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二次世界大戰的貢獻有多麼大?雖然傷亡小,但可以比肩蘇聯

2022-09-25     遙望春風

原標題:美國對二次世界大戰的貢獻有多麼大?雖然傷亡小,但可以比肩蘇聯

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牽制了大部分德國精銳兵力,英國牽制了德國空軍和海軍部隊,法國牽制了德國非洲擴張計劃,中國牽制了日本接近6-8成陸軍部隊,再加上其他一些國家,相繼地對戰爭做出大小的貢獻,極大地打擊了法西斯國家和軍國主義的囂張氣焰。

而美國是在戰爭中期才正式參戰,在戰爭的初期,美國不僅在隔岸觀火,還向兩大陣營售賣武器,大發戰爭橫財,當美國參戰後,在當時有很多國家認為,美國就是來撿漏的,因為他們國家根本沒有損失多大,就白白撿到戰爭勝利的果實。

那麼,真實的情況難道美國真的是坐收漁翁之利嗎?本篇文章,就帶大家深入地了解一下,美國對二次世界大戰的貢獻究竟有多麼大?

美國參戰,對法西斯陣營的空軍、海軍完成整體殲滅

曾經有人說過,如果美國不參戰,那麼,二戰也將是盟國會取得勝利,只不過勝利的時間會稍微晚點;其實這種說法,還是太過片面,要知道當時德國和日本,已經把當時世界上勢力強大的國家之一,蘇聯和法國,給差不多打殘了,甚至連大英帝國都被德國打得沒辦法還手。

的確,蘇聯牽制了德軍大部分軍力,但是僅是德國陸軍,德國的海軍和空軍部隊,還是沒有任何的損耗,因此,德國儘管損失了不少部隊,但是,按照他們當時在歐洲的軍力部署,德國依舊還是擁有極大的軍隊實力,甚至這股實力,連英國都不敢貿然觸碰。

那麼,有人會說,蘇聯不是牽制了德國大部分軍隊,而且還殲滅了德國百萬軍隊,並且這部分德軍都是最精銳的兵力,蘇聯的確殲滅了百萬德軍,但是,蘇聯自身損失更加慘重,他們國內的精銳部隊,被打得就只剩下遠東地區防備日本的精銳部隊。

其他的部隊,幾乎都是新兵或者是女兵部隊,這樣的部隊根本沒能力反撲德國,所以,德國在侵略蘇聯失敗後,依舊是有能力有序地撤回,並且還有相當的戰鬥力。所以,蘇聯戰敗後的德國還是歐洲國家不敢招惹的存在。

中國戰爭牽制的只是日本陸軍

然後是日本,日本陸軍被中國給活活地限制住,一動都不能動;但是,日軍的空軍、海軍部隊同樣沒有太大損失,依舊是保持極大的實力。所以,在美國參戰前,德國、日本的軍隊還是有相當戰鬥力的,其實力還是不可撼動。

而美國參戰後,就迅速通過自身的國家的戰爭潛力,大批量地製造武器裝備。不過,美國參戰最初製造出的武器裝備,還是落後於德國,然而,德國裝備的確強悍,但禁不住美國製造裝備的量大,美國生產了百艘航母,幾十萬架戰機,無數的坦克裝甲車。

就算德國的坦克火炮太厲害,機動性再強,但是,面對一群豺狼一樣的美國坦克,德國坦克戰車,最終也無法敵得過美國坦克,更別說是海軍空軍。

而戰爭到後期,美國的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全線,碾壓德國日本,可以說德國日本的海軍和空軍幾乎都是被美國給完成整體性殲滅。

美國支撐起反法西斯陣營的全部後援保障

戰爭就是打後援保障,美國是深諳這個道理。在二戰中,幾乎整個反法西斯陣營同盟國都是在吃著美國的物資和後勤保障,美國的武器裝備、槍枝彈藥、飛機大炮再到衣食供給,都由美國本土源源不斷地運送到前線。

因此,美國在參加二戰時期,所有美軍部隊和盟軍部隊都享受著美國發達強悍的後勤保障和運輸系統,就算是在最前線作戰,美國士兵都還能夠喝到提神醒腦的咖啡以及激奮心情的可樂。

而食物就更不用說了,最受盟軍歡迎的野戰肉罐頭,直接被美軍士兵吃到吐,更別說巧克力、奶酪、火雞等食物,也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讓世界都看到美國軍事後勤保障的恐怖之處,並且還給美國冠以「戰爭兵工廠」的美稱。

二戰中後期,盟軍後勤保障成問題

美國沒參戰前,盟軍軍隊不僅飯都吃不飽,而且武器彈藥供給都成問題;就連日不落帝國英國都存在著武器裝備供給不利的窘況,沒辦法戰爭時間拖得太長,已經把盟軍的後勤保障給拖垮了。

