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把鑰匙的保管員 市北民警馬懷龍被評為「青島楷模」

2023-12-11     信網

原標題:46把鑰匙的保管員 市北民警馬懷龍被評為「青島楷模」

馬懷龍與幫扶老人武連芳。(來源:青島市公安局市北分局)

信網12月11日訊(記者 陸彥蓉)46把鑰匙連接著46個家庭,每打開一間房門也打開了群眾的「心門」。青島市公安局市北分局興隆路派出所社區民警馬懷龍,從警15年如一日,奔忙在片區的千家萬戶,滿腔熱情為人民,用心盡力解憂難,贏得了社區群眾的信任和讚揚,馬懷龍長期照顧46個孤殘家庭。15年來,馬懷龍腰間的鑰匙也累積到了46把,「這不單單只是一把把鑰匙,更是46個家庭對我的信任。」日前,青島市市委宣傳部正式授予馬懷龍「青島楷模」稱號。

46把鑰匙的保管員 馬懷龍做群眾的貼心人

馬懷龍負責的轄區興隆路社區,由於屬於老城區,孤殘老人多、空巢老人多、困難家庭多,群眾生活艱難不易,對生活的需求期盼更加迫切。2008年,馬懷龍從部隊專業到公安參加工作,上崗第一天,馬懷龍就給自己確立了明確的工作目標:從警後,肩上的責任和擔當依舊,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聽民聲解民憂,用真心換真情。

2011年10月的一天,馬懷龍在走訪轄區興隆路一戶居民時,發現屋裡堆滿了廢舊報紙、紙箱、礦泉水瓶等雜物,散發著難聞的氣味。經了解得知,家裡住著一對殘疾人夫婦,丈夫名叫杜盛昌,精神二級殘疾,妻子名叫宋玉蘭,肢體二級殘疾,家庭月收入不足千元,還供著一個上初中的孩子。而杜盛昌因為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無法下床,雙腳也已經潰爛。夫妻倆因為沒錢一直沒能去醫院,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杜盛昌的妻子無奈之下打算放棄治療。「老杜的病必須馬上住院治療,錢我來給你們想辦法!」馬懷龍立即找來120急救車把杜盛昌送到醫院,並墊付了1000元住院押金。

後來,馬懷龍積極與社區居委會協調,為杜盛昌一家申請低保,定期上門送去生活必需品和孩子的學習用品,期間還發動全所民警、轄區愛心企業為一家人捐款捐物,共同幫助這個殘疾困境家庭走上了生活正軌。杜盛昌因為病情需要反覆住院,馬懷龍就幫忙到他們家中拿取日常用品,並幫忙照顧孩子。為了方便,夫妻二人索性將家中房門的鑰匙交給了馬懷龍,出院後也執意要留給馬懷龍保管。馬懷龍每次去看望他們,拿出鑰匙開門,如同回自己的家一樣。於是,馬懷龍便有了第一把轄區群眾的家鑰匙。

2013年中秋節這天上午,馬懷龍發現一位衣著破爛的老人,周圍群眾說,這老人是海雲庵廣場亭子裡的「長住客」。經過詢問得知,老人名叫劉本義,年輕時在外地打工,回到青島後卻發現老房已拆遷,家人已經去世,他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人」。聽著劉本義的遭遇,馬懷龍心裡滿是酸楚,想著為落難老人安個家,於是他先將老劉安頓在旅館,並墊付住宿費和生活費,又帶領老劉到派出所落實身份,補辦身份證、辦理低保救助、醫療保險……在馬懷龍的幫助下,劉本義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最令劉本義感動的是,馬懷龍先後跑了11次房產交易中心和房管部門,為他辦理各項證明,最終成功申請到轄區內的廉租房。喬遷新居那天,看著屬於自己的「家」,劉本義熱淚縱橫。「我孤獨潦倒大半生,如果沒有馬警官的幫助照顧,我還不知要流浪到什麼時候。」從那以後,馬懷龍有了第二把來自孤殘老人家裡的鑰匙。

慢慢的,馬懷龍手裡的鑰匙越來越多。孤寡老人武連芳、孤兒徐龍、困境家庭管鳳娥、空巢老人李仙亮……15年來,馬懷龍的腰間累積了46把轄區孤殘老人和困難群眾家裡的鑰匙,他們也完全把馬懷龍當作自己家人,主動把鑰匙交給他,以方便他隨時看望。46把鑰匙,是馬懷龍用真情和愛心敲門,敞開的不僅是居民的家門,更是一顆顆心門。每一把都有一個溫暖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蘊藏著馬懷龍無盡的擔當和深厚的愛民情懷。

馬懷龍為幫扶老人換尿袋。(來源:青島市公安局市北分局)

