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短的邊界在哪兒? 哈薩克:為何放棄繁華阿拉木圖,遷都寒冷的努爾蘇丹?

2023-10-18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原標題:世界上最短的邊界在哪兒? 哈薩克:為何放棄繁華阿拉木圖,遷都寒冷的努爾蘇丹?

世界上最短的邊界在非洲南部。有四個國家的邊界擠在一起,即使地圖放大數倍,四國邊界依然是針尖對麥芒的形態,很多人認為這四國的邊界,就是四國最尖的那個點。

這四個國家——北邊尚比亞,東邊辛巴威,南邊波札那,西邊納米比亞。四國在贊比西河頂在一起,近距離航拍,才能看得清。南北兩個國家是接壤的,邊界只有150米,東西兩個國家卻被隔開了。

以前用肉眼根本看不出四國邊界在哪,現在南北兩個國家修了大橋。橋中點就是南北兩國的分界點。而東西兩國的邊界,在橋的兩側各75米。

納米比亞的小船和辛巴威的小船,隔著這150米,互相喊話都能聽的見,卻無法會合在一起,好比牛郎和織女。

形成這一問題的原因,與英國、德國殖民這些國家過程中的利益交換和相互妥協有關。

在非洲地圖上,那些直來直去的國境線,看上去很漂亮,很簡單,很科學。其實,那是帝國主義瓜分非洲大陸留下的罪惡足跡!

1997年,剛獨立不久的哈薩克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放棄自己經營多年的老首都阿拉木圖,遷都至努爾蘇丹(今阿斯塔納)。

消息一出,引起很多國家的矚目,畢竟努爾蘇丹,不僅氣候寒冷,經濟也趕不上阿拉木圖,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首都選擇。

因此,很多人都在猜測,這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一、遷都努爾蘇丹

哈薩克,位於中亞地區,是中亞五國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內陸國,其國土面積達到了272萬平方公里。

整個國家的人口也有近2000萬,經濟發展水平也不錯,地區生產總值約在1700億美元,人均GDP也有9000多美元,是整個中亞地區發展的最好得國家之一。

不過,在1991年以前,哈薩克的經濟卻一般,也不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

二戰之前,因為蘇聯十分強大,生活在中亞地區的很多小國仰慕蘇聯,都先後加入了蘇聯,成為了蘇聯的一分子,其中便有哈薩克。

而此前的哈薩克因為國家孱弱,其經濟自然不發達,加入蘇聯後,因為已經不再是獨立主權國家,蘇聯的支持也一般,所以其經濟發展也一般,並不出色。

一直等到1991年,蘇聯解體,哈薩克再一次建立獨立主權國家後,才在國際社會上展現自己的光芒,經濟才開始發展。

也正是為了發展經濟,在建國之初,哈薩克便選擇了當時經濟最發達,氣候也很好的城市阿拉木圖定為首都,打算一心發展該城市,將其打造成哈薩克最發達的城市。

而阿拉木圖也沒有辜負哈薩克政府的期望,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阿拉木圖憑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其經濟很快便發展了上來,成為了當時整個中亞地區都富有名聲的發達城市,名聲斐然。

可就在哈薩克的人民還沉浸在阿拉木圖的輝煌之時,哈薩克政府,卻突然宣布將放棄阿拉木圖這個老首都,遷都至努爾蘇丹。

消息一出,瞬間引起了哈薩克人民的激烈討論。

要知道,與阿拉木圖不同的是,努爾蘇丹,雖然號稱哈薩克經濟第二的城市,但它的氣候卻十分糟糕。

因為努爾蘇丹深居哈薩克內陸,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不僅冬季漫長、寒冷,夏季更是炎熱、乾燥,氣候並不適合人類居住。

而且整個努爾蘇丹,從每年的11月開始,就會慢慢有積雪落下,在努爾蘇丹市形成厚厚的雪層。

據資料顯示,努爾蘇丹的積雪,一般會持續整整140天左右,雪層也有幾十厘米厚,其冬季更是長達5-6個月,基本上有半年時間,都會受到寒潮影響。

整個城市的最冷氣溫,達到過零下51度,就連平均氣溫也達到零下十幾度,被譽為「世界第二冷」的城市。

不要說作為一國首都存在,就是常規的居民居住,也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

因此,有不少人才對哈薩克遷都努爾蘇丹市表示疑惑和不解。

那麼,哈薩克究竟是為什麼要遷都努爾蘇丹呢?

