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們這一代,就我一個人同張徹導演合作過。」
劉德華何其有幸。而他有幸的背後,是另外一個人的不幸。
01 「雛鳳墜地,臥龍升天」
左龍右鳳,飛入西川。雛鳳墜地,臥龍升天。一得一失,天數當然。見機而作,勿喪九泉。
一鳳並一龍,相將到蜀中。才到半路里,鳳死落坡東。
風送雨,雨隨風,隆漢興時蜀道通,蜀道通時只有龍。
——《三國演義》
人生浮沉,世事難料。借用《三國演義》「雛鳳墜地,臥龍升天」這個典故來寫傅聲和劉德華。
1983年,22歲只出道2年的劉德華出演了人生中的第二部電影——《上海灘十三太保》。
這是一部很特殊的電影,導演是香港電影一代梟雄張徹,影片里的十三太保(
十三太保,一夫當道。教頭快刀、浪子富翁、學生少爺、熊虎鷹豹、眼鏡煙嘴、長槍難逃。
)除了劉德華扮演學生關偉,全都是張家班弟子。
十年後,劉德華和張學友、郭富城、黎明被命名「四大天王」。
原定的學生關偉一角,是由傅聲出演,那為何最後卻變成了不是張家班弟子的華仔?
終於輪到寫傅聲了。
在這之前,很多人寫過傅聲,用詞多是「李小龍接班人」,「傅聲跌倒,成龍飛天」,「要是傅聲活著,就沒成龍什麼事了」等等。
通過對傅聲人生軌跡的研究,對他電影形象的琢磨,個人以為,這些評價雖然總結了傅聲的成就和在影壇的地位,但有失偏頗。
我理解為何他人如此下筆,正是因為怕傅聲比不上李小龍、成龍,怕傅聲在影壇的歷史長河中被遺忘,才以李小龍、成龍等人為參照物和標杆。但恰恰如此用筆,卻埋沒了傅聲,低估了傅聲。
李小龍是李小龍,成龍是成龍,而傅聲也是獨一無二的傅聲。
02 傅聲為何接不了李小龍的班,也擋不住成龍飛黃騰達?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突發疾病暈倒在女星丁佩床上,送醫搶救無效離世,年僅32歲。
成龍說過:「沒有李小龍就沒有我。」
「李小龍是我的榜樣。」李連杰也如此說。
成龍、洪金寶、梁家輝、甄子丹、鄭少秋、周潤發、劉德華、周星馳……
李小龍一直被模仿,但從來沒有被超越。
成龍接不了李小龍的班,李連杰也接不了,傅聲自然也無法接。
因為沒有班可接。
他們分屬不同的平台,有著不一樣的人生軌跡。
李小龍在鄒文懷的嘉禾,成龍跟過羅維、吳思遠,再轉戰嘉禾,傅聲在邵逸夫的邵氏,跟著張徹。
梳理一下李小龍、成龍和傅聲代表電影上映時間表,可以清晰地、客觀地回顧他們各自的成就之路。
李小龍成名於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
1971年製作、主演《唐山大兄》;
1972年主演《精武門》,導演、主演《猛龍過江》;
1973年製作、主演《龍爭虎鬥》;
1978年導演、製作、主演《死亡遊戲》。
成龍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突然發力,事業突飛猛進。
在羅維手下鬱郁不得志的成龍,1978年,成龍和黃正利、石天主演了袁和平執導的《醉拳》和《蛇形刁手》,一飛沖天,聲名鶴起。
1980年,成龍自編自導自演《師弟出馬》,電影上映後打破了香港票房記錄,開創了屬於自己的時代。
時代不曾偏愛哪一位功夫明星,也不曾辜負過他們之中任何一人。
而傅聲,剛好介於李小龍去世(1973年)和成龍一飛沖天(1978年)這十年期間,上個世紀70年代,是屬於傅聲的時代。
03 傅聲和狄龍的友誼曾讓甄妮懷疑老公是同性戀
傅聲和戚冠軍、李修賢、王龍威、梁家仁同屬張徹第三代弟子。
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
「我的小說男主角是專門留給狄龍、姜大衛的」,雖然比起成龍向古龍要角色被嫌棄的不堪,傅聲境況要好得多。
傅聲父親張人龍和張徹是至交,緣於這一層關係,1971年,傅聲加入了第一期邵氏演員訓練班,次年正式簽約邵氏電影公司。