矛盾不上交 馬懷龍做轄區群眾的「金牌調解員」

在市北區興隆路街道興隆路社區居委會裡,有一間用馬懷龍命名的「會議室」——老馬調解室。「居民的家長里短對社會不是大事,但對當事家庭或個人又是大事,在我們社區,因為老馬在,幾乎沒有化解不了的鄰里、家庭糾紛。」市北區興隆路街道興隆路社區居委會主任朱成琳說,有馬懷龍在,社區的確是「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狀況,社區居民都信任、信服老馬,因為他給居民的不僅是真誠、溫暖、公正,他的調解糾紛方法也「有一套」。15年來,馬懷龍用心用情化解了社區居民3700多件矛盾糾紛,用真心和理解對待百姓,將真情調解融入法理之中,總結提煉出「老馬調解工作法」,成了群眾心心擁護的金牌調解人。

轄區興隆二路居民尹大姐和樓上於大爺家因房屋漏水、孩子蹦跳等瑣事經常爭吵、積怨已久,之前甚至動了手。馬懷龍多次登門做工作,他從「急難愁盼」入手,先是幫助於大爺解決了外孫女戶口的難題,感動了於大爺一家;又找來工人把尹大姐家漏水的牆壁、房頂修繕一新,並協調社區一起為她申請了低保。經過馬懷龍的積極調解,兩家達成了諒解,多年的心結也終於解開,成為了如今的好鄰居。2016年春天,馬懷龍前後用了3個多月時間,前往5家銀行10餘次查找證據,又反覆到各銀行所在的派出所鑑定,解決了轄區居民葛女士因被冒辦信用卡並惡意透支的問題。葛女士握著馬懷龍的手激動地說:「要不是有馬警官東奔西走幫忙,我真不敢想現在的我是什麼樣子。」

轄區內重點工程華電青島天然氣熱電聯產項目今年2月份進入第二階段施工。馬懷龍在社區走訪中發現,工程項目周邊的居民對項目建成後是否有輻射、污染等問題有疑問,並很可能因此引發周邊居民和企業間的矛盾糾紛。他立刻進行了專題調研,得到結果後,馬上聯合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對群眾上門開展宣傳解釋工作,消除了居民們的 「後顧之憂」,確保了項目的順利推進。同時隨著企業項目建設過程中外來員工越來越多,馬懷龍在項目周邊設立「流動人口便民服務站」,組織民警上門服務,幫外來務工員工辦理居住證、無犯罪記錄證明、提供法律諮詢等各類業務。

2023年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期間,馬懷龍帶領群防群治力量積極開展社會面巡防,落實人防物防措施,排查整治安全隱患,全面開展反電詐、反盜竊、拒賭毒等安全防範宣傳,實現轄區刑事「零發案」,協助同事抓獲了一名在外轄區盜竊車內物品的犯罪嫌疑人,為群眾挽回損失4萬元。

踐行「楓橋精神」 馬懷龍成立金盾志願服務隊

「和老百姓打交道,必須要走得進家門、坐得下身來、聊得上家常。」在馬懷龍的心中,時代在變,調解的類型和方法千變萬化,但做好調解的原則不變——為了群眾、依靠群眾和發動群眾。馬懷龍一直堅信,公安系統推廣的「黨政動手,依靠群眾,預防糾紛,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發展」楓橋新經驗,就是他工作的「法寶」。

馬懷龍一直踐行著「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楓橋經驗」精神和使命。他的工作筆記上認真記錄著:新時代「楓橋經驗」,要在開展社會治理中實行「五個堅持」,即堅持黨建引領,堅持人民主體,堅持「三治融合」,堅持「四防並舉」,堅持共建共享。看到社區居民們和睦相處、企業蓬勃有序發展,馬懷龍既欣慰又自豪,內心也更加堅定,讓社區工作「沉下去」、基層治理「活起來」。

對社區群眾的守護幫扶,對馬懷龍來說已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無法割捨的責任。「即便退休後,我依然會繼續做下去。」馬懷龍說。近幾年來,馬懷龍的同事、親屬、社會工作者、社會愛心人士,以及那些曾經受到幫扶的人,也主動和馬懷龍一起照顧轄區孤寡老人、幫扶困難群眾,把自己得到的溫暖再傳遞給別人。如今,「馬懷龍金盾志願服務隊」隊員已達360餘名,隊員涵蓋各行各業。

對馬懷龍來說,為民服務、勇挑重擔是根植血脈中的紅色基因,更是英模輩出的青島公安融入血液的使命擔當。馬懷龍說,社區好比一棵樹,群眾是土壤,社區民警只有深深地植根於群眾中,樹才能枝繁葉茂,我們的公安事業才能更興旺發達。就是懷著這樣的信念,馬懷龍十幾年如一日,用點滴的行動,春風化雨,傳遞著一名基層社區民警真心為民、真情助民、真愛暖民的大愛。

幫扶對象宋月蘭為馬懷龍頒獎。(來源:青島市公安局市北分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a9aa9b9116b343f537fafd9b5f332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