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路柯。
長達一個月的618大戰終於臨近尾聲,相比往年頭部主播的戰報刷屏,今年顯得格外冷清。
水面看似平靜,但潛藏之下的暗流仍在涌動,有人躍躍欲試,尋覓一個上岸的機會。上線第三年,視頻號終於對618下手了,這也是騰訊第N次向電商發起挑戰。
與電商大部隊節奏基本一致,視頻號的618活動從5月31日持續至6月18日,但與淘寶、京東、抖音大手一揮的「滿300-50」購物津貼相比,視頻號提供的只有流量扶持,而且要商家需要完成對應的目標任務,才能爭取獲得。
在此情況下,大多數用戶沒有強烈感受到618的存在感,而參與其中的商家也同樣沒有享受到意想之中的大力扶持的紅利,某日化品牌電商負責人小樂告訴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今年他們也建立了視頻號直播間,但反響平平,「有老客跟我們說,如果不是在朋友圈看到客服帳號宣傳視頻號直播間,他們都不知道我們也參加了視頻號618。一場4小時直播結束,能有1萬人看過已經算是』頂流』直播間了」。
視頻號截圖
可即便反饋不夠強烈,這場618的密謀,也算得上視頻號繼加速廣告化、猛推線上演唱會之後,又一次驗證自身的變現心切,畢竟根據2022年Q1財報顯示,騰訊營收、凈利的增速都創了近十年的新低。
連騰訊都不再是網際網路源源不斷的「印鈔機」,留給視頻號發育的時間已經進入倒計時。面對史上最冷618,同樣覬覦直播電商卻仍沒頭部主播和出圈直播間的視頻號,拿出了怎樣的行動?總體下來,視頻號又是不是做電商的料呢?
「無人知曉」的視頻號618
視頻號的618藏得很深。
在微信發現頁的「視頻號」和「直播」兩個入口處,並沒有出現618有關的標識。只有點擊直播間右上角的「618好物節」標識後,才可以進入視頻號618主會場。即便如此,視頻號618主會場展示的直播間也有限,僅包括當天的熱門直播間。
在「更多直播」的二級頁,「618好物節」雖然位於第一列,但與其他類別並沒有顯眼的區分界限。視頻號深色的UI頁面設計,與其他短視頻平台鋪天蓋地的618宣傳攻勢也有著明顯反差。
視頻號截圖
「從用戶角度來看,視頻號618的存在感並不強」,小樂向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舉例,他們最早做的是淘寶店播,然後是抖音店播,兩個平台的在線人群峰值在5000-1萬之間,但視頻號的在線峰值可能只有百來人,累計看過人數勉強破萬。
直播間流量情況,直接關係到商品貨盤和到手摺扣。
據小樂透露,他負責的品牌習慣將當季熱銷品放在爆款直播間,出貨量大,也利於打造聲勢。過季品或滯銷品被當作處理貨,分散給粉絲量低的腰部及以下主播直播間,雖然產品不新,但勝在折扣低,幫助品牌順利清倉。
現在,這批處理貨多了一條出路,那就是視頻號直播間。
在視頻號618頁面,時常可以看到「品牌撤櫃」、「工廠直營」、「尾貨」等銷售低價商品的直播間。
「熱門爆款的庫存就那麼多,如果隨便放每個平台都能賣空的話,我們就不用擔心銷量,轉而關注哪個平台更適合做品宣」,小樂補充道。
選擇將哪個電商平台作為新品首發的第一站,意味著品牌對該平台的重視程度。
以天貓小黑盒為例,曾在2020全年內發布了2億款新品,雙11期間新品在線數量超過3000萬。每一次新品上線,都在潛移默化影響消費者下單購買,同時也激發著品牌的潛力。目前,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平台也紛紛效仿天貓小黑盒的打法,上線品牌首發新品,或者平台獨家定製禮盒,背後都是對品牌熱門貨源的強力爭奪。
