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我更覺得我是在做藝術的工作

2023-12-16   新周刊

原標題:黃磊:我更覺得我是在做藝術的工作

我做導演,做編劇,也做製片人,我不單單對演戲這個職業(感興趣),也對藝術、對藝術工作感興趣。」

作者 | 趙皖西

題圖 | 《小敏家》

黃磊將近三年沒有完整地拍過戲了。

上一次作為主角拍攝電視劇是在2021年年初,他在《小敏家》中和周迅搭檔,飾演中年暖男陳卓。黃磊說,自己暫時不是很想拍戲,如果拍的話,也不知道會去拍什麼。

(圖/《小敏家》)

近兩年,我們只在《不虛此行》《無名》等電影中看到他片刻的身影。持續錄製了七年的「慢生活」綜藝《嚮往的生活》也在今年暫時告別觀眾。黃磊覺得,這對他來說是一件挺有意義的事情,「我們很少會自己主動停下來,通常都是不得不停,要不然是沒事可做了,要不然就是身體原因,反正有很多外部原因去催促著我們停下來,或者迫使我們停下來。我只是想主動地停一下,可能停個一兩年,或者兩三年,甚至更久一些,直到我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方向」。

(圖/《不虛此行》)

但是,黃磊並沒有完全停止工作,他只是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幕後工作中,比如寫劇本、推進《暗戀桃花源》的巡演、籌備和舉辦一年一度的烏鎮戲劇節。「我覺得到了這個年紀——我已經52歲了,做一些幕後工作,可能還挺有趣的,就慢慢把腳步放慢一些。」

「我更覺得我是在做藝術的工作,而不單純是在做演員。因為我也做導演,也做編劇,也做製片人,我不單單對演戲這個職業(感興趣),也對藝術、對藝術工作感興趣。」黃磊說。

在戲劇的空間裡造夢

老師、演員、綜藝人,這是黃磊在公眾心中的主要形象。很多人不了解,早在20多年前,黃磊就已經開始從事導演和編劇的工作。《似水年華》《天一生水》是他創作的原創劇本,也是他導、編、演「三位一體」的作品。

黃磊一直很享受做幕後的工作,尤其是做編劇。「因為它不需要太多人,我自己就可以解決一些問題,只要有筆、有紙——因為我不會用電腦,我還是堅持用筆寫。寫的時候挺開心的,自己一個人伏在桌子上面慢慢寫,每天跟上班一樣,寫六個小時、八個小時,這個感覺挺自在的。」黃磊說。

(圖/《似水年華》)

2006年,導演賴聲川編導大陸版《暗戀桃花源》,江濱柳一角由黃磊飾演。如今,《暗戀桃花源》距離北京首都劇場首演已經過去17年,舞美、劇本、人物等大部分內容都沒有做太多調整,但它的獨特魅力依然沒有絲毫消減,還能跨越時空感動一批又一批觀眾。黃磊覺得,《暗戀桃花源》的生命力在於「它在結構上很現代」,「內容主要表述的還是人生的無常、荒誕、未知,這些是不分時代的,哪個時代的人都會有感受」。

2013年,黃磊聯合陳向宏、賴聲川、孟京輝,一同舉辦首屆烏鎮戲劇節。如今,這個關於戲劇的夢想已經走過了11年。2020年,烏鎮戲劇節因疫情停擺,黃磊做了一檔戲劇真人秀《戲劇新生活》,讓更多人了解了戲劇人幕後的創作與生活。最近幾年,他又在籌備開辦麥田大學,支持青年戲劇人的創作。黃磊不斷用各種形式做著戲劇的教育普及工作。

2023年烏鎮戲劇節現場。(圖/受訪者供圖)

英國戲劇和電影導演彼得·布魯克在《空的空間》中提到一個著名的戲劇理論:「我可以選取任何一個空間,稱它為『空的舞台』。一個人在別人的注視下走過這個空間,這就足以構成一幕戲劇了。」黃磊深以為然:「戲劇最大的魅力就是它怎麼樣都可以,只要它發生在一個被人們注意到的、可觀看的空間裡。這個空間可以是一個劇場,也可以是一片草原、一片高山,都可以。」

在真實的生活中感受美

《新周刊》:國內影視劇方面,今年你有特別關注的作品或者關注到的影視趨向嗎?

黃磊 :影視劇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種潮流或者趨勢。到底是因為大家都在做才形成了這種趨勢,還是因為漸漸有了這個趨勢,大家才開始越來越多地去做,這是一個雙向問題,其實也不好判斷到底哪邊是起始點。

《新周刊》你覺得疫情那幾年和如今的影視劇作品有沒有什麼共性或者特別之處?

黃磊 這個問題太複雜了。今年在烏鎮戲劇節上,我也看到了一些劇團的創作,可能大家對生命、對世界、對未知感(的探索欲和表達欲)會變得更強,大家會有一種更加隱藏的深刻。

(圖/《小歡喜》)

《新周刊》今年視頻榜的主題是「現實的力量」,你如何看待近幾年影視劇中出現的所謂「現實主義風潮」?在創作《小歡喜》《小敏家》等現實題材的作品時,從劇本和表演兩方面的角度,你是如何將作品打磨得更生活化、更貼近現實的?

黃磊 我一直最喜愛的還是現實題材的影視劇。有些東西很「抓馬」(戲劇化)也很離奇,但它卻是我們身邊發生的故事、發生的真實生活。當然,這種題材是最難寫的,也最難表現,如何讓它更加生活化、更貼近現實,我覺得可能要細化到每一個創作、每一場戲上面,可能需要創作者有一些能量吧。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注新周刊648期

2023中國視頻榜特刊

運營:嘻嘻、排版:付贏

讀完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