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奧風采 激勵青春|吳晴:用奮鬥書寫傳奇人生

2024-10-30     央廣網

編者按:廣泛宣傳殘奧健兒事跡,激發全省上下信心。黑龍江省殘聯於10月下旬啟動「殘奧風采 激勵青春——學聽跟.巴黎殘奧會優秀運動員、教練員進高校」活動,通過殘奧運動員講述自身勵志故事,展現他們的堅韌與拼搏精神,從而激勵全省殘疾人、青年學子及廣大群眾自信自強、奮勇向前。

大家好!我叫吳晴,出生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今年36歲。作為中國殘疾人田徑隊的一員,我有幸在過去的歲月里,四次征戰殘奧會,收穫了四枚沉甸甸的奧運金牌,並打破了五項世界紀錄。這些榮耀的背後,是我一路走來的成長故事。今天,我想把這些故事分享給大家,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殘疾人群體的不易,支持殘疾人事業,理解我們投身體育運動的重要意義。

吳晴在講演中(徐旭 攝)

我的特殊童年

1988年的秋天,我降生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從小由媽媽獨自一人撫養長大。命運似乎對我並不溫柔,四歲那年,我被確診為先天性馬蹄內翻足。身體的殘疾讓我從小便感受到了世界的冷漠。記憶中,小夥伴們總是嫌棄我,玩遊戲時,我總是被安排成那個不被人注意的角色:藏貓貓時的「鬼」,跳皮筋時撐皮筋的「柱子」,跨山羊時永遠被跨過的「羊」。我知道他們在欺負我,但我不能反抗,因為那樣只會讓我更加孤獨。

儘管如此,我還是會偶爾淘氣,逃學去打遊戲、爬牆頭、上樹摘果子。每當這時,回家總免不了媽媽的一頓責罰。媽媽為了讓我能夠上學、能夠吃飽穿暖,每天都辛苦地工作,干過飯店服務員,給鄰居打過零工,甚至去外地倒騰服裝。媽媽的堅強和善良一直影響著我,讓我學會了在逆境中堅持。

大概在我十一歲的時候,我被送到了舅舅家生活。在舅舅家,我幫忙看孩子、放牛、種地,不忙的時候,我就爬到院裡的大草垛子上曬太陽。那段日子,雖然簡單,卻也讓我學會了獨立。

十四歲那年,我回到了媽媽身邊。那時,她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為了讓我能夠繼續上學,她選擇了再婚找一個家庭依靠。我知道,這個決定對她來說是多麼艱難,但為了我,她別無選擇。

這樣的童年經歷,讓我變得怯懦、自卑,習慣了逆來順受。我以為被人笑話、被人嫌棄是正常的。直到十五歲那年,被最好的朋友嫌棄,我才意識到,原來我在他們眼中,真的和別人不一樣。那種藏在心底的憤怒和無奈,就像站在波濤洶湧的大海邊劃了一根火柴,瞬間被吹滅。

體育重啟人生

2005年,我的人生迎來了轉機。那一年,黑龍江省殘聯組織田徑隊開展集訓,我有幸被選中。1月10號,我正式成為了黑龍江省殘疾人田徑隊的一員。

訓練的日子是艱苦的。每天早上5時30分出早操,上午9點訓練,下午3點繼續。最開始時,我連跑帶走都完不成一圈200米的田徑操場。然而,一個多月後,我已經能夠慢跑40圈了,這個進步讓我自己都感到驚訝。

然而,作為殘疾人,似乎所有事情都不能一帆風順。2006年,因為成績不理想,我需要改換運動項目,從短跑改成了投擲。這個轉變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新的教練,新的訓練方式,讓我一時難以適應。我記得,當時教練對我非常嚴格,一個動作,如果是健全人,可能一學就會,但我卻需要上百次甚至幾百次的練習才能讓肌肉形成記憶。有的時候,第一天練得挺好的動作,第二天因為疲憊又忘記了,又要重新找感覺。面對教練的嚴厲,我總是感到恐懼和消極。但我知道,教練是在用這種方式「逼」出我的潛在能力。

經過四個月的刻苦訓練,我的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2006年,我在廣州全國殘疾人田徑錦標賽上獲得了女子F35級100米、200米兩塊銀牌!這是對我努力的肯定,也是對我未來的鼓舞。

2007年,我在全國殘疾運人動會上獲得了女子F35級別標槍金牌,並打破了世界紀錄!這個成績讓我贏得了備戰2008年北京殘奧會的資格!那是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在備戰殘奧會的過程中,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面對強大的對手,我幾乎崩潰。心理的較量讓我情緒接近抑鬱。但我沒有放棄,因為我知道,我身後有那麼多人支持我,特別是我的媽媽,我不能讓她失望。