天貓小黑盒截圖
反之如果平台爭取不到優勢貨源,用戶對其的關注度也會隨之下降,這也正是視頻號面前的難題。
據Tech星球報道,去年視頻號曾到溫州做過小規模招商,今年也定向邀請了7、8家大廠商,但整體效果不是太明顯,目前看還缺乏賣爆的案例。
除了貨源問題,視頻號直播間功能也有待完善。
「隨便點開一個視頻號直播間,偶爾會出現默認空屏的情況,點擊螢幕也不顯示購物車,這種時候就只能退出重新進」,小樂認為,如果不能第一時間展示直播間,將極大程度影響用戶的跳失率。
做了多年電商操盤手,小樂熟悉各電商平台的數據工具,「阿里的生意參謀數據全,抖音的巨量星圖更新快,在它們面前,視頻號更像是個弟弟。歸根結底,視頻號處於微信生態下,過於電商化的動作可能會影響用戶使用感,但如果不熱熱鬧鬧搞一次活動,怎麼會有顧客知道視頻號在做618呢」。
如果說朋友圈的私域屬性讓視頻號線上演唱會名聲大噪的話,但是如果想要讓朋友圈、微信群里遍布都是視頻號直播帶貨連結,豈不是又在催生微商的捲土重來。
用「私域」兌換「公域」,只能「私域」贏天下
雖然視頻號暫未公開披露過日活數據,但據2022年騰訊Q1財報顯示,微信及 WeChat 合併月活躍帳戶數已達12.88億、同比增長3.8%。誕生於微信生態的視頻號,自然連帶也享受到流量紅利。
流量,是視頻號得天獨厚的優勢,卻也是微信在今年618能提供給視頻號的唯一補給。
據視頻號官方介紹,此次視頻號的618激勵政策以「流量」為核心。
在此次活動期間,商家單場直播完成最低1萬元人民幣的目標即可獲得相應的流量激勵,而商家引導粉絲通過預約進入直播間的數量越多、流量獎勵則越豐厚,直播間的轉化率越高、則將解鎖更多的公域流量。同時在各平台都在發力的「種草」上,商家及達人發布與618活動主題相關、並帶有直播預約的優質短視頻內容,加上相關話題就能參與活動。
視頻號618大促激勵規則
相比於其他電商平台用「滿300-50」的購物津貼補貼商家跟吸引顧客,無法兌換的流量扶持顯得難以捉摸。
對於視頻號618的流量扶持,另一位從事服裝直播電商運營的阿蕊表現得不以為然:「官方給流量只是在數學題中寫了一個』解』,接下來的顧客停留轉化都需要商家自己去回答,如果做不好,官方只會覺得商家沒答好題,而不是說這道數學題有問題。」
同時,她也坦言流量問題不只存在於視頻號,商家在淘抖快等平台都會面對這道難題,每年618、雙11,她們電商部都會燒錢做流量投放,「但能不能換來等價的回報,這個就看運氣了」。
雖然身為流量大戶,但自始至終,微信的公域流量都是劣勢所在。
自公眾號時代起,每個公號主都擁有各自圈地自萌的固定粉絲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訂閱號的信息流只展示用戶關注的公眾號,直至去年底,才嘗試內測加入用戶未關注的公眾號或視頻號內容。
產品的底層邏輯,暗示著產品的發展歷程。
2022微信公開課PRO現場圖
早在創立之初,張小龍將微信的基因定為「低調」,小而美的私域流量就已經在那時搶占了先機,直到抖音、快手這類大開大合的公域流量如奔涌的潮水襲來,讓網際網路用戶跨越圈層,產生了新的認知。
這一點在視頻號618的商家排名榜單同樣有所展現。
在商家總榜的前十名中,除了騰訊投資的京東系帳號占據前列,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是依賴於私域運營的真絲、翡翠、珠寶等商家。這些商家或許在市場上名不見經傳,但卻憑藉各自的私域粉絲群,在視頻號得以起勢。
私域粉絲的存在,在不同商家間形成了一道無形的壁壘,短期內很難跨越。
