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步丈量人生 文字點亮心靈——劉長庚作品讀書分享會在鄭州CBD詩意舉行

2023-12-03     真言貞語

原標題:腳步丈量人生 文字點亮心靈——劉長庚作品讀書分享會在鄭州CBD詩意舉行

腳步丈量人生 文字點亮心靈

——劉長庚作品讀書分享會在鄭州CBD詩意舉行

作者:弋梅榮

2023年11月30日上午,劉長庚作品讀書分享會在鄭州CBD河南省先進文化研究會文化與健康讀書會詩意舉行。近20位詩人作家們針對作家劉長庚椿樹下的足跡、心跡和手跡四本著作,展開了熱烈的評論。讀書分享會大咖雲集,氣氛熱烈,詩意盎然、格調高雅,精彩紛呈。

著名作家、書法家、原河南省科技廳書記劉長庚;著名評論家、作家、 原河南文藝出版社總編輯單占生;著名作家、河南省教育報刊社原書記趙和平;河南省先進文化研究會會長、詩人弋梅榮;河南省先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知名經絡專家蔡玉建;河南省先進文化研究會智庫專家、知名學者劉長華、王欽韶;河南廣播電視台著名主持人亮語;鄭州市原中原綠化管理隊黨支部書記、詩人王文平;河南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周穎;鄭州日報社主任記者、作家楚麗;知名作家、河南經貿學院客座教授顏華;河南省先進文化研究會理事、南時理療董事長孫蕊;河南省任翔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電影華表獎得主李建民等參加了讀書分享會。

讀分享會由河南省先進文化研究會會長弋梅榮主持。

劉長庚老師歷經小學老師、中學校長、河南省教育廳人事處處長、省科技廳黨委書記、中國書法協會的會員等。他既是一位優秀的正廳級領導幹部,又是一位才情的作家。他讓一顆童心,常駐在春天裡。文心不老,詩情滔滔。厚厚的四本著作:椿樹下的足跡、心跡和手跡以及《緣春齋三跡》,就是他沉甸甸的人生軌跡。

著名學者劉長華點評道:只要推動人類進步,就是先進文化。作為河南省先進文化研究會顧問,劉長庚是先進文化的一束光!

劉長華說:劉長庚當學生是學霸,當教師是明燭,當幹部是公僕,做學問放異彩。他的修為是學者型官員,文化鑄就了他的風骨。劉長庚習書、作詩、為文,六十多年來砥礪奮進,跬步千里,一發致遠,成就了詩、書、文三大功名。

王欽韶教授在書評中講道:劉長庚家的院子裡長著一棵參天撫雲、根深葉茂的老椿樹,三次被砍,三次復生,終於成長了冠蓋如雲的參天大樹。「椿樹下」的「足跡」「心跡」「手跡」,一切都「緣椿而生,緣椿而長,緣椿而綠,緣椿而茂」。因此李長庚的書齋名為「緣椿齋」。《緣椿齋三跡》氣勢恢弘,別出心裁,構思奇特,有深厚的土壤根基。椿樹是作者牢記祖根,不忘初心,惦念鄉鄰,情系人民的象徵。劉長庚做官政聲好,學問著作等身,書法瀟洒嚴謹。他以雅詩、美文延續生命的燦爛樂章,用翰墨丹青為生命增添亮色,活出了理想的人生境界。

著名作家趙和平道出了劉長庚很多不為人知的感人故事。他心中的劉長庚與人為善,做官秉政,學問嚴謹。用作品丈量人生,讓大愛詮釋生命,把業餘愛好變成了專業水平。劉長庚的作品高雅高尚,不同凡響。他說在他的人生路上,劉長庚給了他不少的指導和幫助,是他人生路上的一盞橘燈。河南省先進文化研究會為劉長庚舉辦的這場讀書分享會,精彩紛呈,意義深刻。

著名評論家單占生老師從文學和專業的角度對劉長庚作品進行點評,肯定和讚賞了椿樹下三跡的文學價值。劉長庚的作品從風景到人物到人性,都有較高的思想與精神境界。他認為書中內容與自己的生活閱讀閱歷相似。有追根尋源的源頭,有文學和書法的高度。仿佛從考古遺址中發現了最原始的東西。

電影導演李建民被劉長庚著作中「母親的小佛堂」感觸頗深。他說:劉長庚是個大孝子,在他心中,一生禮佛的母親就是尊菩薩,他從不做違逆父母意願的事。他為母親88歲壽誕題詞:「一輪明月照華堂,薦壽笙歌嘹亮」。他把對母親吉祥的祝福和拳拳孝心融入他的一言一行中。

詩人王文平講道:50多萬字沉甸甸的著作,包括了先生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涉及人文、歷史、地理。題材又涉及遊記、評論、考證、碑銘以及讀後感等等。山川秀水古今中外無不涉獵。真可謂包羅萬象,豐富多彩。長庚老師的每篇文章,都會把我拽回到我的童年,回到我的故鄉。這恐怕就是文學的力量吧。勤奮、嚴謹、謙虛、感恩。筆耕不輟,書文同修;求根索源,旁徵博引;「常恨言語淺,不如人意深」;感恩老師父母,感恩自然社會!

