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這部戲真的是太上頭了。這大概是這兩年來我第一部狂追並且跟好多人安利推薦的連續劇了。
在追劇的同時,不單了解以前爺爺奶奶父母輩小時候生活的狀況,同時還掌握了人世間生存之道,人間的一些人情世故。今天咱們就好好來聊聊這些人情世故。
中國是禮儀之邦,同時也是最重「情」的國家。
我們中國人講究「人情世故」。之前不是說有國外的朋友來,一直都沒搞懂我們國家的人情世故麼。整天送禮,不管是家裡人還是同事朋友,說意思意思一下,沒別的意思,這所謂的意識沒啥意思到底啥是意思,都把歪果仁整暈了~
《人世間》這部劇算是把「人情世故」給講得很明白的一部劇了。不管是職場中,還是生活中,都貫穿著,離不開人情二字。
一、職場中的人情世故
還記得嗎?劇中的馮化成,為了他的詩歌發表能獲獎,去給各種評委送禮,周蓉是很鄙視這種行為的。
其實我也鄙視,可能我跟周蓉骨子裡都有一點很像,就是所謂的清高跟傲慢在作怪吧~
可是啊,職場中哪裡能不是黑就是白,劃分得那麼清楚的啊?正所謂禮多人不怪,多個熟人好辦事。
但是職場中的熟人,如果不是工作相處混出來的,那大部分也是工作中的交集走動產生的,走動怎麼可能少得了吃飯送禮。
我們可以保持「單純」「不勢力」,只要做好結果不是我們都歡喜並且能接受的就就可以。
最後周蓉在分房子的事情上,蔡曉光不是還給她「指」出了一條路,讓她去打通關係,她自己接受不了。還記得周曉光說了什麼話嗎?社會人社會人,到底是社會人吃香啊~
蔡曉光跟馮化成的最大不同就是,馮化成看不起周蓉的自視清高,蔡曉光知道自己在人在江湖中難免世故,知周蓉的清高,沒有看不起,更多的是想去保護她的這份「單純」。
所以,他蔡曉光,幫著周蓉去送禮,去求人,去打通關係。
人情世故有多重要,我不維護,你不維護,不是不需要維護,而是有人在幫我們披荊斬棘。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周蓉就是在歲月靜好,因為有蔡曉光負重前行。
朋友說我是一個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我把這句話當成是對我的讚賞。
職場中,我也曾是我老闆人情世故的【軍師】:我會提醒他該去拜訪誰了,哪個員工公司送什麼禮物最好,客戶那邊怎麼打點關係,什麼時間去送什麼禮物等等。當然,我獲得了很多人想不到的老闆對我的信任,老闆最後連公司副總父親過世了該送多少禮,禮到人要不要到類似這樣的事情也會來問下我的意見。
不是說我有多厲害,多懂人情世故,就是想說一下:
職場中其實是躲不過人情世故的,而且,善用人情世故,很多時候確實也能讓事情事半功倍!重點是,能達到你想要的目的和結果!
那就試想一下,做這些「人情世故」的難堪「重」一點,還是結果「重」一點,一對比,孰輕孰重,值不值得做自然就明白了。
我自認不愛搞這一套「客套」
,我更崇尚「真善美」,覺得人跟人之間不應該只有利益關係的,所以我逃離里職場~跑來大理「隱居」了。
但是這兩年,也讓我明白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跟在不在職場沒有關係。所以,居然「躲不過」,那不如接受。
知世故而不世故,不是很好的嗎?巧用人情世故能幫助親朋好友解決問題,不是也很好嗎?
二、生活中的人情世故
如果說職場中的人情世故,是有點」勢力「,都是為了要謀求什麼,那麼家庭里的禮尚往來,人情世故,其實並沒有過多的私心。逢年過節家裡人朋友之間的送禮更多的是一種感情維持的方式,一種牽掛。
我們對愛的表達有時顯性而濃烈,有時又隱性而淡薄。
《人世間》裡邊有一幕是講到離開多年的周蓉終於要從大山里回家了,周媽那個日盼夜盼啊,像不像你媽過年在家一直念叨你怎麼還沒回家一樣?
周蓉從大山裡帶回了一大堆東西,雖然最後出了點狀況,自己回不了家,但是託人帶回了的東西,蘋果,雞蛋,什麼都有。
周媽還在念「你姐也真是的,這麼遠還帶雞蛋回來」邊說邊把雞蛋放好。
你說,他們周家那會兒會吃不上雞蛋或者吃不上蘋果嗎?不會!你說那麼遠帶雞蛋,就不怕都摔了嗎?