「視頻號618的流量扶持政策對私域強的商家很有幫助,但對於我們這些沒有做私域功課的商家來說很難」,阿蕊坦言道。
視頻號還需要「羞澀」多久
從2006年的拍拍網,到2010年的QQ商城,再到2022年的小鵝拼拼,一晃十幾年,騰訊一直想啃下電商這塊硬骨頭。
除了自己出手做產品,騰訊也採取了「曲線救國」的措施,投資了不少電商領域的公司,包括京東、拼多多,以及美團點評、唯品會、58同城、微店等,同時也向這些平台開放微信、QQ的引流入口。
這次的視頻號618,是騰訊向電商的新一輪試水,而這一次更是直接切入捧起抖音快手的直播電商。
但是,直播電商這條路早已被群雄環伺,從大主播一騎絕塵,到中腰部主播發起「中產崛起」,再到現在「品牌自播」成為標配,視頻號在這條不斷成熟、越發擁堵的道路上該如何「見縫插針」或者「劍走偏鋒」是破題的關鍵。
圖源:網絡
如上文所說,這次視頻號618在試驗「私域」換「公域」的玩法,或許「私域前輩」快手電商值得視頻號來一次復刻,前提是視頻號如何「捧」起自己一批批獨有特色的價值主播,而不只是想要一個個微商打法的團隊將此成為新腹地。
另外,視頻號如若不來一次「公域」上破釜沉舟的決心,之後還是如這次618一樣遮遮掩掩的話,在平台間如火如荼的注意力大戰里,它憑什麼能搶客成功,就連抖音也在618期間改版自己的UI,「推薦」旁邊直接切入「商城」,讓用戶刷短視頻的同時,眼睛離不開「商城」二字,時不時想去看關注,向左滑還要在「商城」上停留2秒,後來者的「視頻號」仍舊繼續對電商一臉羞澀的話,或許更多平台入駐商家也會相繼失望。
近日,有知情人士透露,朋友圈廣告已經可以直接通往商家的天貓旗艦店。這意味著,微信在互聯互通方面更進一步,同時,淘寶天貓可通過微信,撬動朋友圈流量。這也代表,視頻號不再獨占朋友圈的廣告位,它將面臨的是更強大的競爭對手。
電商報官方微博
當然,視頻號也許此次只是小試牛刀,下一個雙11,又或者自己造出的節日,才是它真正大展拳腳的時候,但是,平台直播電商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否完全適配,誠如這次618期間商家遇到的一些直播問題,以及用戶的購買和反饋問題,也都是視頻號電商之路著手要去解決的地方。
慶幸的是,品牌商家們在經歷過直播電商一次次「洗禮」之後,他們也越發意識到布局全渠道、扶持新主播和發展品牌自播的重要性,所以,只要視頻號關注度持續上升,商家們自然就會紛紛湧入,畢竟過往被大主播掐著脖子過日子並不好受。
挑戰與機遇並存,視頻號的電商變現,仍需小步快跑,但這步調到底如何進展,還在於騰訊自己的選擇。
畢竟視頻號的商業化正在蒸蒸日上,連京東這屆最重要的娛樂營銷事件——618演唱會,都沒有再選擇電視台或者視頻網站,而是選擇攜手視頻號唱起「張亞東和老友的歌」。
京東視頻號截圖
從低調到幾乎「無人知曉」的姿態,騰訊似乎主動不想吸引外界的關注。這與騰訊所處的整體環境也有所關係,營收縮緊的大背景下,騰訊不得不慎重評估邁出的步伐大小,尤其是在屢戰屢敗的電商業務上。
騰訊副總裁、CSIG負責人湯道生曾在接受採訪中表示:騰訊是圍繞增長模式的改變來做調整——從過去更多強調收入規模,逐步轉向以自研產品為收入主導的業務模式,強調健康、可持續的收入結構。
當視頻號選擇「低調到底」,也意味著失去向外界展示的機會,這種「隱身」狀態是否能吸引商家的關注與入駐,商家又能否理解騰訊的「良苦用心」,將決定著視頻號會不會有第N個618。
*註:文章里的小樂、阿蕊皆為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