作家顏華說:讀劉長庚老師格律詩詞,能深切地感受到其格律美,辭格無瑕,如白玉在手;意境也很美,如明月生海上、清淺橫斜水;立意最讓人喜歡,似人生之初見,如久別之重逢。

記者、作家楚曉麗說:劉老師的作品像珍珠項鍊一樣串起了人生。劉老師的情與詩也激起了內心深處的無限感慨。用足跡來丈量大地,用文化鑄就風骨,用深厚的國學功底豐厚了不凡人生。劉老師文中的風景到畫面到情感都令人如痴如醉。

劉長庚向與會者分享了他的創作歷程。他說他非常感謝把他引入文學之門的兩位引路人:著名詩人王綬青老師,詩人王綬青把他領進了詩歌的大門。王綬青老師說:寫詩就是煮字,把字揉碎煮爛再品其味。這句令他茅塞頓開的點化一下子打開了他的詩歌之門。劉長庚的另一位老師就是大公報資深記者、四川大學教授、文化大家張蓬舟。他接受張蓬舟的建議開始研究薛濤的詩詞,並發表了系列關於薛濤古詩詞探討的論文。名師引進門,功夫在個人!堅持到底、捨得捨棄不良嗜好,隨心隨意,無論筆題,不拘一格。從此進入古詩詞研究和更深的文學領域,耕耘出椿樹下心跡足跡手跡。

經絡專家蔡玉建向文化大咖們講述了人體經絡結構和健康文化知識。並向與會者普及了養生抗陽的基本常識和防護措施。並現場向大家展示了點穴功夫。

周穎博士從職業刷、愛好刷等幾把刷子感慨道:讀了劉長庚的《緣椿齋三跡》,我才真的明白,人生需要多把刷子,一把養身,一把養心,一把存歷史,一把向未來,只有這樣,才能刷出豐富多彩的人生。

主持人亮語吟誦到:劉長庚試圖用一棵椿樹,丈量家鄉那些山山水水。他的筆墨飛越大江南北,帶著故鄉的一縷炊煙,走出椿樹的日子,時時刻刻都充滿了玄機。望見椿樹綠色的皮膚,充滿生機。時而是河流,時而又是曼妙的旋律。

因身體原因沒能前來參加分享會的中國電影總公司原黨委書記王增夫,特意為劉長庚作品分享會寫詩祝賀:先進文化研究會,讀書分享濃濃情;共話長庚緣椿事,書香盈盈滿商城。

詩人弋梅榮談書感:讀書萬卷,行走萬里。從九曲蜿蜒的黃河到湖光十色、風平浪靜的微山湖;從海南的熱帶雨林到冰雪鴨綠江。從山西洪洞的大槐樹到巴黎聖母院,從北極村到好望角,從內蒙古到馬賽馬拉大草原,從函谷關到自由女神,從黃河到涅瓦河,李長庚的足跡遍布在世界各地:美國、法國、德國、俄羅斯、芬蘭、荷蘭、肯亞、日本、冰島等等。一路行走,一邊記錄。他用文字銘刻著他的人生軌跡。在他的文章中,讀透了歷史,讀懂了地理。一條河,一段歷史;一條江,一汪風情。

劉長庚老師是忙碌在政壇的讀書人,他對字情有獨鍾,在他的書中,寫到了造字的字聖倉頡,字典之父許慎。書如冠劍,冠絕古今的宋代宰相蔡京。當他在香山寺看到蔡京的真跡時,激動得像個少年。 王羲之是他的偶像,曾三次拜謁蘭亭,「朝欖殘貼悉數仿,夕邀新月伴書眠」是他在蘭亭寫下的詩句。

酷愛書法的他反覆臨摹《中國法大典》和名家字帖,細細揣摩,每日苦練,逐漸掌握了書法的筋骨和靈魂,寫出了自己獨到的風格。劉長庚的書法剛柔並濟,內斂含蓄,溫醇沉毅。他說他要用手中的筆去彰顯人性的光輝、生命的氣息和高尚的人格。

主持人亮語朗誦了詩人弋梅榮創作的詩歌《椿樹幽香千萬里》:靜下來時,劉長庚讀書寫字和寫作,一閃靈感,驚醒了三更燈火;錦繡華章,豐碩了詩意人生;椿樹下的心跡,就是他沉甸甸的人生足跡。一行文字,一個故事,一段歷程,一幅畫卷,一首詩句。

【作者簡介】弋梅榮(女),河南省先進文化研究會會長、河南省作協會員、河南省社科聯委員。各類文學作品先後獲省級以上獎30多項,詩集《流螢集》獲全國詩集優秀獎。榮獲2015年度河南十大文化名人、2020年度河南省首屆中原「火焰藍」詩歌一等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d91ad719ccdf29767e620792ce79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