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戰疫前線的成都力量
因為疫情,都說這個春節的成都冷清了許多。的確,街頭見不到熱鬧的群眾集會,景點也沒有成群結隊的旅行團,市民大都「宅」在家中減少外出活動。
但有一群人比平日更加忙碌。他們是醫護人員,疫情一暴發便立下「請戰書」,有的奔赴武漢,有的堅守成都;他們是基層工作者,有的挨家挨戶入戶走訪,有的沒日沒夜加班保供;他們是志願者,把口罩送上街頭,把熱乎乎的盒飯送到防控卡點……疫情如紗幔覆蓋著這座城市,來自成都社會各界的暖流卻從四面八方匯聚,構成衝破疫情的成都力量。
援湖北
232位成都醫護無悔出征
2020年2月2日,正月初九。晨光中,39名成都醫護人員卻已悄然打包完畢,踏上援助武漢的征途。
這一去,就是兩個月。
有了第一隊,還有第二隊、第三隊……前後8批次共238位成都衛生健康工作者(援湖北232人,援甘孜州6人)無畏出征。
「我第一天進入方艙醫院的時候,看到很多病人的情緒比較低落,有的蓋著被子不怎麼說話,有的用塑料袋把自己的區域遮擋起來……」武漢漢陽國博方艙醫院,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護士龍勝男為了拉近醫患距離,帶領大家跳起手語舞——《你笑起來真好看》。沒想到,越來越多的病人加入。
一天上午,查房查到一半時,成飛醫院副主任醫師楊波全身濕透,腰酸背痛,很多患者見到他感激地說:「醫生,你們辛苦了!」主動搬來板凳和桌子讓他坐下,楊波開啟方艙醫院特殊的「坐診」,患者們自覺排起長隊。楊波告訴記者,那天他看了80多張片子,既幫助了患者,也讓自己的專業能力得到提升。
到達武漢駐地酒店後,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護士鄭潔就把酒店當成醫院管理,嚴格防疫。「不負所托,要把我們的隊員全部健康地帶回去!」
如今,他們回來了,迎來和家人期盼已久的團聚!
守本土
他們幾乎把家安在了醫院
3月19日下午,隨著成都最後4名本土新冠肺炎確診患者達到出院標準出院,成都本土病例迎來「清零」的時刻。
在這場成都抗疫戰中,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承擔著70%的患者收治工作。成都累計確診的144例本土病例中,這裡占了102例,成為成都新冠肺炎患者最大的救治中心,站在了抗疫救治的最前線。
自1月16日接到第一例疑似病例開始,到送走最後一例本土病例,這家傳染病醫院的數百名醫護人員與病毒進行著殊死較量。隨著病人越來越多,他們常常要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工作到凌晨,面對巨大的工作量以及患者焦慮的詢問,醫護人員心理和生理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許多醫護幾乎把家安在了醫院,和團隊將一個個危重症患者從死亡的邊緣拉回。
「清零」那天,幾名康復患者手捧鮮花,臉上輕鬆無比。醫院大門旁的草地上,一群護士站成了兩排,擺出一個大大的「V」字。那一刻的輕鬆同樣屬於她們。
防擴散
駐村幹部當上「社區小二」
摸排人員還要幫忙代購
1月27日,農曆正月初三,本是闔家團圓的日子,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成都市許多社區幹部卻堅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雙流區九江街道石井社區書記李曉佳就是其中一個。
早上8點多,李曉佳便來到泉水凼社區農貿市場購買新鮮的豬肉,中午之前他要將豬肉送到轄區居民呂秀蓉的家裡。
李曉佳說,在入戶走訪的時候,居民呂秀蓉說家裡需要豬肉,所以買了給她送過去。
本是駐村幹部,卻當上了「社區小二 」。李曉佳和同事建立了「和合家園 幸福九江」微信群,社區居民需要什麼,「社區小二」就幫忙購買並送貨上門。前一天晚上剛送了口罩,第二天又幫忙買豬肉。
像李曉佳這樣的社區幹部,成都有10多萬,他們在春節假期沒有休息,堅持挨家挨戶排查。截至目前,成都全市4357個社區(村)堅持全覆蓋入戶走訪排查和重點人員深入排查相結合,以城市住宅小區、老舊院落和農村集中居住區、村民小組為基本單元,11.1萬餘人參與入戶走訪排查。
