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種家庭,最容易培養出優秀孩子,看看有沒有你

2023-03-01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這6種家庭,最容易培養出優秀孩子,看看有沒有你

上周,接兒子放學時,無意中聽到他和同學的一段對話,引起了我的思考:

兒子問:「你怎麼回事?連著幾次考試成績都不是很好,也不出來玩了,你到底怎麼了?」

同學回答:「沒什麼,就是不想出門了」。

同學說話的表情很低落,似乎很抗拒回答這個問題,兒子鍥而不捨地追問道,「你到底怎麼啦?你好好說話,我們不是朋友嗎?」

同學沉默了一會兒,最後咬咬牙,似乎鼓起了很大的勇氣,「最近我爸媽又吵架了,他們總是動不動就打架,我真的挺害怕的。」

同學沉默了一會兒,抬頭看了一眼兒子,接著,「你不懂,像你爸媽感情那麼好,平時都能跟你好好說話,哪像我,從小就看著父母吵架,動不動就打我,你體會不到的。」

聽到這話,兒子沉默了,似乎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來安慰自己的好朋友。

看到這個場景,我有些心疼,這個孩子內心到底承受了多少?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他是怎樣堅持下來的呢?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成績好,有出息,為此,很多父母報補習班,上各種興趣班,可在這個過程中,卻忽略了家庭教育的因素。

與其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老師身上,不如仔細想想,自己的家庭教育是否做得足夠好,從孩子出生到長大成人,家庭才是一直陪伴的存在,對孩子的心理塑造和性格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只要有心,不難發現,那些身心健康且有出息的孩子,他們的家庭一定是幫助他們成長的沃土,而那些不被看好,甚至走上歪路的孩子,他們的家庭更多的是充斥著暴力,血腥。

那什麼樣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呢?

在收集了周圍所有熟悉的家庭信息後,我總結了最容易培養出有出息的孩子的6種家庭,以供參考。

父母素養高,品行好的家庭。

有句老話說得很好:父母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自己就得先變成這樣的人 。

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你希望孩子將來誠實,勇敢,堅強,有上進心,能為了自己的夢想去努力,那父母自己就顯得做到,哪怕你並沒有腰纏萬貫,並沒有成為人上人,但你的這種勇氣和信念會直接影響到孩子。

當孩子看到父母在努力工作,用最純潔的品行對待周圍的人,時間長了,孩子也會變得充滿正能量,也更容易在以後的工作中取得成功 。

父母恩愛,和睦,氛圍好的家庭。

我們時常會看到很多關於原生家庭對孩子性格影響的文章,不難發現,如果孩子從小就在父母的爭吵,甚至打罵中長大,他的性格也會變得很陰鬱,膽小,自卑且懦弱,甚至會將父母吵架的導火索直接引到自己身上,覺得自己不應該來到這件事上,時間長了,就容易產生厭世心理。

反之,如果孩子從小身處的家庭,就是父母恩愛,家庭和睦,每天都是充滿歡笑,在如此陽光的氛圍中,孩子也會變得自信起來,更勇敢,更堅強,每天都充滿激情,試問擁有這樣性格的孩子,怎麼會沒有出息呢 ?

堅持學習,擁有強烈閱讀氛圍的家庭。

在我身邊,總能聽到很多寶媽向我抱怨,孩子不愛看書,總是喜歡玩遊戲看動漫,不管怎麼說他都不聽。

每次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只會反問一句,你說孩子不讀書,那你自己讀書嗎?你說孩子玩手機,那你自己玩手機嗎?

我們常說言傳身教,要想讓孩子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除開學校的時間之外,能規劃好自己的時間,努力上進,那父母首先就應該以身作則,扔掉手機,堅持閱讀和學習,以此來不斷影響孩子 。

平等對待孩子的家庭 。

要想打造一個融洽和睦的家庭氛圍,首先,家人之間要彼此互相尊重。

作為父母,在平時和孩子的溝通中,儘量做到平等對待,試著蹲下身來,將自己和孩子放在同一水平線上,不要隨意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指控。

多聽聽孩子內心的想法,用對待朋友的方式來嘗試和孩子進行溝通,而不是趾高氣揚,以家長的角度去教育,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尊重的,在這個家裡自己也有一席之地,這種被尊重的感受,會讓他敞開心扉,接納父母,表達自己的看法,也會讓親子關係更進一步 。

能好好說話,會做情緒管理的家庭 。

我就是一個性子很急,也比較暴躁的人,在孩子6歲以前,我壓根就沒有跟孩子好好說過話,不是吼就是不搭理他,直到後來聽了閨蜜的建議,我才開始正視自己的錯誤,嘗試著不斷學習控制情緒的方法,儘量不讓自己的壞情緒影響到孩子。

慢慢的,奇蹟產生了,孩子開始願意跟我講他內心的想法,人也變得開朗起來,成績也就自然上升了。

與人相處,首先就要學會好好說話。不能成為被壞情緒掌控的魔鬼,出口就傷人,如果孩子是被「吼」「罵」大的,別說有出息,能健康成長都是個未知數。

有合乎情理家規的家庭。

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都知道對孩子要有一定的要求,可很多家庭卻因為溺愛,或者沒時間教育而對孩子不斷地縱容。

想看電視,那就看吧,不想寫作業,那就待會再說吧。

無條件地妥協,看似是對孩子的寵愛,殊不知,這樣無底線,無原則的寵愛方式,只會讓孩子變得驕縱,自私 。

家規並不是要束縛孩子的行為,而是要在孩子的心中,畫上制度的框框,讓孩子明白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讓他對眼下的目標有明確的認識,幫助他更有效地利用好時間,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到最大的成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以上這6類家庭,並不是都能滿足孩子所有的物質條件,但卻無一例外的,會讓孩子內心變得充盈,自信且勇敢,有了滿滿的安全感,孩子才有勇氣,有決心去挑戰更高的山峰。

作為家長,要想孩子有出息,未來能有更好的發展,在社會上減輕阻力,請先從自己開始改變,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讓整個家庭的氛圍成為孩子的助力。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嚮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乾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