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張丹丹
整理/劉洋
張丹丹:
下面是正文部分:
我不太喜歡轉型這個詞。作為內容生產者,切換表達平台很正常。我們的觀眾在哪裡,我們就應該去那裡。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用用創造價值」。價值是指預期的商業價值和應創造的社會價值。它是二合一的,有用的是創造二合一價值的方法。
我的演講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什麼?第二怎麼辦?第三,在這半年的實踐中,我可以給廣電同仁一些思考。當然,有些話可能很難聽清。
首先讓我解釋一下為什麼。事實上,這是偶然的。8年前當我做主持人的時候,我有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團隊。我是新聞脫口秀出身,沒做過綜藝,當時我從湖南娛樂頻道找了一個很好的綜藝節目製作人來做我的執行製片人。後來娛樂頻道要開始新的短視頻嘗試,我把他挖回來做這部分的負責人。於是他就來找我說,丹姐要不要玩這個新媒體?這是一個巧合。
我們今天看到的成功人士都是幾年前開始的。李佳琦薇婭非一日之功,更非數月之功,請不要拿這樣的要求要求你做新媒體整合。年輕的同事們,這不公平。
回到個體內容製作者,我們還是要尊重真實的自己。就我而言,我是一個「有趣」的觀察者,而不是製作者,因為我的成長經歷和事業無法讓我特別活潑。以前做新聞深度對話,習慣問為什麼,經常帶著疑惑的態度看事情,這是個人第一屬性。
定位「有用」之後,我還需要解決幾個問題:我是誰?我在做什麼,為什麼人們喜歡我?
我是一個媽媽,和很多媽媽一樣,總是為育兒的各種事情煩惱和瘋狂。但是我的方法總是比較多,可以解決媽媽們的煩惱和問題,這是我們最初的定位。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在個人製作上,廣電媒體在做「有趣」的時候應該非常謹慎,因為我懷疑我的同事們能比外面的個體製作人做得更好「有趣」。
因為我們的生活不可能像今天在短視頻平台上看到的個人生活那樣豐富、靈活、簡單、多樣。我不認為我們學者能比那些天天過日子的人做得更好,他們根本不是演員,那是他們真實的世界。
而有趣是生活的本能,假裝是不可能的,演戲也很難繼續下去。在「有趣」方面,我還是相信我們的一些同行可以做到,但總體上我是持懷疑態度的。以下是我的一些深入思考:
相反,我們隊里有一個年輕人。他養寵物多年。他從大學畢業後就一直在養寵物。他有真正的愛好,而不是表演和設計。
在短視頻平台上,人氣是副產品,真實的生活,腳踏實地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內容輸出。如果為了人氣而表演,可能嗎?可能的。但是你需要花點錢,或者比別人演得好一點,但是這種方式是可以複製的,沒有人傻,看半年一年,如果你還能演,我還是佩服。但以我的判斷,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能不能把號做好,就看我們廣電MCN和主播同事有沒有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點。這是我真實的生活狀態,也是我真實的生活。
其實我覺得短視頻很好,很好的懲罰了那些虛幻一生的人。
我建議電視台的主管和領導在選擇的時候也要慎重。我說活在現實生活中的人,一直認真生活的人,真正擁抱未來的人,不斷深入學習的人,對自己有要求的人,都是這個媒體產品的受益者。世界從來都是公平的。
二是,廣電媒體人能有什麼辦法嗎?如果你只是一個業餘愛好者,或者商業MCN公司,只要遵守國家法律、公序良俗,價值觀不偏不倚,玩得開心沒關係很多時候,這是生活的需要。
所以廣電媒體人也不是什麼都可以做的,我們比別人多了一個困難因素。當別人可以用「呵呵」結束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在「呵呵」之外多傳遞一秒鐘的思考,多一秒鐘的溫暖,多一秒鐘的真善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d5d4b6f47513c008af027e22e52c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