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知名運動員深受其擾!體育總局發聲抵制

2024-05-16     新快報

體育「飯圈化」亂象由來已久。5月15日,在全國體育宣傳文化工作會議上,國家體育總局發聲:將全過程堅決抵制畸形「飯圈文化」對體育領域的侵蝕。相關話題也隨之衝上熱搜。

此前,國家體育總局、中國奧委會以及多名運動員都明確表示拒絕體育「飯圈化」。微博也在4月23日宣布開展為期3個月「體育飯圈生態治理」專項行動。

體育「飯圈化」 是熱愛還是困擾?

「飯圈」現象起源於娛樂圈,其顯著特徵之一就是「愛豆」必須無往而不利。一旦「愛豆」的表現沒有達到預期,一些人就會認為,必有「黑幕」,一些非理性的聲音會瞬間甚囂塵上。「飯圈」的另一個顯著特徵則是侵擾他人隱私。

近年來,隨著中國體育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體育項目及優秀運動員受到觀眾和粉絲的追捧,但部分非理性追星行為也藉此滋生,使體育出現「飯圈化」傾向。

陳夢陷爭議遭謾罵

5月11日,在WTT沙特大滿貫女單決賽中,陳夢以4∶2戰勝孫穎莎奪冠。賽後接受採訪時,主持人詢問陳夢獲勝的秘籍,現場有球迷大喊「擦邊球」質疑陳夢的勝利。陳夢向觀眾席看了看,隨後說道:「對,很多觀眾說我獲勝的秘籍是『擦邊』,確實我今天非常幸運。」

5月11日,陳夢在獲勝後。

有網友認為,這一事件反映出球迷存在「飯圈思維」,缺乏理性看待比賽輸贏的素質,給國乒形象帶來了負面影響。

5月14日,中國桌球協會公布東京奧運會國乒隊的正式名單。王曼昱未能入選,反而是陳夢憑藉WTT巡迴賽最後一站奪冠,積分反超王曼昱,奪得了最後一張奧運單打參賽資格。此事也在網絡上引發爭議。部分王曼昱球迷表示不滿,認為陳夢近期戰績平平,僅在兩個商業賽上奪冠,而王曼昱則包攬了休斯頓世乒賽等8個冠軍,實力碾壓陳夢。據相關媒體的消息,有球迷直接跑到陳夢的社交帳號下,對陳夢進行謾罵和質疑。

樊振東身份證號被惡意傳播

圖源:樊振東微博

就在今年3月份,桌球運動員樊振東在他的微博帳號發文,說他本人的身份證號,被不法分子惡意傳播造謠,甚至有人查到了他名下的手機號,開始進行騷擾謾罵。

此前,樊振東也曾數次發文,呼籲球迷遠離飯圈陋習。2021年10月17日,樊振東談及「跟拍代拍」「接送機」「收禮物」等有爭議的問題,稱反對通過特殊手段獲取他人的行程信息、跟機、代拍等嚴重侵犯隱私的「飯圈」不良風氣;2022年正月初一,樊振東呼籲,請大家尊重每一位領導、教練、隊友,不引戰不參戰;2022年11月15日,針對「追拍偷拍」問題,樊振東表示:對於某些不理智的人,我也要再次懇請尊重,請理解我每次被侵犯隱私被追拍偷拍時的深度不適感,不要把飯圈陋習帶進競技體育。

「粉絲」無端斥責裁判對全紅嬋「壓分」

去年11月22日,2023年全國跳水錦標賽女子10米跳台決賽中,陳芋汐以436.80分奪冠,全紅嬋以427.60分獲得亞軍。

網上流傳的一段視頻顯示,當獲獎選手接受採訪時,一名粉絲在看台上大吼,認為裁判不公,故意壓全紅嬋的分。全紅嬋也被這名粉絲的言行震驚,無奈地對其喊話「你別講話了吧」。

奧運跳水冠軍、全紅嬋的湛江老鄉、中國跳水名宿何沖於當年的11月25日深夜發表長文,怒斥飯圈行為,批駁了「壓分」的謬論。

文中提到:「飯圈文化中的一些現象,如過度追捧和盲目辯護,可能導致運動員——特別是年紀不大的運動員,產生依賴心理,你們總這麼說,她可能就真信了。可能會拋開自己的表現來進行總結。但我必須得說,這種心態會減弱運動員的危機意識和緊迫感,影響他們對自我提升的追求。」

「運動員在追逐夢想的同時,需要不斷自我提升,努力克服所有挑戰。粉絲也應該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和支持,以便他們能夠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最終為國家贏得榮譽。」