但其實我們都知道,
她帶回來的不是雞蛋也不是蘋果,她帶回來的是沉甸甸的愛。
多年未見,哪怕自己的條件那會還沒那麼好,她還是願意傾盡所有,把她在貴州那個山洞裡能有的最好的東西帶回家裡給家裡人。
一是愛,二來也是想告訴家裡人,不用擔心,她在山裡生活得很好。這份人情世故你們都收到了嗎?
以前其實我不會去想那麼多。但現在,我經常在別人的劇中看到自己過去或者現在的一些影子。
想起以前我每次過年或者放假都要提很多東西回去,一些家裡沒有的特產或者家裡沒見過的東西,每次提到手痛,好在後面現在快遞都發達了,什麼都可以快遞。其實都是一樣的,
都是對家裡人的一份牽掛跟愛,都是愛的隱性表現。
以前過年總是要帶年貨去走親戚,提了一大禮盒去又換回一大禮盒回來,那會很不屑,總覺得大人為什麼要那麼麻煩,提個東西去換個別的東西回來;那時甚至還想,好討厭啊,提著自己喜歡的東西去,最後可能「換「」回來的不是自己喜歡的東西。
後來,長大了,也就懂了,
其實大人們換的不是禮盒,而是一份愛的傳遞跟延續。
所以,逢年過節再去走親戚的時候,我不再心懷不滿,而是會提前幫爸媽準備好禮盒,禮盒不是我們愛吃的東西,而是親戚朋友們喜歡的東西。
劇中還有一幕,是周媽給周爸在收拾行李,包包都快塞爆炸了,東西還是沒塞完。
周媽一邊塞就一邊流淚。
其實塞的是什麼東西嗎?不是,塞的是一份愛跟不舍。
看到那一幕,我就淚目了。我想起以前大學還有剛畢業的時候,每次回家之後要再次離開家裡,行李箱總是被塞到拉鏈拉不起來。我媽還會另外在旁邊拿袋子裝幾袋,跟我說書包可以背一袋,行李箱上可以掛一袋,另外一隻手也可以再提一袋。
裡邊裝的全部是家裡的特產還有我喜歡吃的零食。她叫我拿回去跟同學同事分享。
我那會兒經常很不耐煩地說「媽,你知不知道你女兒的箱子超重了?「媽,你是不是還覺得我不夠累,一個箱子那麼重還拿那麼多東西,你覺得我提的了嗎一個人?」
那會我媽就會神情低落,然後輕聲說了句「我想著你能帶就多點,你在家天天吃膩了現在肯定看不上這些,到外面沒得這些吃,可能就又想吃了」。
這樣的事情,在那幾年,每年都要上演幾次。儘管我屢屢拒絕,但我媽屢敗屢戰~
現在想想,好想回去狠狠打那會的自己幾巴掌,怎麼那麼不懂事!
其實父母塞的哪裡是吃的, 那也是沉甸甸的愛,那是說不出口的關心很擔心啊!
還好我在後面工作兩年之後就開始「覺悟」了。從此不管她給我塞什麼,我都說「好,拿,幫我快遞走,我跟我同事朋友們一起分享,她們都很喜歡你做的小吃」。我媽那每次落寞的神情終於變成高興的表情了。我到後來直至現在演變成什麼樣呢?我經常說「媽,給我寄個家裡的什麼什麼東西吧」,可能就是越長大,離家越遠,才反而越濃烈的思鄉情吧。也更懂得人情世故里的愛吧~
所以啊,家裡的這些人情世故,你還會覺得是「勢力」嗎?我還能舉好多的例子,每次我回家,我堂姐表妹都會在我還沒到家時,就把我喜歡吃的東西買好放到我家裡,讓我等著回去吃了。我也每次會看到她們喜歡或者剛好需要的東西是給帶上一份,難道這是「裝」嗎?
禮尚往來,你念我好,我也待你好,不管家裡人還是同事朋友之間,其實這種「人情世故」都會讓我們彼此的感情升華,相處更愉快。
人是感情動物,我們在人世間終究躲不過各種感情,人情。居然躲不過,那何不借勢而上。學著《人世間》里的人情世故吧,它會讓我們的工作,生活更上一層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c61aab3f437fb5501d15e5e92387a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