不僅是盟軍後勤保障被拖垮,就連協約國的後勤保障也同樣被拖垮,德國、義大利和日本三個國家在戰爭前期,還能夠保證良好的後勤保障,但是,戰爭打到了中期階段,這三個國家體量不大,家底很快都打完了,甚至連軍費的籌集都成了一個問題,於是軸心國就只能夠掠奪侵略區的當地百姓來補充給養。

再談談醫療衛生問題,二戰時期死於疾病和瘟疫的人數也不少,特別是在戰爭爆發後幾年的時間裡,不管是同盟國還是軸心國,感染疾病的人數越來越多;而因為戰爭的持續性進行,這也導致了各國加大力度的擴軍備戰,但是突然性的擴軍就導致了軍事醫療衛生供給很難達到保障,所以,同盟國和協約國就深陷醫療衛生問題。

美國參戰,解決了盟軍武器供給和後勤保障問題

美國參戰後就不一樣了,美國是後來參戰,他們國內還保持了一定時間的安定,而當美國參戰後,國內的各個企業都瘋狂地運行起來,大批的藥品和醫療器械被送往前線,一時間,缺乏大量藥品的盟軍部隊,忽然就得到了大量的醫療物資,這對盟軍士氣的提升也有著極大的鼓舞。

在軍事方面,美國在二戰時期,共生產了150多艘航空母艦,幾千艘戰艦,30萬架戰機,火炮生產數量也達到了37萬門,坦克也生產了幾十萬輛,如此龐大的軍事生產能力,已經足夠滿足整個盟軍陣營的所有武器裝備的維持。

我們做一個比較,德國海軍和美國海軍,德國海軍戰鬥力也比較給力,但是德國海軍的艦艇和潛艇數量畢竟有限,他們可以進行生產,但是生產的速率卻十分的低,幾乎幾個月才能夠生產個幾十艘艦艇。

但是美國不一樣,他們不靠一個到幾個兵工廠,他們是擁有許多個民用兵工廠,這些兵工,廠在接到美國軍方的訂單後,立馬加大馬力開始生產,短短一個月就完全可以生產上百艘艦艇,這種生產速度是遠超德國的。

因此,德國的軍隊意志再怎麼強大,軍事素養再怎麼高,他們都沒有辦法去和美國比消耗,因為他們耗不起。

美國參戰使得盟軍空軍、海軍力量陡然提升

於是美德海軍作戰就出現了這麼一個搞笑的情況,德國海軍擔心自己艦艇被擊中,一遭遇美國海軍就躲到美軍艦艇的射程範圍之外,然後讓潛艇去攻擊美國艦艇。但是美國艦艇一遭遇德國艦艇,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衝上去進行攻擊,這就使得美德海戰出現過美國海軍艦艇玩命地追,而德國海軍艦艇是玩命地跑,他們太擔心船隻白白浪費。

而空軍也是同樣,美國空軍的戰機遠超德國空軍,每次空戰都是美國呼啦啦的一大片戰機聯合作戰,但是德國戰機卻數量不多,這種一邊倒的軍事差距也使得德國和日本根本無力去抵抗美國不計損失式攻擊,畢竟人家損失一架戰機,只需要幾小時就新鮮出爐新戰機,但是德國日本卻不行,每損失一艘,那麼就需要一個多月才可以彌補上。

因而,美國靠著強大發達的軍事後勤保障,愣是活生生地支撐起整個盟軍後勤保障,在戰爭後期,盟軍士兵幾乎很少有挨餓現象;反倒是德國失敗挨餓現象十分嚴重,因為他們國內的資源已經被戰爭漸漸地耗空了。

此外,除了武器生產和後勤物資供給等方面,美軍在歐洲和太平洋戰場也下了大力氣,在太平洋戰爭,美軍幾乎以一己之力,殲滅日本的海軍,並且向日本投擲了2個原子彈,這才加速日本的投降步伐,否則,日本還能堅持一段時間,給盟軍造成重大傷亡。

在歐洲戰爭,美軍配合轟炸德軍,並且開闢歐洲第二戰爭,不僅減輕了蘇聯的壓力,也徹底扭轉了歐洲的戰爭局勢。

結尾

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雖然不能說是最大貢獻(貢獻最大的公認為是蘇聯),畢竟他們犧牲陣亡的人數遠低於其他盟國,但是,美國的貢獻還是可以與中國、蘇聯相互比肩。

同時,盟國也因為美國的參戰而直接使得戰局逆轉,戰爭的時間也被大幅度的壓縮;德國政府看到美國參戰後,也明白法西斯主義最終還是等不到勝利。畢竟美國勢力太過強大,甚至已經強大到德日喘不過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cc2bb7f460f3b7068bb525e8f3979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