終於,在2008年北京殘奧會上,我收穫了優異成績——獲得了女子F35-F36級別鐵餅項目的金牌,並打破了世界紀錄。同時,我還獲得了女子F35-F38標槍金牌和女子F35-F36級別鉛球銀牌。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榮耀和自信。

奮鬥贏得榮譽

出色的成績讓我贏得了金牌,也贏得了自信。我獲得了黨和國家給予的更多榮譽:黑龍江省及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四青年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先進個人榮譽稱號。這些榮譽對我來說,是激勵,也是責任。

之後的幾年裡,我繼續在賽場上奮力拚搏。2012年倫敦殘奧會,我斬獲女子F35-F36級別鐵餅金牌,再次打破世界紀錄!還獲得了女子F35-F36級別鉛球銅牌。2015年多哈世錦賽上,我獲得女子F36級別鉛球金牌。在2016年巴西殘奧會上,我獲得女子F36級別鉛球銀牌。每一次的比賽,都是一次新的挑戰,每一次的獲獎,都是對我努力的認可。

然而,繼續堅持的過程既難熬又艱辛。2021年,因為常年高強度的訓練,我的半月板損傷,同時患有腰間盤突出症,傷痛讓我的運動成績受到了影響。但我知道,我不能放棄,因為我熱愛這項運動,熱愛這個賽場。

2022年,我被齊齊哈爾市殘聯下派到區縣殘聯工作,負責選拔殘疾人運動員,這個工作經歷讓我感觸頗多。我發現,很多殘疾孩子並不知道他們也可以參加體育競賽,他們中的許多人,因為身體的殘疾而自卑、封閉,但當我看到他們通過體育運動走出自卑,變得開朗、自信時,我深感欣慰。我意識到,殘疾人參加體育運動,比賽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通過體育運動,讓他們增強自信心、增強體質,打開封閉的內心、感受更廣闊美好的世界。

2023年,因為半月板傷和腰間盤病痛等原因,我不能站立完成站投的雙腿支撐技術動作,只能改為坐姿投擲。這個轉變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但幸運的是,我有教練和隊友們的支持,他們每天都陪我一起訓練,幫助我找回技術感覺。通過一年多的努力,我的成績終於上了一個台階。

感謝所有相遇

成功完成坐姿投擲的項目轉換後,我連續取得比賽好成績。2023年杭州亞運會上,我獲得女子F33級別鉛球第四名;在日本世錦賽上,我獲得女子F33級別鉛球銀牌。然而,就在我備戰2024年巴黎殘奧會時,一個突如其來的噩耗猶如晴天霹靂——我的母親被診斷罹患乳腺癌。這一消息對我而言,無疑是沉重的一擊。賽事迫在眉睫,而母親的病情又讓我心急如焚,重壓之下,我身陷兩難,既無法即刻歸家,又對母親的狀況憂心忡忡。

在這緊要關頭,省殘聯及時伸出了援手,主動肩負起這份重任。他們迅速行動,幫我聯繫醫院、安排醫生,確保我母親得已儘快接受手術治療。在此期間,省殘聯的王曉兵副理事長多次親臨醫院探望,送上溫暖的問候,並細心詢問我們家中的困難,盡力提供幫助。同時,醫院的醫護人員得知我即將代表國家征戰巴黎殘奧會,也對我母親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料。

這些周到的後勤支持,不僅為我母親提供了堅實的醫療保障,也極大地緩解了我的心理壓力和焦慮情緒,為我在巴黎殘奧會上取得佳績奠定了堅實基礎。殘聯的關懷與支持,讓我深切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溫暖與力量。在殘聯娘家人的鼎力相助下,我得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比賽的準備之中。

終於,在2024年法國巴黎殘奧會上,我克服各種困難,摘得女子F33級別鉛球金牌,再一次打破了殘奧會紀錄!那一刻,我激動得無法言表。我知道,這個成績不僅僅是我一個人的努力,更是所有人對我支持和幫助的結果。

回顧這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我有深深的感激。感激生命中能遇到這麼多好人,感激黑龍江省殘聯這個大家庭給予我的愛和支持,感激我的領導、教練、隊友們以及所有幫助過我的人,是你們讓我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和力量,讓我有勇氣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讓我能夠在賽場上奮力拚搏,為國爭光。

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將繼續努力訓練,為殘疾人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更多的人了解殘疾人群體的不易和堅強,讓更多的人支持殘疾人事業和殘疾人體育運動。讓我們一起攜手共進,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ca0bd415d71fafbec9724f98ea672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