女籃球員楊舒予再發文:

粉絲接機很恐怖

2023年10月23日,女籃球員楊舒予發文拒絕粉絲接機、拒絕粉絲蹲守未公開訓練行程並索要簽名,稱這樣非法獲取自己個人信息和行程的事情,讓自己感覺很恐怖。

楊舒予寫道:

為什麼不讓接送機?是因為不希望從非法途徑來獲取我的個人信息以及行程,我覺得很恐怖。同理我們隊伍在客場訓練,沒有任何公開的消息為什麼要來球場等?為什麼要告訴我說等很久簽個名讓我理解一下?不是大牌,也不需要做自己不喜歡不想做的事情。不是我一個人在廣東女籃,也請各位不要為難我的領隊教練或者隊友。謝謝,如果來看球我可以送票,但是我認為我保護我自己以及團隊也沒有錯。

早在2023年10月15日,楊舒予就曾發文拒絕粉絲接機,稱:「不要接機,不喜歡,球場見謝謝。」

而在2023年7月,面對代拍,楊舒予直接曬出對方照片,怒懟,「不喜歡這樣被偷拍,求求了, 」

除了上述事件,王楚欽、陳雨菲等知名運動員也曾公開呼籲抵制體育「飯圈化」現象。

誰在推動競技體育「飯圈化」?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33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2.4%的受訪者感覺近來體育「飯圈化」現象變嚴重了。

一方面,優秀運動員在控評、接機、跟拍、打榜應援、入侵房間等行為的圍追堵截之下,難言個人隱私,心理壓力山大。另一方面,在「流量至上」「泛娛樂化」「拜金主義」等畸形價值觀引導下,粉絲不再關注賽事本身,而致力於為偶像博C位,無所不用其極。

究竟是誰在推動競技體育「飯圈化」?記者調查發現,逐步向體育領域蔓延的「飯圈」陋習背後,有門檻有分工,且以「代拍」運動員、賣「周邊」產品等形式牟利。「飯圈」背後往往是圍繞曝光量為導向,一些網站平台、社交媒體也在持續推流話題,讓不良連鎖反應向著不可收拾的地步發展。

一名行業人士介紹,「飯圈」是新的明星制度、新的明星文化的產物,也是一種新的文化產品形態。無論哪種「飯圈」,其運作的一個基本邏輯,就是一切圍繞曝光量。其分工也是以曝光量為導向的分工。比如,機場接機、劇組或運動場探班等可看作是直接曝光;而衍生的「周邊」產品包括「卡牌」、簽名照等,則可看作是間接曝光。

遏制體育「飯圈化」

運動員才能「茁壯成長」

國家體育總局強調,要清醒認識到,「飯圈」亂象對運動員身心健康成長、運動隊為國爭光能力、體育事業可持續發展都極為不利。體育不應該、也不允許成為畸形「飯圈文化」繼續滋生的「引線」和「溫床」。解決這一問題刻不容緩,全國體育系統必須高度警惕、快速行動。

今年以來,多個地方相關部門在網上開設專區,受理曝光運動員個人隱私、干擾運動員正常比賽訓練、粉絲之間互撕謾罵等問題的舉報。巴黎奧運會在即,營造一個文明理性的輿論環境和網絡空間,既是所有參賽人員的期盼,也是展現我國體育迷良好形象的需要。

人民網評:

整頓「飯圈」亂象外溢的關鍵在於重構偶像經濟的運營模式,摒棄以流量牟取暴利的短視做法,充分發揮粉絲經濟的長尾效應。

當前平台熱榜泛娛樂化態勢不減,價值導向有待糾正。壓實平台責任不可或缺,平台必須摒棄「流量為王」,主動審核剔除有害信息,不做有害信息的「傳聲筒」。

針對「飯圈外溢」帶來的種種問題,更當用法律衡量、規範、處理。讓無視公序良俗、突破法律底線、實施網絡暴力者自食苦果,讓惡意操控、煽動誤導、藉機漁利的始作俑者付出應有代價。

「飯圈外溢」不只是文化現象,更是社會問題,要重視研究「飯圈」的共情特性,積極入「圈」解題。

你有特別喜歡的運動員嗎?

如何看待體育「飯圈化」?

評論區聊聊

來源:海報新聞、新華社、人民日報、北京日報、人民網評、紅星新聞等

編輯:陳玉婷

校對:馮卓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daa7694f8c148a0816d0fe3dfd38f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