二、遷都的原因

如果單純的從地圖上看,就會發現哈薩克遷都,除了離我國邊界遠一些外,似乎就沒有了其他作用,給人感覺,好像是為了遠離我國一樣。

但其實這並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阿拉木圖的戰略位置較差。

其實阿拉木圖的發展,並不是從哈薩克建國後才開始的,早在蘇聯時期,當時的阿拉木圖就因為優良的地理位置,成為了中亞主要發展的城市之一。

這也是為什麼哈薩克會選擇阿拉木圖作為第一個首都的原因,因為當時的阿拉木圖的確適合一窮二白的哈薩克,不需要哈薩克政府額外地花費錢財建設城市,便有健全的設施。

但是等到哈薩克政權穩固,經濟開始蓬勃發展後,阿拉木圖的缺點就暴露出來了,其中最大的缺點,就是阿拉木圖位於三個國家的交界之處。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很明確地看見,阿拉木圖就位於哈薩克和吉爾吉斯交界的邊界地區,離我國的新疆一帶也不是很遠,屬於典型的三國交匯之處。

完全就是暴露在兩個國家的眼皮子底下之下,特別是吉爾吉斯,一旦哈薩克和吉爾吉斯坦有什麼衝突,吉爾吉斯坦可以立馬打到阿拉木圖,對哈薩克政府造成嚴重打擊。

因此,從戰略上講,整個阿拉木圖就是屬於極差的那一類,沒有天險可以依靠,也沒有足夠的縱深來防禦,是最容易被敵人摧毀的城市。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而作為一國之首都,自然不適合如此地方,所以哈薩克才會遷都到努爾蘇丹,這個比較靠近內陸的地方。

說到這裡,有網友就可能比較好奇,阿拉木圖的地理位置如此不好,當時蘇聯為什麼會大力發展這裡,哈薩克又為什麼會選擇這裡為首都呢?

首先我們要注意一點,當時不管是哈薩克,還是吉爾吉斯,它們都是蘇聯的一部分,就算阿拉木圖離吉爾吉斯很近,但對於蘇聯來說,是沒有任何影響的,發展誰都是為了自己國家。

同樣,在哈薩克剛剛獨立之時,吉爾吉斯也剛剛獨立,兩個國家的實力都不強,且都處於較為混亂的狀態,它們的當務之急都是發展經濟,而不是和其他國家起衝突,短時間內讓阿拉木圖作為首都是沒有問題的。

而等時間一久,吉爾吉斯政權穩固後,離的太近,就不是什麼好事了,自然要遷都。

除了這個原因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努爾蘇丹的基礎設施條件也不差。

如果單論氣候而言,努爾蘇丹的確是一個比較寒冷,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但其實努爾蘇丹也是有自己的優勢的。

比如從經濟上講,努爾蘇丹是哈薩克第二經濟城市和金融中心,僅次於阿拉木圖,遠超其他城市。

而且其發展時間也比較早,從上世紀80、90年代便已經發展得頗具規模,到了1997年,其城市的基礎建設,也是比較完善,並不遜色阿拉木圖太多,不需要哈薩克政府再一次建設。

除此之外,努爾蘇丹的農業也比較發達,是哈薩克政府的主要農業生產基地,給整個國家供應了大量的糧食。

更何況,努爾蘇丹還是整個哈薩克的鐵路交通樞紐,是全國交通要道,對於管理整個國家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作為首都,也是十分合格的。

因此,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哈薩克就選擇了努爾蘇丹作為首都了。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譚老師講地理

註: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自各地理公眾號等,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繫註明來源或刪除,歡迎大家標註來源轉載、文末點擊分享、收藏、點贊、在看就是我們更新的動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b9eb8a4509d2834e9d106aa9b113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