40年40人》專訪中,蕪湖市人民廣播電台記者陳國勝說起了他眼中的年廣久,年廣久曾經講了過去「遭受迫害」的事,「打辦」(打擊投機倒把辦公室)怎麼追著他沒收他的瓜子的事。記者的感受是:他害怕政策變,希望得到這社會的支持。

當然那個民營經濟是草根一樣的年代,不會再回去了。

在預見2023·吳曉波年終秀上,吳老師給這個新世界下一個新定義:民營經濟是樹根經濟。

他說:

從傻子瓜子開始,民營經濟被稱為草根經濟......我必須非常認真地告訴全中國所有的朋友們,中國民營企業不再是草根,「給點陽光就燦爛」「給點雨露就發芽」的草根時期結束了,它們正在成為下半場中國的「樹根經濟」。

為什麼是「樹根」?中國製造業500強中,民營企業362家,占到了72.4%;中國新經濟500強中,民營企業422家,占比84.4%;中國A股上市公司五千多家,民營企業3168家,占到63%。

從傻子瓜子開始,民營經濟被稱為草根經濟......我必須非常認真地告訴全中國所有的朋友們,中國民營企業不再是草根,「給點陽光就燦爛」「給點雨露就發芽」的草根時期結束了,它們正在成為下半場中國的「樹根經濟」。

為什麼是「樹根」?中國製造業500強中,民營企業362家,占到了72.4%;中國新經濟500強中,民營企業422家,占比84.4%;中國A股上市公司五千多家,民營企業3168家,占到63%。

「提法」上的變化背後,是對國民認知的一次升級。而年廣久這個時代音符,也將隨著他的離去,畫上休止。

一路走好,與那個時代一起。

本篇作者 | 吳潛潤 | 和風月半| 當值編輯 | 沈徐瑋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主編 |鄭媛眉 | 圖源 | VCG

從中國經濟3000年中尋找未來答案

探索中國式企業戰略的發展範式

點擊下圖立即報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dbb7c6245176cf1f02eba61699a4c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