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中的「黃 片」和「黑條」,你了解多少?

2022-03-08     生茶張

原標題:普洱茶中的「黃 片」和「黑條」,你了解多少?

普洱茶可以修身養性,能讓生活的腳步慢下來。因為普洱茶和其它飲品不同,需要我們慢條斯理去對待。世間萬物總是講究循序有度,從選擇茶樹,採茶,制茶,泡茶也一樣。我們今天主要講一下普洱茶中的黃 片和黑條,對此你了解多少。

黃 片和黑條,因其內含物質的相對欠缺和品質不良,一般被認為是普洱茶中的次品和多餘物而被剔揀。事實真是這樣的嗎?

對於老茶友這兩個名字可能是非常熟悉,可還是有很多新茶友不僅不熟悉甚至是陌生的。接下來咱們就來詳細介紹一下黃 片和黑條到底是什麼。

所謂黃 片,說白了就是茶樹上的老葉子,因為多數老葉子時間長了會泛黃,「黃 片」因此得名。其實是指在原料篩揀工序中,因條索疏鬆、粗大,在揉捻過程中不成條的部分,按照生產標準篩揀出來的這部分茶菁,俗稱為「黃 片」。

黃 片的品質和所選原料茶菁的品質是一致的,一般都是第三葉。只是因外形不佳而被揀出,但並不意味著品質不好。相反,老黃 片由於葉片組織厚實,反以甘甜醇厚的滋味和持久耐泡見長。

因此,如果不把這部分茶菁挑出來出來,那麼壓成型後容易有花雜的感覺,實在不好看。所以如果有人告訴你,老黃 片就是「病葉、枯葉」,你就可以微微一笑帶過就好。

由此可見,黃 片的成因由兩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內含物不足,二是殺青溫度過低

如果適當殺青溫度,並同時提高殺青葉的降溫速度,就能很好地保持葉片中的葉綠素,阻止茶體自身的氧化速度,也就不容易形成黃 片了。

有條件的初制所大都採用滾筒殺青,出料時,質地較輕的黃 片被冷風吹得很遠,因而殺青葉中只會留下很少的黃 片等待剔撿。

口感不苦不澀,香味獨特,而且不像嫩葉生茶那麼傷胃。所以,黃 片無須陳放,在當年就可以痛痛快快地喝,它也具有越陳越香醇的品質特徵。當然有個前題,必須是足夠樹齡的黃 片。

黃 片比一芽兩葉雖老一點,茶味雖淡一點,但是甜度卻較前者高許多。存放得好的老黃 片不論茶氣、香氣、醇厚感以及滑潤感都很好很有特點。

另外,能夠喝到的黃 片,其實樹種都很好,也就是很多茶友說的老茶樹、野茶樹上的黃 片。因為在茶葉基地的茶樹,定期管理採摘,大部分是不會有老黃葉的。

老茶樹上的茶葉,枝葉高大,量少,不容易採到,所以就顯得珍貴了,而且陳化後的黃 片滋味出眾。黃 片轉化快,絲爽綿滑,回甘迅速,聞香氣似有悠悠馥郁的蘭香。

普洱茶黑條是一種見於成熟和老黃 片之間的過剩成熟葉(一般為二層葉)經加工後形成的茶葉,其品質比真葉差,但比黃 片好。黑條越多,等級越低。

黑條的成因與黃 片類似,不同之處在於黑條的內含物較黃 片豐富,由於殺青溫度的相對恆定,未能完全抑制的多酚化合物迅速褐變、沉著,形成黑條。

普洱茶黑條的外形特徵是:葉體墨綠,表面粗老,無彈性,色澤灰暗,葉面蜷曲成條狀。

如果有一天,你喝到一款沒有條索,葉面黃綠各色都有,但湯色卻橙黃鮮亮,口感細膩順滑,特有的香味從第一泡延續至十五、六泡才漸漸弱下去的普洱茶。那麼恭喜你,你嘗到的絕對是很好的老黃 片。

人生如茶,有苦有澀,有甘有甜,人總是要在風雨中前行,才能走向成熟,人只有品過茗茶無數,才知其中味。

生茶張每日分享普洱茶文乾貨,歡迎愛茶的您留言交流,有問必答!

了解更多精彩普洱古樹茶知識,快來關注生茶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b5de703054e47e86601c738c9400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