1972年,在陳觀泰主演的《仇連環》里,傅聲露了個臉。他騎著自行車款款而來,只有一句台詞:「仇老闆,你家裡來了好多人,到現在還沒出來」。
同年,傅聲出演了《四騎士》。那個時候,他還不是四騎士之一,只是一名名不見經傳的退役士兵,在漢城夜店裡寂寞地抽著煙。四騎士是張徹的二代弟子狄龍、姜大衛、陳觀泰和王鍾。
1973年的《叛逆》和《警察》,他也只是匆匆而過的閒角。
傅聲短短兩三年能成為大熒幕主角,並不是因為張徹一手遮天的安排,更多的是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演出來的。
張徹用人一貫遵循「老帶新」的原則,在他的六代弟子中往往如此。
1974的《朋友》,張徹啟用傅聲和「亞洲首位影帝」姜大衛並列做雙男主。在那個穿著喇叭牛仔褲的年代,傅聲一個富家子弟和懷才不遇的油漆工,因彼此羨慕對方的生活方式而成為莫逆之交,定義了那個年代的友誼。
傅聲演戲是極具天賦異稟的,第一次演主角,便藉此獲得1974年亞洲影展最有希望青年男演員獎。
一顆新星躍然影壇。
同年,張徹乘熱打鐵,為傅聲量體裁衣,一氣呵成拍了5部傅聲做主角的電影:《方世玉與洪熙官》《洪拳與詠春》《哪咤》《少林五祖》《少林子弟》。
1975年又是兩部:《馬可波羅》《洪拳小子》。
1976更有4部:《少林寺》《八道樓子》《蔡李佛小子》和《八國聯軍》。
1977年,傅聲出演了《海軍突擊隊》《江湖漢子》《唐人街小子》《射鵰英雄傳》4部電影。
1978年,傅聲第一次和狄龍搭檔做雙男主,主演了孫仲執導的《冷血十三鷹》,袖裡雙刀的形象至今還被影迷津津樂道。此外還有《射鵰英雄傳續集》和《生死門》。
電影《冷血十三鷹》狄龍和傅聲產生了仇人都可原諒的友誼。二人把這種友誼延伸到了現實生活中。
狄龍與傅聲情如手足,關係非常密切。除了姜大衛之外,狄龍最要好的朋友便是傅聲。
傅聲性格機靈活波,狄龍則沉穩大氣,做事一板一眼,因此,傅聲調侃狄龍「笨」。
除了張徹之外,傅聲最服狄龍,對狄龍言聽計從,在傅聲的眼中,狄龍是個完人。
傅聲和妻子甄妮的姻緣,也是狄龍牽線搭橋。
傅聲與狄龍關係太接近,曾一度使甄妮懷疑他是同性戀。她說老公喜歡狄龍多過喜歡她。
傅聲在1983年車禍去世後,狄龍傷心得痛哭流涕。
《絕代雙驕》《廣東十虎與後五虎》和《風流斷劍小小刀》則上映於1979年。
傅聲是邵氏最美麗的一顆流星。70年代的邵氏電影,只要主演有傅聲,那就是一部賣座的電影。
《五郎八卦棍》是傅聲的遺作。
有很多人說傅聲模仿成龍,這樣說的人是成龍的電影看得很多,而對傅聲的作品則知之甚少。
04 狂人為天所收
古語有云:「人狂天收,狗狂人收。」
對於傅聲的車禍離世,有幾種說法。一種是「陰謀論」,認為有人對他所乘坐的車輛動了手腳。另一種是「靈異論」。
其實客觀來說,傅聲的不幸更多的是自己造成的。
傅聲出身商業世家,優渥的家境養成了傅聲大膽、從小我行我素的性格,特別愛騎摩托車和飆車。
傅聲的父親張人龍覺得自己已經無法管束兒子,在張徹到台灣組建長弓電影公司時,他把自家輕狂小子交給姜戴維(姜大衛)照顧。
狄龍和姜大衛對這位少年的管教頗有默契,一嚴一慈,相映成趣。
姜大衛把傅聲約束得很緊,然而叛逆期的傅聲卻只信服那慈愛的狄龍。
狄龍開車和他的性格一樣,駛得很慢,傅聲直得耐著性子,乖乖地跟在後面。
但是傅聲自己開車時,車速則非常快,也因此被吊銷了駕照。
和李小龍英年早逝一樣惋惜,傅聲的生命也終結在了29歲那一年。
傅聲去世時,港媒紛紛報道,用詞均是「又一顆武俠巨星隕落」,「邵氏千人宴笑中帶淚」,「劉家輝一曲悼傅聲」一類。
人生命的質量,不在於長度,而在於寬度。
傅聲29年的時光里,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經典的熒幕形象,如「哪咤」、「袖裡雙刀」、「方世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