保供應
沒日沒夜連軸轉
不能讓群眾產生恐慌
上貨、卸貨、擺上貨架……凌晨時分,在益民菜市曹家巷店,益民四季農產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捷帶領黨員幹部職工加緊為門店補貨。「菜市場有菜,老百姓心頭才不慌。」李捷表示,早晨開門,市民都蜂擁而來,如果市場裡沒有菜,大家會以為市場供應不足,就會產生恐慌心理。
經過一晚上補貨,益民集團39家益民菜市及1家益民mini店都已經有了充足的貨源。「從除夕到現在,大家沒日沒夜地連軸轉。」李捷說,雖然很辛苦,但是看到市民買到菜後喜悅的笑臉,大家都感到很欣慰。
90後的曹立秋是國網邛崍市供電公司帶電作業班的員工,1月29日下午,臨濟鎮某養殖場跌落式熔斷器上引線燒斷,需要帶電作業班去現場搶修。這不是一次普通的現場搶修:養殖場與邛崍市確診病例所在的鄉鎮相鄰,附近已出現疑似病例被隔離。懷孕5個月的妻子聽到這一消息,將他攔下。想到4500多戶群眾或將面臨停電,曹立秋扭頭走出家門,他告訴妻子:「搶修回來,我就自我隔離!」
即使回家把自己隔離起來,也要先衝上一線把工作做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無數平凡崗位的人站得出來、頂得上去、扛得起來。
獻愛心
很多人買不到口罩 我就自己買來送
1月23日,成都一位小哥在地鐵上發口罩的視頻走紅網絡。視頻中,這位小哥戴著口罩,前身背著一個黑書包,邊走邊詢問大家「需要口罩嗎,免費的。」
「我曉得口罩漲價了,很多人還沒買到,正好我買的這家還沒漲,就做了一個決定,自己買來去發。」今年22歲的小陳說,當時在網上看到很多衝在前線的人,同時還有一些高價賣口罩的新聞,「我是在福建泉州長大的,從小就想回來,現在回成都一年多了,沒有做啥子值得回憶的事情,就想為國家做點貢獻。」
在網上下單十幾個口罩本想給同事和家人,小陳在辦公室沉思一會後,又追加訂單購買了1000個口罩,花了500元左右。拿到口罩後,小陳毅然走進地鐵,免費派送給陌生人。
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希望盡己所能為疫情做點什麼。四川無糖科技的技術團隊僅用5個小時,連夜上線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相同行程查詢系統的首個版本;四川藍劍集團向希望工程捐款1000萬元,成立「全國醫務人員子女關愛專項基金」,讓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無後顧之憂。
戰「疫」,成都在行動!精心的部署、互助的力量,必將築牢阻擊疫情的銅牆鐵壁。
出奇招
沒收麻將館「么雞」 引全國1.2億網友圍觀
3月25日,在天府新區公安分局興隆派出所,教導員劉維一邊叮囑,一邊按照之前的登記信息,把裝有麻將牌「么雞」的信封,交還到前來領取的群眾手中。
此前,為了讓轄區內時不時聚在一起打麻將的「麻友」各自回家,派出所出奇招,「收集」到了全興隆街道大多數麻將館和茶鋪的「么雞」,一個多月來,轄區內的麻將館等再未開門營業,群眾也再未聚眾打牌。
「么雞」的回歸,迅速被人民日報、中國新聞周刊、澎湃新聞、騰訊新聞等報道,截至3月28日凌晨零時,新浪微博的數據總覽顯示,#疫情期間被沒收的么雞回家了#話題,閱讀次數高達1.2億,網友們都被成都基層民警的幽默和智慧所折服。
包盒飯
用熱乎乎的飯菜 「投喂」防疫一線人員
2月12日上午,已經有20多天沒有開過火的成都市郫都區團結街道白馬村盛軒休閒園農家樂又升起了炊煙,老闆謝再良等幾人正戴著口罩在廚房忙碌。忙活到中午,回鍋肉、涼拌豬心、清炒豆芽……全部被打包裝盒,送到團結街道長河村、白馬村的十多個卡點上,不到12點半,卡點上的所有志願者和基層工作人員都吃上了熱乎乎的飯菜。
謝再良說,看到一線工作人員的不易,十分感動。「你們安心值班,午飯晚飯我都包了,一直包到疫情結束」,他說,希望用這種方式表達對他們的支持。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王勤 杜玉全 王拓 章玲 鍾茜妮 龔靖傑 董馨)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WYnQ3EBnkjnB-0z7nMV.html